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部分(2 / 2)

在會堂所辦的高級教育機構中,聚集了相當一批虔誠的希伯來人,他們恪守猶太教信仰和傳統,被稱為哈西德人。後來,法利賽人作為猶太教的一個教派竭力維護希伯萊律法傳統。由於他們具有豐富的學識、知識和智慧,在猶太會堂的地位不斷提高,有取代世襲的祭司階層的趨勢。他們崇尚理性的生活方式,力求啟示和指導學生恰如其分地生活。

對於會堂的教育功能,有人曾有過概括:“會堂是一種學習的場所,是一座猶太教的學校,為希伯萊兒童和成人提供教育;或者可以這樣說,如果會堂不能作為正規的學校,那麼可以說是學校的前身和支柱。”

到了近現代,會堂的宗教和教育功能得以保持和發展,但其內容和形式在不斷變化,同時會堂的文化乃至政治功能也逐漸上升。

先知書中的文學味

在希伯萊人眼中,“先知”是指接受上帝委派、聽取上帝啟示並向民眾傳達上帝旨意的人,包括他們的祖先亞伯拉罕、摩西、第一任祭司長亞倫等。以這些先知為中心記述著“上帝從天上傳來的啟示”的著作被稱為先知書。重要的先知書包括《約西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紀》、《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以及合為1卷的《十二小先知書》等,它們彙集了公元前8~5世紀先知們的言行。

盡管各卷先知書在希伯萊人的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內容以對社會問題發表的政論為主,但文字的表現形式主要是詩文相間,並穿插了大量的寓意故事和異象等敘事手法,成為古代世界文苑中一支獨放異彩的奇葩。

詩體與散文體穿插糅合是先知書寫作的一大特征。敘事、描寫時一般用散文,通過優美的文字和文學色彩很濃的小故事勸告人們要懲惡揚善。

當散文敘事難盡心曲,需要抒發心中的激情時,先知們便用詩歌的形式引亢高歌。在《聖經·耶利米書》中,先是用散文體記述了先知耶利米因剛直不阿、敢講真話,而受到了祭司和上層社會眾人的圍攻咒罵,甚至慘遭毒打和監禁。這時,舒緩的散文已無法宣泄耶利米內心難以抑製的憤恨,於是引出了下麵一段充滿激情的詩句:

耶和華啊,我宣布你的信息,

卻總招來譏諷,藐視。

但我若說:“我不再提起耶和華,

不再奉他的名宣講。”

我便覺得心裏似有燃燒著的火,

這火烤炙著我的骨髓,

使我不能自禁。

在先知書中,有時也通過一段寓意故事,或一個異象,峰回路轉地暗示自己的思想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