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薩主教堂是意大利文藝複興初期的代表性建築,這是代表新興的資產階級的萌芽建築,因此它的是進取的、健康的。這個巨大的中廳是意大利建築藝術的偉大豐碑之一。它雖然采用的是法國的尖券和肋架拱,從上看它卻代表另一種類型的建築,這裏強調的是——種宏大的氣勢和新興階級的創新精神。
另外在這時期,意大利城市的世俗建築成就很高,特別是在許多富有的城市共和國裏,建造了許多有名的市政建築和府邸。市政廳一般位於城市的中心廣場,粗石牆麵,嚴肅厚重;多配有瘦高的鍾塔,建築構圖豐富,成為廣場的標誌。城市裏一般都建有許多高塔,總體輪廓線很美。
威尼斯的世俗建築有許多傑作。聖馬可廣場上的總督宮被公認為中世紀世俗建築中最美麗的作品之一。立麵采用連續的哥特式尖券和火焰紋式券廊,構圖別致,色彩明快。威尼斯還有很多帶有哥特式柱廊的府邸,臨水而立,非常優雅。
西班牙哥特建築
西班牙的哥特建築主要是代表了北方的哥特,西班牙建築也深受伊斯蘭建築的影響。10世紀後,天主教徒所到之處,掃除伊斯蘭文化;但伊斯蘭的建築,由於水平遠高於西班牙地區的建築,而且建造西班牙建築的許多能工巧匠是伊斯蘭人,因此西班牙的建築仍強烈地保持著伊斯蘭的影響。
布爾哥斯主教堂有一個粗壯的中央塔,在布爾哥斯,哥特風一直延續到16世紀,它的特點是表麵看似樸素而裝飾豐富,它的裝飾是厚重而缺少優雅,裝飾的幾何紋樣母題與精美的裝飾構件卻反映出伊斯蘭文化的特征。
主教堂的祈禱室,它的牆是一對矛盾的對立統一體。光滑平整的石牆與精美絕倫的石材浮雕與透雕,戲劇性地組合在一起,組合成一曲動人的石頭交響曲。平整的牆麵越發地襯托出透雕裝飾的精美與迷人。這些偉大的工匠們將石材的特性與雕刻師的能力推到了光輝的極致。
八角形星拱使我們真正看到了工匠們巧奪天工的高超技藝,通透的石材鏤雕技法,伊斯蘭裝飾的手法,幾何紋樣的母題,完美地組合在一起,使我們完全沉浸在石頭的輕音樂之中了。
建築交叉處的柱子與券腳的裝飾,這是晚期哥特與文藝複興母題的混合。該圖反映的各部位的裝飾細節均已出現文藝複興的特征。裝飾手法精細入微,這也反映出該時期的工匠技藝已遠遠超過哥特初期的水平,這些裝飾與建築已無多大的結構關係,它們已成為純裝飾的母題;但是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這些建築的偉大,它是人類藝術文明的結晶。
英國哥特式建築
英國的哥特式建築出現的比法國稍晚,流行於12~16世紀。英國教堂不象法國教堂那樣矗立於擁擠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製城市,而是往往位於開闊的鄉村環境中,作為複雜的修道院建築群的一部分,比較低矮,與修道院一起沿水千方向伸展。它們不象法國教堂那樣重視結構技術,但裝飾更自由多樣。英國教堂的工期一般都很長,其間不斷改建、加建,很難找到整體統一的。
索爾茲伯裏主教堂建於1220-1265年。這個教堂據說是因為一支箭或者一個夢而建在這個遠離村落的平原上。從外麵看,這個教堂是一個長而矮的,中央有座高約123米的塔樓的建築。而內部中廳低矮而深,兩側各有一側廳,可以容納更多的教士。內部分割成橫條狀,南麵有一個回廊及八角形的教士會堂。這座教堂外觀有英國特點,但內部仍然是法國,裝飾簡單。後來的教堂內部則有較強的英國。約克教堂的西麵窗花複雜,窗欞由許多曲線組成生動的圖案。這時期的拱頂肋架豐富,埃克塞特教堂的肋架象大樹張開的樹枝一般,非常有力,還采用由許多圓柱組成的束柱。
格洛斯特教堂的東頭和坎特伯雷教堂的西部,窗戶極大,用許多直欞貫通分割,窗頂多為較平的四圓心券。纖細的肋架伸展盤繞,極為華麗。劍橋國王禮拜堂的拱頂像許多張開的扇子,稱作扇拱。威斯敏斯特教堂位於倫敦會議廣場西南側,10世紀英王埃德加於此建造正式教堂。1050年英王愛德華下令擴建,1065年建成耳堂,1163年建成中殿。現有哥特式教堂為1245年亨利三世重建的,後又不斷擴建。教堂采用了扇形拱頂,平麵為拉丁十字形。總長156米,寬22米,大穹隆頂高31米,鍾樓高68.5米。整個建築被認為是英國哥特式建築中的傑作。
英國哥特時期的世俗建築成就很高。在哥特式建築流行的早期,封建主的城堡有很強的防衛性,城牆很厚,有許多塔樓和碉堡,牆內還有高高的核堡。15世紀以後,王權進一步鞏固,城堡的外牆開了窗戶,並更多地考慮居住的舒適性。英國居民的半木構式住宅以木柱和木橫檔作為構架,加有裝飾圖案,深色的木粱柱與白牆相間,外觀活潑。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236.html"wap_17K [http://img.17k.com/images/ad/qrcode.jpg] *
掃描二維碼關注17K小說網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
*
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17K”關注我們。
*
回複"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