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自信陽光照心房——自卑心理分析及矯治(二)(1 / 3)

(五)自棄性

人在產生了自卑心理以後,即會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暴自棄,自我否定,自我束縛,自我埋沒,自我遺棄,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自己在各方麵均是低人一等,所以處處表現為信心不足,遇事畏縮不前。對領導分配的工作,還沒有幹就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承擔,不願承擔,甚至拒絕承擔;對自己的學業,本來可以學得很好,但也是力有餘而心不足,信心不足,得過且過,不去作應有的努力,甚至會放棄努力;在交際方麵也是如此,不敢與人接觸,不敢與人交往,形成不良的人際關係,自我孤立,自我封閉;有的人甚至會害怕在人們麵前做事和行動,甚至連應該有的問候和表達,也是話到嘴邊卻說不出來。自卑心理的這種自棄性,還可以表現在各個方麵。如有的人在談戀愛時,就會自覺低人一等,沒有勇氣坦誠相見、相待、相處、相愛、相親、相近。這種自棄性也是人才自我埋沒的主要心理因素,現實生活中許多原本可以成為優秀人才的人,正是因為有了自棄性,才自己否定自己,導致自毀自消,自我埋沒。與此相反,生活中有許多看似很普通的人,卻由於沒有那麼多的自卑,沒有任何的自棄,也沒有一點心理負擔,故而紮紮實實地不懈努力,戰勝了挫折,迎難而上,最終取得了不一般的成績,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

四、人生最致命的自覺的陷阱

自卑心理從其特性和本質上看,可以分為許多類型。研究自卑心理的分類,有助於人們充分認識自卑心理的本質特征,從而更自覺地預防和矯治自卑心理。根據自卑心理者所表現出來的特質,自卑心理可以分為如下類型。

(一)才智自卑型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常可以發現有一些人,總覺得自己在才智方麵沒什麼突出的優長,在才智方麵表現平庸,於是,自然而然就產生了這種自卑心理:“誰叫咱生就這樣一塊料呢?”“女的生來就不如男的聰明”……這類人的認識特點是:主要認為自己在才華和智力方麵表現平庸,不具有一定的特長,否認或懷疑自己在才能、智力方麵可以發揮的餘地和長處。是不是人的才智和能力真的就有很大的差異呢?大量的心理科學和腦科學研究證明,一般來說,人的才智、能力雖然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但總的來看,這種差異性並不大,隻要經過努力,大多數人都能較好地發揮出自己潛在的才智來。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具有一定的解剖學上的細微差異,如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經過對人的心智水平的研究,於年發明了“斯坦福-比納量表”,以此來相對地確定人的智力水平,也就是現在人們經常所說的智商。他的量表是這樣規定的,凡智商在以下,為愚人智商在智力中等;智商在以上,屬於聰明;智商在以上,就可以稱之為天才了。根據美國柯克斯博士的研究測定,拿破侖的智商在,歌德的智商在,屬於超常的智力。先天稟賦的不同,對人的發展雖有一定的影響;但經過後天的努力,智力平庸者是可以“趕隊超前”的。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小時候被人們說成是“庸才”的,或屬於平庸之輩的人,在成長以後,卻變為“天才”。有關這方麵的實例是很多的。相反,由於後天的不勤奮和不努力,也不乏“天才”變“庸才”的。我國南北朝時的詩人江淹,年輕時就能詩善文,在社會上有了很大的名氣,但後來由於驕傲自滿,不作努力,結果再也寫不出好的詩文佳作了,漸漸地變得無人知曉了。這也是“江郎才盡”這個成語的由來。可見後天的社會實踐和主觀努力,是一個人才智發展的重要因素。一個本來平庸的人,自信陽光照心房經過刻苦努力,卻可以成為人才,重要的是,隻要在對待才智方麵不自卑,勤於修學,樂於進取,經過一番艱苦拚搏,是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變平庸為超常的。

(二)形象自卑型

在自卑的人群中,有一種人對自己的相貌美醜、身體健康等外在形象過分關注,對自己的容貌、身體信心不足或認為自己形象醜陋,不敢見人;或認為自己身有殘疾,不願出頭露麵,所以,處處表現為自暴自棄,自己看不起自己。當然,健康和美感是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是一種高級的情感心理需要,人們對美的感受和體驗,有著共性的一麵。即人人都讚賞美,欣賞美,喜歡美,其中也包括所謂認為自己不美的人。人們對美的體驗,又受階級的、民族的和風俗的製約,還要受到勞動和工作以及經濟條件、生活環境等的製約。由於審美觀的不同,人們對美的認識也是不盡相同的。一個人的美,應該是內在美與外在美的和諧統一。外在的美,貴在自然得體,應該是健與美的統一;內在的美,應該是修養和品行的和諧統一。由於審美觀的不同,人們對美的重視程度也是有所區別的。有關專家經過廣泛的調查和研究,認為社會上的男女人群,對形象美的重視和追求,盡管程度不盡相同,但都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表現。在對女性的調查中,重視自己形象美的,中等程度重視的;在對男性的調查中,發現了類似的情況。有一個有趣的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男性,要比女性照鏡子的次數多。這說明,男性在一定程度上比女性還注重自己的形象。我們應該看到,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些人,由於先天的原因,自己本身的形象不太好,於是乎,就對自己的形象“自暴自棄”,甚至產生自卑心理。這是十分可悲的。特別是有一部分女性,她們更注重自己外在形象的美不美,一旦發現自身存在著某種生理缺陷,就認為自己是“醜小鴨”,變不成“白天鵝”,於是就產生一定的自卑心理。

(三)出身自卑型

有一種人,因為自己出身於平民家庭,常常認為不榮耀,不光彩,不體麵,在社會交際中,不願提起自己的身世,即使有人追問,也盡力掩飾和回避,這屬於出身自卑型心理。

這種畸形的社會異常心理,是一定社會曆史階段裏特定的產物。如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出身於工農兵家庭的人,格外受到垂青,謂之“根正苗紅”也;反之,一些“出身不好”的人,就會在就業、升學、工作、戀愛等方麵處處遭受歧視。這使許多人產生了出身自卑型的自卑心理。目前,有的青年不願找工人家庭或農民家庭出身的異性做伴侶,認為他們家庭經濟條件差,出身貧賤,家教較差等等。由於這種偏見,會使得那些“出身不太好”的人產生自卑心理。可見,社會偏見是導致出身自卑心理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社交自卑型

社交自卑心理是人在社會交往中存在的自卑心理,是由社交無能而產生的不勝任和痛苦體驗,它易使人孤立、離群和喪失自信心,從而產生憂鬱、悲觀、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