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在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專製王權極盛時期,開始竭力崇尚古典主義建築,建造了很多古典主義的建築。法國古典主義建築造型嚴謹,普遍應用古典柱式,內部裝飾豐富多彩。
法國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作是規模巨大、造型雄偉的宮廷建築和紀念性的廣場建築群。這一時期法國王室和權臣建造的離宮別館和園林,為歐洲其他國家所仿效。
法國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作品有巴黎盧浮宮的東立麵、凡爾賽宮和巴黎傷兵院新教堂等。凡爾賽宮不僅創立了宮殿的新形製,而且在規劃設計和造園藝術上都為當時歐洲各國所效法。
傷兵院新教堂又稱殘廢軍人新教堂,是路易十四時期軍隊的紀念碑,也是十七世紀法國典型的古典主義建築。新教堂接在舊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南端,平麵呈正方形,中央頂部覆蓋著有三層殼體的穹窿,外觀呈拋物線狀,略微向上提高,頂上還加了一個文藝複興時期慣用的采光亭。穹窿頂下的空間是由等長的四臂形成的希臘十字,四角上是四個圓形的祈禱室。新教堂立麵緊湊,穹窿頂端距地麵106.5米,是整座建築的中心,方方正正的教堂本身看來像是穹窿頂的基座,更增加了建築的莊嚴氣氛。
在十八世紀上半葉和中葉,國家性的、紀念性的大型建築比十七世紀顯著減少。代之的是大量舒適安謐的城市住宅和小巧精致的鄉村別墅。在這些住宅中,美奐的沙龍和舒適的起居室取代了豪華的大廳。在建築外形上,雖然巴洛克教堂式樣很快為其他建築物所效法,但這時期巴黎建築學院仍是古典主義的大本營。
絕對君權時期的宮廷和府邸建築
古典主義建築的極盛時期在17世紀下半葉,這時,法國的絕對君權在路易十四統治下達到了最高峰。
17世紀初年,君主權力還有待鞏固,國王全家都住在沃士什廣場的標準住宅裏。當時進行了比較多的城市建設。但是,路易十四已經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號稱“太陽王”。伏爾泰把路易十四統治下的時代叫做“偉大的時代”,把這時期的藝術叫做“偉大的”。宮廷在全國一切方麵都建立了嚴密的統治,一切的存在,首要的任務都是榮耀君主,建築當然更不例外。路易十四的權臣高爾拜在一封上路易十四書裏說:“如陛下所知,除赫赫武功而外,唯建築物最足表現君王之偉大與浩氣”。於是,進行了大規模的宮殿建設。為了集中人工和材料建造空前宏偉的宮殿,把全國的城市建設停了下來。
宮廷的紀念性建築物是古典主義建築最主要的代表,集中在巴黎。古典主義建築的一時勝利是經過同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築反複交鋒後才獲得的。
商堡
1453年,漫長的百年戰爭終於以英國軍隊被趕出法國宣告結束。戰爭結束以後,法國在國王路易十一(146l~1483年在位)的領導下消滅了境內各封建割據勢力,逐步建立了強大的君主專製國家。此後的幾位法王又相繼入侵分裂中的意大利,與神聖羅馬帝國爭奪這塊富裕的地區。1515年弗朗西斯一世(1515~1547年在位)登基後,一麵繼續前任控製意大利的努力,一麵又從意大利招聘了一大批具有先進思想的藝術家為之效力——達·芬奇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從而將意大利文藝複興思想引入仍處於哥特“火焰”時期的法國。
美麗的盧瓦爾河穀一直是法國王公貴族休閑的勝地,百年戰爭後期,巴黎被英國人占領,這裏就成為法國王室避難所在。16世紀的時候,在弗朗西斯一世的推動下,這裏成為法國文藝複興的搖籃。商堡原為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的獵莊和離宮,是經曆英法百年戰爭後,法王統一全國後的第一座真正的宮廷建築物。民族國家的第一座建築紀念物,代表著一個新時期的開始。平麵布局和造型還保持著中世紀傳統的特點,有角樓、護壕和吊橋,屋頂參差複雜。但其布局和造型上的對稱、牆麵的水平劃分與細部的線腳處理,則受到了意大利文藝複興的影響。
它的平麵長156米,寬117米,是盧瓦爾河畔500座城堡中最大的一座。從總的布局上看,它還保留了中世紀哥特式城堡建築的許多特征,比如角樓的設置以及高低起伏的老虎窗、煙囪(共有365座)和尖塔等等;但牆麵用壁柱劃分的處理手法以及內部的規則布局則是文藝複興的做法。在主樓內部的中央有一座樓梯十分有名,它由分別用作上、下行的兩條坡道纏繞而成,據說是由達·芬奇首創的。
休農索城堡
休農索城堡是盧瓦爾河畔最浪漫優雅的哥特一文藝複興式城堡。位於水中的城堡主體部分最早由布裏鬆內設計於1515年左右,後來法王亨利二世(1547~1559年在位)將它送給自己的情婦普瓦捷夫人。普瓦捷夫人給城堡加建了一座橋通向對岸的森林。亨利二世死後,他的出身於美第奇家族的王後凱瑟琳奪回了這座城堡,並在橋上加建了二層的回廊。
亞傑廉城堡
被法國大文學家巴爾紮克(1799~1850)讚之為“光芒四射的鑽石”的亞傑廉城堡建造於1518~1527年,由弗朗西斯一世財政部長的妻子委托布裏鬆內的一名親戚布列瑟拉設計。它的平麵呈L形,轉折處均處理成凸圓形角樓,整體造型與周圍河水、森林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楓丹白露宮
位於法蘭西島地區廣闊的森林中心。從12世紀起用作法國國王狩獵的行宮。16世紀時弗朗索瓦一世想造就一個“新羅馬城”,把此宮重又改建,擴大,裝飾一新。麵貌一新的宮殿被巨大開闊的庭院所環繞,富有意大利建築的韻味,把文藝複興時期的和法國傳統藝術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正門裏麵是告別官,東邊是索瓦一世美術陳列館和橢圓形宮,北麵是親王宮,還有教堂,王室住地及官員們的辦公處等。宮內同凡爾賽宮和盧浮宮一樣,是座名不虛傳的藝術寶庫。牆壁四周和天花板上布滿了各式各樣的宗教和世俗的油畫。從1137年路易六世因打獵在此修建這座城堡開始,弗朗西斯一世,亨利二世、四世,路易十四、十五、十六和拿破侖等曆代君王都根據各自的需要和愛好,不斷地改建修繕,使之日臻富麗豪華。國內外的能工巧匠常集於此,往往是法國建築家剛剛完成建築工程,意大利藝術家又來作內部裝修,更有以意大利著名畫家弗朗西斯科,普利瑪蒂西奧為首的以雕刻與油畫結合的裝飾藝術構成其獨特。後被稱為楓丹白露畫派的傑出畫匠為它增添藝術特色。
楓丹白露宮現存有1座封建古堡主塔、6朝國王修建的王府、5個不等形院落、4座具有4個時代特色的花園。由於這些建築大多是由法國建築師完成建築工程,然後由意大利藝術家來作內部裝飾,因此融法意兩國於一體,將雕刻與油畫藝術相結合,形成了著名的楓丹白露派——法國文藝複興時期的一枝奇葩。楓丹白露宮成為法國18世紀室內裝飾的博物館:有由50幅油畫和8組的會議廳、有描述法國曆史的蒂亞娜壁畫長廊、有滿牆藍色和玫瑰彩畫的會議廳、有鑲嵌128隻細瓷畫碟的碟子廊、有仿大理石雕刻和仿淺浮雕灰色油畫相間的王後遊藝室、有雕梁畫棟及仿皮革牆飾的國王衛隊廳、有雍榮華貴的王後臥室和教室臥室,還有國王辦公室、弗郎索瓦一世長廊等等。宮內的禦座廳原為曆代國王的臥室,1808年拿破侖將它改為金碧輝煌的禦座廳,廳內牆壁和天花板用黃、紅、綠3種顏色的金葉粉飾,地板用整鋪畫毯覆蓋,一盞鍍金水晶大吊燈晶瑩奪目。宮內的中國館是由拿破侖三世時的奧日妮王後主持建造的,館內陳列著中國明清時期的名畫、金玉首飾、牙雕、玉雕等上千件藝術珍品,顯示了與西歐迥然不同的東方文化藝術。
楓丹白露宮曾被拿破侖等曆代君王當作皇宮,然而近半個世紀以來卻曆盡磨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曾耀武揚威在此擺設“慶功宴”,希特勒的總參謀長勃勞契的指揮部也設於此地。1944年8月,巴頓將軍領導聯軍趕走了德國人,把這裏當作盟軍的司令部,直到1965年在戴高樂將軍的堅持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標誌才從這座宮殿中取下。
巴黎的盧浮宮
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的賽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髒。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同時,盧浮宮也是法國曆史上最悠久的王宮。盧浮宮有著非常曲折複雜的曆史,而這又是和巴黎以至法國的曆史錯綜地交織在一起的。人們到這裏當然是為了親眼看到舉世聞名的藝術珍品,同時也是想看盧浮宮這座建築本身,因為它既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傑作,也是法國近千年來曆史的見證。這裏曾經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後,還有許多著名藝術家在這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