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學的誤會2(1 / 3)

二`科學的誤會2

地球不像地球儀那樣圓

人們看到地球儀,總誤以為地球是一個規則的圓球,像乒乓球那樣滴溜滾圓。其實,如果我們從太空上看地球,就會發現地球是一個南北向較短的扁球,說它像個橄欖球可能更合適些。因為地球各處離心力的不同,所以使地球形成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

雨水不能喝

人們總誤以為雨透明晶瑩,雪潔白無瑕,雨雪是非常幹淨的,可以直接飲用。但事實上,它們不幹淨,特別是靠近城市上空的雨雪,更不能直接拿來飲用。

因為雨雪在從天上掉到地上的“旅程”中,會帶上很多“小垃圾”,比如工廠裏排放的煙粒、地麵上空的灰塵,甚至連空氣裏的細菌也趁機混了進來。所以,當雨雪“滿身疲憊”地降到地麵時,已經是不幹不淨了。

空氣熱並不是太陽曬成的

陽光的作用真是大。如果沒有陽光,地球上就沒有光和熱,空氣自然也就不會熱。一般人據此就認為:空氣熱自然就是太陽直接曬成的。其實,這種認識不正確,準確地說,空氣熱是地麵“烤”的。太陽光射到地球上的是短波輻射,大氣不能吸收這種輻射的熱量,所以陽光雖然穿過大氣,卻不能把它曬熱。地麵和海洋卻能吸收這種熱輻射,再以長波向空中輻射熱量,大氣能吸收這種輻射的能量變得熱起來。另外,地麵還可以通過空氣的上下對流,把一部分熱量傳給大氣。所以空氣隻是間接地吸收了太陽的熱量。

南北極並非是不毛之地

在人們的印象中,冰雪覆蓋的南北極,是塊不毛之地。但這是一種錯覺。我們所稱的南極,是指南緯665°以南的地區,北極是指北緯665°以北的地區。整個北極地區除了不長植物的極地冰原外,還包括北極苔原帶和泰加林帶等地帶。在這些苔原帶與林帶地區,植物的種類比人們想象的要豐富得多,光地衣就有2000多種,苔蘚有500種,甚至開花的植物都有數百種。南極跟北極也差不多。可見,南北極地區的植物是很豐富的,並不全是不毛之地。

海水不隻是呈現藍色

一提起大海,人們總愛用蔚藍色來形容。特別是對於沒有見過大海的人來說,往往認為大海就是藍色的。其實,海水不隻呈現藍色,它實際上是一個色彩變化多樣的“調色師”。廣闊無垠的海洋,從深藍到碧綠,從微黃到棕紅,展現著多種色彩。海水呈現什麼樣的顏色,是由海水的光學性質和海中懸浮微粒所決定的,當然,也與它所處的地理環境有很大關係。就是在同一海域,同一時間,從不同的角度看海水,海水的顏色也有分別。

月亮不會跟人走

在明月高照的夜晚,你如果一邊走路,一邊盯著月亮甚至星星看,會發現月亮或星星真的在跟人走呢。其實,這是人的一種錯覺。

我們走路的時候,不能不注意周圍的事物,可是我們的視野是有一定範圍的,在前進的時候,近在身旁的事物很快地因為我們走過它,就在我們的視野裏消失了。可是,較遠一些的事物,因為在視野裏占的地方較小,移動得較慢,所以消失得要慢些,像跟著人走一樣。在月明的晚上,因為鄉村周圍很少有光亮能比得上月亮,所以月亮成了我們視野裏唯一不會迅速消失的東西,它也好像是一直跟著我們走一樣。

台風眼裏沒有大風

台風是熱帶海洋上猛烈的大風暴,它實際上是範圍很大的一團旋轉的空氣。在台風中心平均直徑為40千米的圓麵積內,通常稱為台風眼。它裏麵的空氣幾乎是不旋轉的,風極其微弱。正因為這樣,所以在台風眼中,有時會出現許多鳥群,把這當成“避風港”。

冰雹並非出現在冬天

冷冷的冰雹,形成它的環境溫度非常低,有人便以為冰雹是冬天的產物,但事實上,冰雹出現在暖季,寒冷的冬天相反沒有。

冰雹和雷雨同出一家,它們的老家都是積雨雲,隻是產生冰雹的積雨雲升降氣流更強烈一些,這種積雨雲又稱為冰雹雲。而產生這種冰雹的冰雹雲大多出現在暖季,特別是在春末和夏初的季節,而很少出現在冷季。

涇渭並不分明

涇河和渭河是黃河上遊水源的兩大支流,這是兩條較古老的河流。成語“涇渭分明”原意是說涇河與渭河兩條河,一清一濁,在兩者彙合的地方,兩河河水清濁分明。人們常用這句成語來形容事物是非分明,反差強烈。但事實上,現代的涇河與渭河因受環境的影響,並不分明了,都是一樣的渾濁難辨,早已失去了古代那一清一濁分明不合的風采。

不能用汙水直接澆田地

生態環境保護專家向人們發出警告:不能直接用城市汙水澆灌農田。因為這些汙水中,含有大量的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如鎘、鋅、鉛、汞,還有許多有毒又能分解的有機物,以及一些嚴重的病毒、細菌,都會給田地裏的糧食和蔬菜造成嚴重汙染,人吃了這些糧食和蔬菜就會得各種怪病。而且,這種汙染是讓人難以覺察的,有些用汙水澆灌的農田還增產了,給人以假象的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