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聰明的柏格用鎳製造外殼,來保護易碎的破璃瓶膽,於是製成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熱水瓶。起初,它僅僅是在實驗室、醫院和探險隊中使用,慢慢地,人們在野餐或乘火車時也開始使用起它來。1925年,市場上開始有廉價塑料熱水瓶出售,熱水瓶從此步入尋常人家裏。
會放電的電視機
電視機在工作時,會產生高壓,3萬伏的高壓在工作過程中會向周圍輻射大量的高頻電磁波,這些電磁波會在顯示器表麵和金屬物體表麵累積起來,長期積累就會形成電壓較高的負電荷,這就是靜電,所以我們觸摸到顯示器表麵或一些金屬物體時會有被電擊的感覺。
20世紀初期,無線電技術廣泛運用於通訊和廣播以後,人們希望有一種能夠傳播“現場實況”的電視機。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都在著手進行研究。
1906年,18歲的英國青年貝爾德雄心勃勃,也開始加入到研究電視機的行列。貝爾德家境貧寒,沒錢購置研究器材,隻得就地取材,把一隻盥洗盆與從舊貨攤覓來的茶葉箱相連,作為實驗的基礎設備。箱子上安放著一台舊馬達,用它來轉動“掃描圓盤”。這掃描圓盤是用馬糞紙做成的,四周戳著一個個小孔,可以把場景分成許多明暗程度不同的小光點發射出去。這樣,一台最原始的、隻值幾英鎊的電視機便問世了。
經過18年夜以繼日的努力,他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1924年春天,他把一朵“十字花”發射到3米遠的屏幕上,雖然圖像忽隱忽現、十分不穩定,但是,它卻是世界上第一套電視發射機和接收器。
一次,貝爾德在操作時太大意了,不當心左手觸到了一根裸露的電線上。他隻覺得渾身一麻,就被彈了出去,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幸虧被人及時發現,對他進行了搶救,貝爾德才大難不死。
有誌者事竟成。經過不斷探索並在親友的資助下,1925年10月2日,貝爾德的實驗有了突破,他將一個人的圖像發射到了屏幕上,而且十分逼真,眼睛、嘴巴甚至眉毛和頭發都清晰可見。一架有實用意義的電視機宣告誕生了。
1941年,貝爾德又研究成功了彩色電視機,可是,當英國廣播公司1946年6月第一次播送彩色電視節目時,他沒能看到,不久,他便與世長辭了。貝爾德發明的第一架電視機,至今還陳列在英國南肯辛頓科學博物館中。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遭遇靜電的“突襲”,不妨嚐試以下辦法:梳頭前,先將梳子在水裏蘸一下,就能防止靜電產生;接觸門把手、水龍頭等電導體前,先用手摸一下牆壁或濕毛巾,將體內靜電“放”出去;當室內空氣相對濕度低於35%時,容易產生靜電,此時要常拖地、勤灑水或使用加濕器。
樟腦丸越來越小了
人工合成的樟腦丸中的主要成分是萘等物質,它具有強烈的揮發性。所以它一旦暴露在空氣中,就會揮發,慢慢縮小。
小小的樟腦丸,卻能對付可怕的蟑螂等害蟲,還能有防蛀和防黴的功能,所以在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用到它。
你知道嗎?樟腦丸有天然樟腦丸與合成樟腦丸之分。天然樟腦丸又被稱為臭珠,它是從樟樹枝葉中提煉出的有芳香味的有機化合物,對人體無害,所以很受人們青睞。而人工合成樟腦丸是由萘或者對二氯苯製成的,這種人工合成的樟腦丸,有刺鼻的味道,萘是從煤焦油或石油裏提取的物質,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這種物質有可能誘發癌症。而對二氯苯是有毒性的物質,如果人吸入量過多,它能引起人體中毒症狀,如倦怠、頭暈、頭痛、腹瀉等。目前市麵上出售的樟腦丸,80%以上都是不同程度地含有萘或者對二氯苯的合成樟腦丸,所以選購樟腦丸時,一定要注意包裝袋上標注的成分,不可掉以輕心。
樟腦丸很容易揮發,當人們穿上放置過樟腦丸的衣服後,其中的主要成分萘酚可以通過皮膚進入血液。但正常大人的體內紅細胞中都含有一種酶,這種酶能很快與揮發性的萘酚結合,形成無毒的物質,所以專家認為對含萘的樟腦丸,不必“談虎色變”,它對成人的健康影響不大。但少兒特別是幼兒體內的這種酶很少,所以專家建議少兒的衣服最好不要接觸樟腦丸。
如果衣服放置了樟腦丸後,最好在穿之前拿出來,放在太陽底下曬一陣子,待萘酚的氣味消失後再穿就可以了。
警察衣服會發光
警察衣服的發光條紋是用一種特殊的反光材料製成的,這種材料主要包括反光膜、反光油墨、反光標線漆、反光布、反光革、反光織帶、反光安全性絲織物等。
不隻是警察的衣服上有這種神奇的發光條紋,當夜幕降臨時,當你坐車行駛在城市的繁華大街上,或者行駛在高速警察衣服的發光條紋公路上時,你不但會發現路邊的標誌閃閃發光,而且會看見路麵標線像一條條晶亮的光帶,這些發光的指示牌、光帶可真令人驚奇啊!但是,當汽車開過以後,你如果再向後望去,會發現那些發光的標誌卻不見了,留下的隻是黑乎乎的影子。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這是一種新型回歸反光材料起的作用,這種材料能夠將汽車前燈的大部分光線按原路反射回去,使駕駛員輕鬆看清路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