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向無極化?(2 / 2)

再來考慮一下國際維和的問題。事情已經相當清楚,沒有某些外國的協助,美國是無法在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這樣的距離遙遠的國家執行有效的維和任務的——也就是說履行國際警察的職責。維和不是美國士兵受訓要執行的任務,他們看起來也沒有多少興趣來做這件事。而且我們也有理由假設,美國全體選民是不會容忍美國軍隊長時間暴露在“低強度衝突”的危險之中:檢查站的人體炸彈、後街隱藏的狙擊手,以及向巡邏隊和車隊開火的火箭筒發射的榴彈。由於美軍缺乏大規模的兵員補充,一個明顯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便是繼續成功的先例,即與聯合國其他成員國共同分擔維和使命——尤其是美國的歐洲盟友,他們對外援助的預算相對比較慷慨,而且他們仍然采用大規模的義務征兵製。如果這些軍隊不被用於維和任務的話,很難想象這些士兵有何用武之地。歐洲現在已經宣稱在其疆界內實現永久和平,而且它也不會再受到俄羅斯的威脅了。

羅伯特·卡根那類人把歐洲人看作是閱讀康德著作的維納斯(即金星)——這是與美國的閱讀霍布斯(以及克勞塞維茨)的火星人相對應的概念——但他們忽略了冥王在國家重建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戰爭與愛都是必要的,但是所有的帝國都得依靠金錢的支撐。沒有對法治和社會穩定的相當巨大的投資,阿富汗和伊拉克這樣的國家的發展就將停滯不前,也許國家還會分崩瓦解。除非美國根本上做好準備改變其對於低強度衝突的態度,否則除了與更為慷慨的歐洲人合作之外,別無選擇。單邊主義就像孤立主義一樣畢竟不是一件好事。實際上,它也很少成為一個帝國在現實中的選擇。

真正的危險在於,大國間的合作容易垮掉的原因並不是美國和歐盟之間的競爭關係,而是雙方都缺乏在其疆界之外采取行動的意誌。這些龐大而複雜的實體的內部矛盾很容易分散他們對“失敗”國家和“流氓”政權問題的注意力。有些人會說,這樣一種施賓格勒式的西方的衰落會帶來一個權力真空,隻有崛起的亞洲大國可以填補。然而,那些把中國看作是未來霸主的人們可能會發現,中國也存在太多問題亟待解決和處理,雖然這次是向市場經濟邁進。同樣,那些把伊斯蘭看成是文明衝突中西方世界的主要仇敵的人們也會發現,人口不斷擴張的穆斯林社會要達成政治上的一致意見,這是很難想象的。簡而言之,未來在一段時間裏可能會是一個無極的國際社會,即連一個占統治地位的帝國主義國家也沒有的這樣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