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尼德蘭16—18世紀建築(2 / 2)

Campen,1595~165T)設計。這座建築遵照了尼德蘭的傳統,但外觀顯得較為樸素,這也是新教建築的一般特點,因為新教反對天主教的奢華墮落而主張嚴格自律。

行會大廈

中世紀以來。尼德蘭的行會大廈大量的在商業城市裏建造起來了。它們密集在繁華的街道上,由於沿街的地段很寶貴,所以,它們的正麵很窄,而進深很大,以山牆作為正麵。屋頂很陡,裏麵有兩三層閣樓,所以山花上有幾層窗子。屋頂是木構的,比較輕,因而山牆上砌體很細小而窗子很寬敞。除了屋頂閣樓之外,行會大廈一般有3—4層,主要的大會議廳在第二層。由於街道十分狹窄,為了爭取有效麵積,第二層以上往往向外挑出。

尖尖的山花,正適宜於用哥特式的小尖塔和雕像等做裝飾,造成華麗複雜的輪廓線。這樣的行會大廈鱗次櫛比,街道上小山花排列得像鋸齒一樣,活潑地跳動,互相競賽著美麗。

這些行會大廈外觀很明朗愉快。到了16世紀,尼德蘭的建築依舊保持著中世紀的傳統。不過有了一些柱式細部,水平分劃加強了,山花上形成幾個台階式的水平層,每一層在兩頭用渦卷和下層聯係,哥特式的小尖塔被方尖碑代替。在安特衛普和布魯日等城市,都有不少這類建築物。

荷蘭古典主義

17世紀中葉,在法國建築文化影響下,在16世紀以來的市民建築基礎上,荷蘭形成了它自己的古典主義建築。這種建築物橫向展開,以柱式的疊柱式控製立麵構圖,水平分劃為主,形體簡潔,不再有傳統的台階形的山花,而代之以古典的三角形山花。裝飾很少。但它的傳統特點仍然很明顯,以紅磚為牆,而壁柱、簷部、線腳、門窗框、牆角等用白色石頭,色彩很明快。這樣的建築物比較廉價,卻又並不簡陋,很適合城市資產者的需要。

這時,荷蘭在經濟上是歐洲航海業的中心,政治上是歐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宗教上是新教徒的自由樂土,所以,對英國、法國的資產階級和信奉新教的手工業者,有很大的吸引力。荷蘭的古典主義建築傳播到了英國和法國,特別在城市中上層的居住建築中。在那裏對新教徒沒有宗教迫害的時期,有不少荷蘭的建築工匠遷居過去。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236.html"wap_17K [http://img.17k.com/images/ad/qrcode.jpg] *

掃描二維碼關注17K小說網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

*

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17K”關注我們。

*

回複"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