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複興建築在英國得到了最明顯的體現,奧古斯都·普金和喬治·斯科特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奧古斯都·普金特別推崇哥特式,他在1841年寫作的《尖拱門的,或者基督教建築的真實原則》一文中提到:真實的建築應該起碼有兩個基本原則:(1)功能好的;(2)裝飾應該與功能相吻合。對於他來說,之所以采用哥特,主要不是因為它的形式特別,而是因為哥特符合功能需要。符合他提出的真實設計的要求。他認為哥特對於嚴肅的和一般的建築來說,都具有至高無上的重要意義。1753年,H.沃爾波在特威克納姆的草莓山上建造了一座像是以哥特改建的住宅。1796年,J.懷亞特為作家W,貝克福德建造了芳特希爾教堂,作家要建“一座普通的建築物,但裏麵要有幾間不受嚴寒氣候影響的房間”。1807年,夏多波裏昂用哥特式裝修把他在盧普斯峪的住宅裝飾一新裝飾性的花園建築、室內設計呈哥特。
哥特複興的最著名建築是英國國會大廈,它采用的形式是亨利第五時期的哥特垂直式,為什麼要采用哥特式呢?原因是亨利五世曾一度征服法國,采用此種形式便象征著民族的自豪感。它來自哥特,但不完全是哥特。它的尖塔及垂直劃分是哥特的,但橫向展開的手法卻是法國古典主義的。
漿果山住宅走廊的天花處理也是垂直式哥特,它與英國中世紀的彼得波羅主教堂的垂直式扇形拱頂是何等相似,由此可見一個民族一旦擁有了自己的文化,它的生命力是何等頑強。阿波裏大廈中的沙龍同樣運用了哥特複興的裝飾手法,把中世紀垂直式哥特的教堂拱頂結構再次引入客廳沙龍中來,然而此時的室內設計把垂直式哥特的拱頂更加複雜化,使得這種手法變得非常繁瑣,精細的裝飾線網幾乎使建築實體消失,結構變得令人難以琢磨,這將裝飾的健康手法推向極致,走向了它的反麵,與法國古典主義之後的洛可可手法十分相像,這是時代的重複,是手法與技巧的重演。
威爾特郡方特山修道院的室內設計是別具——格的,天棚上是垂直式哥特拱頂結構,窗的分格是哥特式的,並鑲有哥特風的彩色玻璃圖案,家具也是晚期哥特的。當時在英國對哥特複興的追求興趣是極高的,這種追求也反映到這個凹窗的裝飾上,窗上的圖案及牆上的垂直式拱的處理手法均來自英國中世紀的哥特。
倫敦的貴族府邸的室內設計可以說是哥特複興的頂峰了。這是一個開會用的大會議廳,它的內裝修是哥特建築的再現。牆裙的處理明顯地帶(十)了都鐸的特點,窗子的形式是純正的哥特的,大廳正麵的巨幅繪畫是中世紀的繪畫。這種裝飾手法雖說恢宏、壯麗,但是過於昏暗、陰沉,作為府邸的大廳是不適宜的。但是它的藝術價值是很高的,尤其是那個美麗精致的大屏風和寶座,是該時期哥特複興的典型實例。哥特的垂直向上的挺拔的線條分割以及精細的鏤空透雕的花紋圖案,可以說是巧奪天工的。這些傳統的最後輝煌可以說是走到了盡頭。
還有一個值得—提的是貴婦小教堂的室內裝飾。這是—個有新意的室內裝飾設計。它雖說是哥特複興建築的裝飾手法,但另—半卻融進了波斯建築的裝飾手法,純色和幾何紋樣的圖案有規律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波斯裝飾的語彙,特色很強烈。窗子是哥特式的,而門是波斯式的。這樣兩種的融合是不多見的。可見的形成總是在不斷變化、不斷更新的進程中產生的,所以沒有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某——種永恒地使用下去的。
哥特複興在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是紐約的特列涅特教堂。它是嚴格遵循後期哥特式英國教堂的型製而建造的,它的建成是當時紐約最高建築,現在已淹沒在高樓大廈之中了。
匈牙利布達佩斯議會大廈也是較有特色的哥特複興建築。它的特色在於除了哥特複興之外又糅進了羅馬複興的穹頂構圖中心。而最奇之處是鼓座上都加上了飛扶臂,這也是為了支撐穹頂側推力而設的結構吧?整個立麵效果豐富多變,光影效果極強,可以說是比較完美的哥特複興建築。
後來在拉斯金的影響下,60年代流行起一種以意大利哥特式建築為藍本的“維多利亞哥特”。它在住宅建築中成就特別大,尤其是拉斯金倡導的節製,忠實、簡單和直率以及平麵和構圖的合理性,這些主張是最適合於住宅的。這些住宅的室內設計也是別具一格的。
19世紀初典型哥特式建築——伊頓大廳沙龍具有垂直哥特式的室內設計,這種手法來源於中世紀垂直式哥特建築的室內設計。另外英國格雷斯主教堂是垂直哥特式的建築,在它的牆上細細的壁柱向上延伸,逐漸像芭蕉樹一樣向上展開,甚是優美。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236.html"wap_17K [http://img.17k.com/images/ad/qrcode.jpg] *
掃描二維碼關注17K小說網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
*
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17K”關注我們。
*
回複"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