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飛機不是航天飛機
航空航天飛機是一種能從一般機場跑道上水平起飛、加速、穿越大氣層、進入地球軌道執行任務後再返回大氣層,在機場水平著陸的跨大氣層新型飛機器,它又簡稱為“空天飛機”。這種飛機實際上是一種未來新型的天地往返運輸工具,現在隻是處於研製階段,還沒有真正開始為人類作貢獻。而航天飛機是目前人類飛向太空的主要運載工具,也可以水平著陸,但它隻能垂直發射。所以,這兩種飛機是不一樣的,航空航天飛機比航天飛機更高級。
“救星”出現已不再是幻想
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出現了一種專門用來救援、救人的人造衛星。這種人造“救星”有著極強的搜索、接受求救信號的能力。它隻要處於適當的軌道上,與地麵設備配合,就可以收到來自全球每個角度的求援救險信號,從而向地麵救援人員發出指令,前往援救。救援衛星收到求救信號後,會自動地算出遇難者所在的位置,而且很快地把失事情況報告地麵接收站。至今,地球上空至少有10顆這樣的“救星”,它們已經拯救了500多名遇險者。
海與洋不一樣
人們常習慣將“海”與“洋”放在一起稱呼,認為海和洋是一回事,其實,它們是有區別的。
海的麵積不算大,它靠近大陸,內側是大陸,外側是大洋,中間被陸地的尖端或群島、島嶼分割開。如地中海、南海、白令海等就是這樣的海。而洋一般遠離大陸,由半島、群島同海區別劃開,水域麵積比較大,水深超過2000米。世界上主要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和印度洋。海洋這個詞代表一個整體,海和洋又是相互連通的,海洋既包括主體部分的“洋”,又含有附屬部分的“海”。
海麵跟陸地一樣有起伏
“海麵是平的”是一個錯誤的認識。經衛星探測,發現海麵和陸地一樣,有一定的起伏,隻是這種起伏的幅度很小,而且是在上千平方千米的範圍內逐漸變化的,所以肉眼無法察覺。世界大洋的洋麵最高隆起麵在非洲東南的印度洋,它高出平均海麵48米。海水水麵之所以會高低不平,主要是由於地球各處的重力場不同造成的。地球內部的質量較大的地方,就會在海麵上產生正重力異常現象,於是出現隆起的水麵。
月非中秋明
俗話說:“月到中秋分外明。”但是,天文學家告訴我們,並非每年的中秋月亮是最明的。因為,月亮的圓大、明亮程度,除了天氣因素外,還要取決於月地距離、“望”的時刻、月亮與太陽在空中的相對位置等條件。這些條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很難說中秋月是最明亮的月亮了。據天文學家計算和觀察,一般隻有發生在冬至日前後的“望月”,才是真正最亮的月亮。
太陽並非不會熄滅
太陽也會有熄滅的那一天,太陽不是永恒的。太陽和世上的萬物一樣,有它的出生期、壯年期和老年期。現在的太陽年輕充滿活力,在50億年之後,太陽便進入它的老年期。那時的太陽會萎縮得跟地球一樣大小,太陽芯也由於冷光失去光澤,最後變成黑色矮星,在宇宙空間的黑暗中消失。有人會因此擔心50億年之後沒太陽了怎麼辦?這不用擔心,也許那時的人們早已移居到其他星球上去了,人類的文明也足以應付這一切。
人造衛星不會掉下來
衛星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除非它發生事故。我們知道,地球上的任何物體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這個力的方向始終是指向地心的。如果我們沿地球表麵拋出一個球,拋出的速度越大,距離就越遠。試想一下,當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拋出的球的軌道彎曲程度與地球表麵彎曲程度一致,這時地球對它的引力就成為它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拋出的小球不再落到地麵,而是環繞地球運轉。人們根據這個道理,製造出了人造衛星。所以,人造衛星不會受地球引力的作用而掉下來。
行星不會“眨眼睛”
恒星會“眨眼”,是因為它的光經過地球大氣層時,由於大氣層的動蕩不定而引起的。而行星不會“眨眼”,主要是由於它離開我們要比恒星離開我們近得多。因為離得近,所以看上去就不像恒星那樣是一個小光點,而是一個圓形的麵(當然這個圓麵很小,人的肉眼是覺察不出來的)。正因為有這樣一個麵,大氣層的動蕩不定就不能讓它“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