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新思考“過度擴張論”(3 / 3)

為什麼高達1000億美元用於安全和重建的經費還不足以使伊拉克經濟得以恢複呢?畢竟這個國家有世界上第二大的石油儲備。在被薩達姆的專製統治推入水深火熱的貧困生活之前,伊拉克人民的平均收入相當於美國人民平均收入的1/4到1/2的水平,按計算方法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結果。然而到1999年,20年的戰火、國家對經濟的控製、國家對國民財富的盜竊以及國際製裁已將普通伊拉克人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到0.75%的美國收入水平了。20年的時間還不足以抹去全體人民對如何運行一個市場經濟的所有記憶。20世紀90年代,波蘭和俄羅斯的經曆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即便45年的時間也不大可能,可是75年之後,對過去記憶大致上已不留痕跡了。在正常的環境下,伊拉克民眾是能夠迅速恢複到1979年前的生活水平的。當然,要啟動經濟的恢複,有三個條件是急需的:法律和秩序的加強,基礎設施的修複(尤其是水和電)以及使廢棄的油田現代化的巨額資金,同時刺激其他部門的經濟活動。隻要軍事占領不會過早終止,並且給伊拉克足夠的時間使得穩定的經濟和司法製度紮下根來,這些條件還都是能夠獲得的。

與人們普遍相信的陰謀論相反,布什政府並不是為了伊拉克的石油儲備而入侵這個國家的。然而,恢複石油的生產是美國使伊拉克成功轉型所需的必要條件。沒人會懷疑,伊拉克的地底下有大量的石油,但是這個國家的石油儲備究竟有多少是業內專家們爭論的一個熱點。不過,伊拉克隻有780億桶石油還是有3000億桶石油這個問題在近期來看隻能是一個純學術上的討論。實際問題是,有多少石油可以從地底下打出來,今年有多少,明年有多少,後年又是怎樣一個情況,每一桶獲取的利益會是多少。在樂觀估計占領為期四年的情況下,提供的三種可能的情況。最好的情況是到2006年伊拉克日產石油量能夠達到350萬桶,四年的產油總量達到1000億桶。現實中,供給量的增長可能更緩慢,平均價格也更低一些,由此整個占領期最終收益可能不到400億美元。還要注意一點,這些是根據毛收入的規劃,還有各種各樣的成本必須在這些數字中扣除。我們還不應當忘記伊拉克現存的外債,對海外債主的欠款為1200億美元加上高達h21250億美元的戰爭賠償要求。隻有取消掉這些“討厭的債務”(之所以討厭,是因為這些債務都是因薩達姆的暴政招致的)才能夠釋放未來的石油收入用以資助重建工作。然而,前景也未必沒有希望。至少伊拉克穩定的部分成本最終還應當由石油銷售的收入來抵消。

最後,如果穩定取得成功,這個國家的經濟不僅得以增長,而且美國對伊拉克的出口也將增長,如同20世紀40年代後期德國和日本發生的情況一樣。有些人批評小布什政府將伊拉克基礎設施重建工作的合同授予美國公司,並對此表示不滿。相反,他們應當慶祝這個事實,伊拉克戰爭後的政策已經在為美國的一些工人創造就業機會了,因為美國雖然有願意償付前宿敵留下的債務的政治雅量,但如果不能讓美國人得到實惠,政府就會很快喪失公眾的支持。軍事占領的算術題並非像有的激進的批評家認為的那樣是零和博弈的遊戲,他們堅持認為在伊拉克花的每一美元都意味著美國學校和醫院就少了一個美元。恰恰相反,伊拉克的勝利能夠帶來巨大的收益——不僅隻對那些冒險接受該國重建合同的公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