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自信陽光照心房——自卑心理分析及矯治(一)(2 / 3)

(二)自慚形穢,自我否定

有自卑感的人,總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總感到別人瞧不起自己,又特別擔心別人來傷害自己。一般來說,自卑心理者多表現為先入為主,自認為不行,如預言式地認為自己不能幹好某一件事或者做好某一項工作,從而束縛了自己的創造能力。本來,一個人能否做好某件事,隻有通過實踐才能證明;但是,有些人為什麼會在工作還未開始前,就斷定自己不行呢?這主要是來自於一種錯的觀念,就是將人的天賦看得很神秘,認為某些人之所以能辦成大事,成就一番事業,或者做出驚世之舉,是因為這些人有這方麵的天賦;他們總認為自己的天賦一般、智力平庸,做不出什麼超人的成績,因而自己看不起自己,不敢去攀登更高的高峰,追求更高的目標,成就更大的事業。

自慚形穢者,往往有以下一些表現。

過分低估自己的智力。有些人總認為自己天資不好,在工作和學習方麵總跟不上別人,成才的希望不大,自暴自棄,自我埋沒。這主要是自卑心理在作怪。何謂天資?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聰明才智。殊不知,一個人的天資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培養出來的。生理科學研究認為,一般人的智力因素雖有一定的差別,但總的來講,是差別不大的。人的聰明才智,主要是受“用進廢退”規律的支配。一個天資再好的人,假使他不去努力學習,也不會成為智力過人的人。如果你肯於和善於學習,那麼,一個看似很笨的人,也會成為智力超群的人。列寧也提出:“如果一個人天資很好,他想把它表現出來,這是合乎情理的。但願每個人都能如此。”這裏,他也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在實際生活中,有的人智商高些,有的人智商低些,這種差別,絕不是因為那個人生來就比別人聰明,主要在於他善於學習,進而從後天的學習中培養出了較高的智力水平。所以,一個人要善於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惟一的途徑是學習。總有些人認為,自己雖然主觀努力了,但效果不明顯,學習成績總屬於中下水平,提高不了。這時就認定“自己記性不好”、“腦子笨”、“不是學習的料”,那種自慚形穢的自卑心理就滋生、發展起來了。再者,有的人隻是某一方麵的成績差些,其它方麵還能居於較高的水平,但他們也懷疑自己的智力,這完全是一種自卑心理在作祟。

過分低估自己的各種能力。人的能力是多方麵的:生活需要有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與人交際需要有處世能力和交往能力,參加社會活動需要有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學習科學文化需要有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發表演講需要有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如此等等。各種各樣的能力,需要在實踐中提高。但人並不是同時都具備很強的各種能力。有的人這方麵的能力強,有的人那方麵的能力強,有的人對自己的“強項”很有自信,但對自己的“弱項”卻充滿自卑。其實大可不必,有些人的所謂“強項”,也都是在實踐中鍛煉出來的,隻要大膽地加強某方麵的修養,就會增強那方麵的能力。有些人的所謂“弱項”,也是由於不注意這方麵的修養所致,隻要注重這方麵的修養,就會逐漸改變自己的“弱項”,使自己具備多方麵的能力。現代社會,光具備某一方麵的能力是不夠了,因為社會的發展需要多方麵的能力。一個現代人才,需要具備多方麵的智力和能力,需要“全才”和“通才”。所以,我們要在各個領域加強全麵修養,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過分低估自己的意誌力。一個人生活在複雜的社會中,不論做什麼事情,均離不開意誌的努力。人的意誌是一種良好的品質,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能夠使人克服艱難困苦,勇往直前。意誌具有果斷性、自覺性和自製性的特點。一個人的意誌力是不可估量的,就看他能否發揮出來了。有些自卑的人之所以自卑,就是與其意誌的自製和自控不強有關。當看到別人成功了,自己還是老樣子,不能前進,反過來還自卑。別人的成功多半是依靠意誌的作用來取得的。比如,你要準備考大學,沒有堅持到底的刻苦學習精神,無論如何是不能學好的,那也就不能進入大學學習。人的自製力是人善於控製和支配情緒和行為的能力。它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高度的克製力和忍耐力,有了這種品質,人就能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緒,不讓消極行為產生,表現出應有的忍耐力;二是排除幹擾的堅持力和持久力。一個具有自製力的人,是能夠排除來自內部的和外部的幹擾力,完成自己動機所指向的目標。那些自卑的人,是沒有良好的自製力的,所以,他們一般不能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並因此造成不良的行為後果。在生活中,有的人所以會失敗,或者後進,甚至會“破罐子破摔”,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相信自己的意誌力,不相信能實現自我改造和自我成功。

(三)過分敏感,逃避現實

自卑心理者一般對外界的反映特別敏感。他們會近乎神經質地待人處世,對任何事物的感受都特別強烈,經不起任何刺激。比如,某人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動作,一句話等等,都能引起其猜疑,以為他人在評價自己,議論自己,他人的這些所作所為,無非是看不起自己。所以,自卑心理者由於自己看不起自己,往往不參與現實,盡量擺脫現實,力求脫離現實,回避現實,對外界事物的態度是一概回避,處處退縮,以期逃避現實,步入清靜世界。有了自卑心理,因為怕受到現實的嘲弄,害怕現實生活中的挫折,故而不敢麵對現實,正視現實,便自卑地認為自己做不成什麼大事,也做不出什麼業績,於是放棄原來的追求目標,進行現實的逃避。比如,有的人開始工作熱情很高,但由於所追求的目標和業績一時難以實現,就敏感地認為自己一開始就不應當產生這樣的動機,就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消極頹廢,不再努力。這種自卑心理者的心理特點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對事物的過分敏感,可以一時地逃避現實,避免自卑心理的加重,但這種長期得不到克服的自卑,會形成一種不良的變態適應,使人害怕困難,害怕挫折,自甘埋沒,不思進取。

(四)過分自尊,自卑羞怯

自卑者也可以表現為自尊性羞怯心理。自尊性羞怯的本質是不自信,也就是自卑。這種由於自卑造成的羞怯,主要表現在某些孩子身上,當然成人中也偶有表現。比如,當幾個同學在一起聚會時,議論起當年一起學習的那幾位成了才的同學時,人們都非常佩服某位出國成了大富商的同學。當人們都來誇獎他的時候,那些工作不如意、現仍處於社會最低層工作和生活著的個別同學,便會表現出自卑性的“臉紅”來,這就是一種由於個體自卑而產生的情境和環境性的羞怯。這種羞怯性的自卑,一般是在特定的環境裏出現,離開了這樣的環境,自卑性羞怯即會慢慢地消失。但有時自卑性羞怯也會與當事者長期“共存”,這主要是當事者的地位和生活質量還沒有趕上自己攀比的對象,一旦趕上了,這種自卑性的羞怯也許會慢慢地消失。一個人如果永遠擺脫不了自卑性的羞怯,則往往會形成“社交恐懼症”,進而影響其一生。所以,對某些孩子的自卑性羞怯,承擔教育責任的家長們要特別地給予關注。孩子的自卑性羞怯可以表現在許多方麵,大多數自卑性羞怯的孩子,均伴有學習困難、學習成績差的情況,他們不願意與人交往,不願意與同齡孩子一起玩耍,在學校裏逃避課堂討論,一般不主動發言,不願意在公開場合出頭露麵,做什麼都得成人陪伴,不敢單獨外出,怕見陌生人,在陌生人麵前不知如何待人接物,說話總愛低著頭,聲音較小,做什麼事總跟在別人後麵,甚至連笑也跟在別人之後,有時也會為了掩飾自己的羞怯做出一些大膽的事來,但總的來說是羞怯的,這種孩子大多由於自尊心,形成了自卑性羞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