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新思考“過度擴張論”(2 / 3)

值得記住的一點是,直到2003年9月,布什政府在阿富汗的國家重建上投入的資金依舊相對較小,而此時,那裏的國家重建工作已經啟動一年半時間了。根據凱爾國際援助組織的信息,到那一天為止,阿富汗每人每天被承諾的金額——包括所有的海外捐贈人的資金——不超過實際在戰後科索沃恢複期的費用的1/4,盡管阿富汗的需求顯然要迫切得多。無論如何,國際合作中心在2003年6月得出的數字表明,為阿富汗重建工作“支付”了不超過16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僅9.47億美元被“激活”(它通常意味著這些錢主要用在了西方“需求評估”小組用的車輛,以及電腦的開銷上了)。不足1.92億美元的數額用於業已完成的項目上。阿富汗未來的穩定就完全依賴於建在喀布爾的以哈米德·卡爾紮伊為總統的臨時政府的成功運作上了。但是,就在本書寫作之時,隻有不到1/5的戰後基金到達了阿富汗政府設定的信托基金賬戶裏;更多的則是經由國際捐贈人直接進行分發的。到2003年5月美國隻支付給阿富汗臨時政府的主要基金賬戶微不足道的500萬美元。

然而,如此的吝嗇並不能隻怪罪布什政府。美國海外援助預算下降是多年來愛財如命的美國立法者所導致的結果,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所達到的峰值(平均將近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8%),下降到了目前不足0.2%的水平。在伊拉克戰爭的早期階段,由白宮和參議院談判代表共同參加的一次“超現實主義”的會議上,就如何使用布什政府要求的790億美元的戰爭經費進行了討論。到會議結束之時,已有29億美元被指定用於救助美國航空業走出困境,因為自“9·11”恐怖襲擊事件以來,該行業的利潤由於日益增加的國際不安全感而被榨幹。另外2.75億美元用於轉移和安置航空業近來的下崗員工。更滑稽的是,佛蒙特州的參議員帕特裏克·J·萊希居然提議戰爭預算中的330萬美元應當被用於瓦特伯瑞,即他家附近的一個水壩的重建工作上。如果給出地方既得利益和國家安全這兩種選擇的話,總是有國會議員會選擇前者的。

然而在2003年中,我們看到國會批準了布什政府那年10月所要求的870億美元,用於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占領和重建,因而可以明顯感覺出他們態度的轉變。畢竟,支付給未經改革的海外國家的援助款項是有別於用於美國的政權更替的政府的援助款額的。尚且,美國的立法人也並非看不懂顛覆薩達姆·侯賽因政權的成本和利益之間的關係的。

伊拉克戰爭本身相對而言是廉價的,遠遠沒有達到政府所要求的790億美元——可能隻接近於480億美元。此外,正如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所指出的那樣,美國除掉薩達姆·侯賽因實際上等於省了一大筆錢,因為如果他還在位的話,每年用於遏製他所造成的軍事威脅的費用就達約130億美元。毫無疑問,870億美元在大多數美國人看來是很大的一筆錢。但它隻相當於0.8%的美國GDP,更何況,美國在伊拉克的失敗將會導致多大的成本是無法預測的,所以在那個國家建立穩定和友善的政府體製的這個低價還是公道的——當然,我們必須假定這是能夠取得成功的。然而,870億美元中的絕大部分將由美國占領的純軍事成本所吸收。隻有200億美元多一點的款項會被指定用於重建工作上,這其中的1/4將會用於伊拉克安全部隊的現代化改進上。僅對荒廢了的油井、輸油管道和精煉廠的修複工作就要超過50億美元;徹底修繕該國的電力係統將是前者的兩倍還多。相對於伊拉克低得可憐的國內生產總值而言,200億美元還算是一筆巨額款項;與20世紀40年代晚期的馬歇爾計劃對聯邦德國的援助相比起來,對伊拉克的援助所獲得的回報相對就要大許多,因為在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經濟並沒有像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經濟處於完全崩潰的境地。此外,國際捐助者已經向伊拉克的戰後重建捐助了130億美元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