要客觀地評價自己,還要能對自己做某件事時遇到的挫折和失敗,做出正確的解析、對待。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不能正確而客觀地評價自己,是因為沒有找到自己失敗的真正原因,產生了錯誤的“歸因”。如某人因沒有經驗而造成了一次工作失敗,本來屬於正常現象,但他卻歸結於自己“天生太笨,不是那塊料”,於是就洗手不幹了。這樣的結果,往往是以後再也沒有了成功的機會。所以,正確而客觀地評價自己,就應當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全麵素質,也要客觀地評價自己某一方麵的才能,更要客觀地評價自己辦某件事的能力,即使辦壞了的事情,也應找到正確的“歸因”。
善子表現自己。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能在各種場合恰如其分地表現自己,就會信心十足,消除自卑感。相反,自卑心理嚴重的人,往往沒有表現自己的願望,孤僻、守舊、自己把自己禁錮起來,怯於表現,越是這樣,就會越自卑。為此,心理學工作者建議,自卑心理嚴重的人,應抓住各種各樣的機會,善於、努力、充分地表現自己,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隻要付出了努力,就會有所收獲,就有成功的希望。
矯治自卑心理,當事者還應從小事做起。自卑心理者總是把自己與某些成就大事的人相比較,這樣越比就越覺得自己不如人家,越比就越感到差距大,也會越比越泄氣,因而越比越自卑。如果自卑心理者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小事上的成功,並且不斷地積累,就可以增強自己的信心,一次次地成功,就會大大地增強自卑心理者的自信,在事業和能力方麵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循序漸進,就會成功。在做好小事的過程中,自卑心理者的能力就培養出來了,信心也會不斷增強,自卑心理也就沒有立足之地。
自卑心理較重的人,往往不善於社會交往。他們開始時不合群,把自己孤立起來,越不與人交往,就越怯於交往,就越自卑;而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就會更多地了解他人的喜怒哀樂,心胸就會變得開闊,視野就會更加廣闊,性格就會變得開朗。
另外,還要多參加集體的活動。自卑的人往往脫離群眾,脫離集體。要克服自卑心理,就應主動地參加集體的活動,接觸的人多了,參加的集體活動多了,怯懦的心理沒有了,自卑心理也就得到抑製了。積極暗示是一種重要的心理調控技巧,是一種用含蓄、間接的方法對人的心理迅速產生影響和控製的心理過程。自我暗示,是暗示的一種方法,它是自己對自己心理施加影響和控製的自我刺激。積極的暗示,就是當自己處境不利和惡劣時,要鼓勵自己、激勵自己、增強信心,而不應過多地回憶失敗、考慮後果、體驗挫折,應在困難的時候看到光明、看到前途、看到成功,這種積極的暗示,有利於激發自身的潛力,作為奮鬥的動力,增強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積極的暗示,能夠喚起自尊心。特別是當自己身處逆境、被人瞧不起時,此時如果自卑、自暴自棄,就會在自卑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此時應積極地暗示自己,把別人的“小看”當作是對自己的當頭棒喝,用別人的“淺薄”來激勵自己、警醒自己、振作自己、洗刷恥辱,喚回被屈辱了的自尊心,以行動重塑自己的形象。曾獲得諾貝爾獎的英國科學家謝靈頓,小時候是個被人收養的孤兒,曾沾染了許多惡習,以至於當時人們認為他成不了大器。一次,謝靈頓對一個擠牛奶的女工產生了戀情,便冒失地前去求婚,可這位女工卻嚴厲地拒絕了他的求愛:“我寧願跳進泰晤士河淹死,也不能嫁給你!”在這句非常刺激的話語的打擊下,謝靈頓從迷霧中驚醒,從沉淪中崛起,他暗示自己,一定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從此以後,他一改過去那種遊手好閑的惡習,刻苦學習,最後真的成為當代著名的生理學家,受到他人的崇敬。這說明,一個人開始時自卑自賤,毛病很多,被人“小看”,但當他逐步積極改正,並不斷暗示自己,激勵自己,意識到被人瞧不起時的恥辱後,喚起了沉淪了多年的自尊心,就可以變自卑為自強,變自卑為自愛,奮起直追,迎頭趕上,用行動改寫自己的曆史,重塑自己的形象,成就自己的事業。
努力補償自己。人具有一定的生理補償功能,如“盲人優聰”,失明的人,耳朵特別靈,以補眼盲之缺。人在心理上也可進行類似的補償,這就是經過積極的心理訓練,可以彌補心理素質的不足及心理因素、心理功能上的缺憾,成為一個較完美的人。要努力補償自己,一般來說要做到如下幾個方麵。
一是以強補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也有自己的弱點。對自身的弱點,應該有正確的態度,運用積極補償的辦法,揚強抑弱,以強克弱,以強補弱。著名科學家蘇格拉底雖然相貌極平庸,甚至可以說是很醜陋,這是他不可掩飾的弱點,但他矢誌在學術上有所作為,在科學上有所創新,在哲學研究上取得成就,這又構成了他的強項,這難道不是很好的強弱互補嗎?這種自我互補的效應使其自信心增大,從而克服和排除了自身其它方麵的弱點,也排除了自卑心理。
二是以優補劣。每個人身上,總是既存在著優點,也存在著某些缺點。比如,有的人有可能脾氣很大,但同時也可能心腸好。用自信陽光照心房的哲學的觀點來看,人的心理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即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優點可以轉化為缺點,缺點也可以轉化為優點。這個原理告訴我們,人們對自身存在的缺點,應盡力克服,通過以優補劣,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戰勝劣勢帶來的自卑,揚起自信、自愛的風帆。
三是以長補短。在人的身上,總是長處與短處並存的。如某些生理功能缺損了,但其心理素質可能會更好,也許還會超常發展和發揮。所以,揚長補短,是克服和排除自卑心理的措施。某些生理方麵的缺損,給人的事業成功帶來了諸多的不便或某些困難,但另一方麵,也正是這種困難,才迫使人們“窮則思變”,思考用別的途徑來加以彌補,所以才開發出了其它器官的潛能,甚至使這些潛能超常地發揮出來,即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四是以勤補拙。有的人總認為自己“拙”,是天生的,他們根本不知道這種“拙”的根源是“不勤”。根據我國心理學工作者對多萬人的調查,智力特別高的約占,智力很低的也約占,而絕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相當。但在實際工作中,人們之間表現出來的能力,卻有著很大的差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勤”或“不勤”。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以勤補拙,當自己的才能得到全麵發揮時,你也就“不拙”了,也就自信了。總之,能力弱,不勤奮,是造成自卑心理的一個根源;要真正丟掉自卑,就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就需要勤奮,需要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