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露天舞台展區上演的中國傳統文化演出也贏得了外國觀眾的陣陣掌聲和喝彩。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舞獅、變臉、京劇等表演輪番上演,表演結束後觀眾都不願散場,紛紛留下來跟演員照相合影。有很多外國觀眾在演員演出前化妝的時候,都在後台給演員照相,對他們的勾臉、化裝都表現出很強的好奇心。
這種熱烈的反應充分說明了外國民眾對中國文化抱有極大的興趣,采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的方式能夠更立體地傳播中國文化,吸引外國觀眾的眼球。
組織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
在對外推廣宣傳的時候,隻有和其他國家建立互動的聯係,才能加深我們對世界的了解,也才能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交流活動提供了中外人士之間麵對麵進行交流的機會,利用不同的活動形式,如論壇、晚會等,能夠讓外國讀者感知到多方麵、全方位的中國形象。例如在書展期間,中國主賓國組織承辦方主辦了35場重要的出版專業交流活動,其中舉辦的主賓國高端論壇可謂是法蘭克福書展前所未有的。在“國際出版高層論壇”上,全球知名出版機構的首席執行官圍繞“出版業的挑戰與機遇”這一主題共同探討全球出版業麵臨的問題,並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和對世界出版業發展的建設性意見。這種麵對麵的探討加深了中外出版業之間的了解,有助於促進中外出版業共同發展。
除了“正襟危坐”的論壇形式,像“中國之夜”這樣的主題晚會以朋友聚會的形式讓外國朋友更切身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外出版人在具有中國特色的徽派園林——中國園裏,喝中國茶,品中國菜,聽中國傳統民樂。通過演奏的德國民歌,現代DJ打碟,還有蒙古族傳統樂器馬頭琴及呼麥、長調演唱,外國朋友可以放鬆心情、聊天熱舞,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感受一個開放、自由、現代的中國。
通過這次法蘭克福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中國成功地向公眾展示了中華文化,喚起了公眾對中國的興趣,而這次書展上中國元素的運用、立體化的展示方式、多層次的交流活動等經驗也將對以後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有所啟示。相信通過此類經驗的積累,國家形象的傳播渠道將更加順暢,中國的軟實力也將得到不斷提升。
(夏青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