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到的法製思想絕對不是蓋的,“立天子以為天下,非立天下以為天子也,立國君以為國,非立國以為君也,立官長以為官,非立官以為長也”。他認為隻要涉及到對公的事務,就一律要按照法律規定執行,哪怕是董事長的合法地位也要通過法律來認可。這在兩千多年前是相當振聾發聵的一個論調,因為這個觀點否定了“君權神授”。誰說古人的思想一定不如後人?慎到除了不會玩手機、開汽車、敲鍵盤,他懂得不比我們任何人少。
慎到把法看成了國家的根本,是維係社會秩序、倫理道德的可靠保證。慎到認為,有了法,就要真正以法治國,不能隻是擺設。什麼都要用法來實行、判斷、裁定,不能有所遺漏。
慎到同誌還認為,法必須不斷變化以順應時代,否則,法就會衰敗,甚至走向死亡,所以,作為國君的責任之一就是變法。太強大了,這個調調。但是竊以為,慎到的法製學說必須要有一部相當完備的《法典》來做支撐。
這個……有嗎?
這個可以有,可惜當時真沒有。
二、貴勢(尊崇勢)。慎到的“勢”可以用三個詞解釋:勢能(物理學上的那種)、形勢(有利的地位)、權勢(權力)。
慎到同誌認為貴“勢”是為了重視法律,領導隻有掌握了權勢,才能保證法律的貫徹執行。慎到把君主和權勢分別比喻為飛龍和雲霧,飛龍有了雲霧才能飛得高,如果雲霧散去,飛龍就是地上的蚯蚓了。如果有了權勢,即使像夏桀那樣昏庸殘暴,命令也能執行,即“令則行,禁則止”。如果沒有權勢,即使像堯那樣賢德,百姓也不聽從命令。所以,慎到反對儒家主張的“德治”,認為那樣不可能使法律貫徹執行,會產生很多弊端。
這個調調當然也有前提:董事長得跟慎到一樣尊崇法製,哈哈。
這就相當於讓董事長限製自己的權力,恐怕大多數董事長隻會熱衷於限製別人,而不會限製自己。這一點從中國後來長達兩千年的帝王統治就可以很殘酷地得到佐證。
悲哀!
七、一統江湖到底是怎麼回事
百家爭鳴,顧名思義,當時的稷下學宮即便沒有一百家學派,也有六七十。其餘學派的調調無暇一一細述,請有興趣的讀者參閱《史記》、《鹽鐵論》、《戰國策》、《左傳》、《東周列國誌》、《管子》、《先秦史》等等著作。
小三在想一個問題:如此絢爛瑰麗的學術迸發,到底是怎麼造成的?想破了腦袋,終於想到了一個詞:危機感。是危機感使得各公司從上到下尊重人才、尊重思想,從而形成了這次學術風暴。
那麼,緊接著又有一個問題困惑著小三:一旦有一家公司一統江湖、壟斷市場,危機感就沒了,那百家爭鳴是不是就不會再出現了?根據兩千年的經驗,答案:是的。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個惡果(姑且稱之為惡果吧)?想破了腦袋,終於想到了一個詞:壟斷。
這就矛盾了,統一必然導致壟斷。那麼,到底統一好呢,還是不統一好呢?這個問題似乎沒答案了,幹脆就此打住。
最後,再一次向稷下學宮給中國文化、思想、哲學、道德、經濟、社會、人文、天文、地理、數學等等帶來的全麵的、深刻的、奠基性的、無與倫比的恩惠,致以無以複加的敬意!
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