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自信陽光照心房——自卑心理分析及矯治(一)(1 / 3)

古代希臘學說家德摩斯地尼,天生口吃。他二十多歲時初次登台演講,因發音不準、姿勢呆板而引發聽眾的哄堂大笑。但他毫不自卑,毫不氣餒,奮起努力,每天口含小石子練習發音,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能言善辯、口若懸河的著名演說家。

我國古代有個名叫陳正之的人,天生資質平平,五十個字的文章,非要讀二三百遍才能熟讀,但他先天不足後天補,堅持不懈,日積月累,最後終於成為博學多才之人。這些事例給

我們留下的啟示是:人不能自卑,自卑隻能葬送自己。

這是一份真實的心理障礙記錄。主人公是位從安徽農村進城打工的小夥子,以下是他的心理自白:在單位裏,別的男同事可以大大方方地和女同事交談,我卻不敢,自己的土氣,無法和她們的“洋氣”相比;自己的老冒不能跟她們的時髦相融;自己的‘古板’不可與她們的解放相近。在我的眼裏,她們驕傲得高不可攀,而我又土氣又醜陋,與大家聚會,本來是件很好的事情,但我卻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總是避開參加這種集體活動,我出身在農村,家庭貧寒,是我自己一人進城打工來的。由於家裏貧窮,我每月的工資,差不多都是按時如數地寄回家去,自己所剩無幾。所以,凡是遇到集體活動,如果是AA製的,那我就慘了,簡直無法應付,但我又不能讓別人知道我的寒酸和處境,誰讓自己出身在農村呢……”他自述的心理活動,就是一種嚴重的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是十分有害的社會異常心理。現在,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種社會異常心理的本來“麵目”。

(一)不幸的命運從自卑開始

上麵記述的這幾個案例,均屬於自卑心理障礙。所謂自卑心理,是人們由於發展受挫而把自己看得很低,自己看不起自己,或者是由於某種生理、心理缺陷,或其它原因(智力、技能等缺陷)而產生的自己輕視自己、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和狀態。自卑是由精神分析派心理學家首先提出,爾後廣泛流行的一個術語。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卑感起源於人在幼年時期由於無能而產生的不勝任和痛苦的體驗;社會自卑感是指人在社會交往中存在的自卑感,它容易使人孤立、離群、喪失信心、缺乏榮譽感。自卑心理一旦產生,就會抑製人的思維活動、創造活動和其它良好的心理活動。一個人一旦成了“自卑”的俘虜,他將很難做成某件事或某項事業。

在現實生活中,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對話:“喲,你怎麼沒學外語啊?”“中國話都說不好,我還能學會外國話?”“你怎麼不考研究生呀?”“我不是那塊料,我不行啊!”像說這種話的人,還沒有開始做的事,就先斷定自己不行,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自卑心理。從字義上看,自卑就是“自以為卑”。其實,大多數認為“自己不行”的人,實際上並不是就真的不行。某商店門前有一條未填好的下水溝,平時大家誰都認為自己跳不過去,來往都繞道走。可是有一天,這家商店失了火,大家爭先恐後地去救人、救火,許多人都是一躍而過,就連一些小學生也從上麵跳了過去。這件事充分說明,生活中許多我們認為做不到的事情,隻是由於錯誤觀念的束縛,隻有破除了這個束縛著自己的錯誤觀念,人的潛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那些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事實上往往是可以做到的。實際上,自卑心理,就是一種畫地為牢的自我束縛。

自卑心理人人都可能產生,隻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嚴重的自卑心理將成為人們工作和學習的障礙,導致人們自我束縛,自我封閉,自我埋沒,不能成才。如有些青年人,入伍後來到部隊,當理想與現實有較大差距時,特別是看見同年入伍的戰士經曆一個過渡階段後,有的當了衛生員,有的當了駕駛員,有的當了技術兵,或者有的進步入了團,有的人了黨,有的提了幹,而自己當了幾年“大頭兵”,心裏很苦惱、很壓抑、很淒涼,覺得自己處處低人一等,這種不良的情感,在心理學上就是自卑心理。再比如,有的人過度關注自己的生理缺陷,過度地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不敢去大膽地進行創造和發明;有的人心理能力脆弱,經不起強烈的刺激;有些人自身自卑不說,還常常猜疑他人,嫉妒他人,這樣的最終結果往往是先葬送自己,後影響他人。從這個意義上說,自卑就是一座陷阱,它可以埋沒一個人的才華,使人難以進取。但自卑也不是一無是處,有些適度的自卑,則能激勵人們奮發進取,取得成就。

自卑,也是現實人際交往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屬於當事者反常的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一經形成,就具有擴散性和感染性,它籠罩著人的學習、交往、工作的各個方麵。自卑心強的人往往自慚形穢,老是懷疑自己的知識、能力,辦事總是缺乏信心,畏畏縮縮,裹足不前;要麼淺嚐輒止,對一些經過努力可以辦到的事也認為可望而不可及。各方麵都自卑的人固然有,但更多的人隻是在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麵表現出自卑心理來。有的人工作、學習方麵都很自信,就是不相信自己的社交能力,他們的自卑主要表現在人際交往方麵;有的人風度翩翩,能言善辯,喜好社交,但知識基礎差,在學習上表現出一定的自卑心理;有的人工作、學習均很好,但就是身體有一定的殘疾,在生理上表現出一定的自卑心理來,如此等等。雖然,人的自卑心理可以在不同方麵表現出來,但自卑的內容和自卑的結果,均會相互感染和相互影響。比如,有的人在身體方麵的自卑心理,也會影響到其工作、學習上,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和行為。有的人看到他人在工作、學習方麵優於自己時,便會產生自慚形穢和嫉妒對方的心理狀態,這樣心理狀態也會影響他與比自己優秀者的相處和交往,並逐漸產生交往中的自卑感。可見,自卑心理也是具有感染性和擴散性的。

有人會問,自卑同謙虛有什麼區別呢?從現象上來看,兩者似有某種相似之處,你看在生活中不是有的謙虛的人,也常常說“自己不行”嗎?其實,謙虛者所說的“不行”,實則是以“行”為前提的。是一種在更高的標準上來要求自己的謙詞,他的目標是更“行”。而自卑者所說的“不行”,則是否定了自己可以奮鬥的目標,可以說是真正的“不行”。所以,謙虛和自卑帶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同時,我們提倡的謙虛,並不是講虛偽和客套,更不是讓人們去自卑。

二、將命運操縱在他人手中

自卑心理者,有其明顯的心理表現方式。探明自卑心理的表現方式,可以為診斷和控製、調節、排除及治療這種心理障礙,提供心理學的理論和實踐的方法。自卑心理者大多具有下列表現。

(一)性格內向,自我孤立

自卑心理嚴重的人,大都具有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和不善於與人相處的弱點。這種人一般性格內向、膽怯、孤獨、羞於言辭,不敢交際,不願交際,對人、對事態度冷漠,尤其是怕在別人麵前表現自己,不願表現自己,說話不敢大聲,吞吞吐吐,遮遮掩掩,生怕別人恥笑,憂心忡忡,總感到事事不如人,處處落後於人,安於現狀。性格內向型的自卑心理者,對他人處處迎合,別人說東,他講東;別人說西,他跟著說西,順著人說好話,甘當“和事佬”,不敢堅持自己的正確意見,不去據理力爭,逆來順受,形成“自我封閉性人格”。以上種種表現,均為自卑心理在性格方麵的具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