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法國文化與通訊部發表了題為《數字時代法國人的文化實踐》的調查報告,這是自1997年以來法國第一次詳細分析研究法國人的文化生活行為。
報告認為,自1997年發表第一份法國人文化生活行為報告以來,隨著數字化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們獲取文化的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97年,法國隻有五分之一的家庭擁有電腦,網民人數還不到法國總人口的1%。如今,83%的法國人在家裏安裝了電腦,除了在學校或單位外,三分之二的網民平均每周上網12小時。在數字化和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法國人的文化選擇呈現出如下一些特點。
屏幕文化充滿活力
在內容非物質化、互聯網快速普及和家庭電腦性能飛速發展的共同影響下,獲取文化和藝術的條件發生了革命性變化。這一變化最終使屏幕成為最優先的載體。如今,隨著終端的數字化和多功能化,法國人的大部分文化活動集中到了屏幕前。除了看視頻和聽音樂外,還能閱讀資料、參觀展覽,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能觀看現場的表現。可以說,將來通過互聯網可在屏幕上看到一切。
互聯網這種“什麼都可以做的新媒體”的傳播異常迅速,特別是在45歲以下人群中傳播得更快:一半以上的法國人在空閑時間上網,67%的法國人每天上網,其上網的時間平均每周31小時。
年輕人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是互聯網和新屏幕的主要使用者,老年人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則是電視的主要受眾群。與20世紀80年代或90年代相比,今天的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20世紀80年代或90年代,屏幕文化活動主要是看電視。
盡管那時看電視的時間比較長,但是人們參與文化生活的程度比較低。今天,互聯網是法國民眾消費最多的文化領域。由於經常上網,他們去電影院和劇院的時間少了,閱讀圖書的時間就更少。
另外,除了上網以外,人們還能用電腦玩電子遊戲和看光盤等。所以,如果要計算在屏幕前的時間,法國人平均每周看電視的時間為21小時,平均每周用電腦的時間為31小時,也就是說用電腦比看電視每周要多花10個小時。
統計還顯示,法國男性平均每周看電視的時間比女性少2小時,在新屏幕前的時間則多4小時。而年輕人,因為花費許多時間玩電子遊戲,在新屏幕前的時間更長。從受教育程度看,受教育程度高的法國人,看電視的時間少,用電腦的時間多。
從收入來看,高級白領看電視的時間比一般工人每周少10小時,而在新屏幕前的時間則多5小時。
年輕人看電視和聽廣播的時間明顯減少
如今,法國人每天看電視的人數比1997年要多,但是看電視的時間並沒有大的變化,平均每周21小時。自從電視機進入家庭以來,人們用於看電視的時間第一次沒有增加,年輕一代收看電視的時間則明顯減少。
現在,年輕一代將更多的時間用於互聯網和新屏幕,他們的文化行為還將繼續改變。今天,15—24歲的法國人比起1997年的同齡人,看電視的時間平均每周少2小時。然而,年齡45歲及以上的法國人看電視的時間反而有所增加,他們受數字化的影響比較小。
現在收聽廣播的法國人越來越少,廣播受到了新型媒體的強勁競爭。不僅收聽廣播的人數有所下降,而且收聽的時間也明顯減少。盡管如此,三分之二的法國人每天仍堅持聽廣播,但收聽時間平均每周不到2小時。隻有65歲及以上的老人沒有減少聽廣播的時間。
在過去的10年間,法國人對音樂的熱情持續上升,如今34%的法國人每天(幾乎每天)聽音樂,而10年前隻有27%。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各種音樂越來越容易獲取,人們可以很方便地存儲、交流、交換音樂,或者從一個載體傳輸到另一個載體。同時聽音樂的載體也多種多樣,從手機到電腦,還有MP3等等。這都使音樂更加方便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僅可以在家裏聽音樂,而且還可以在乘汽車或坐火車時聽音樂,甚至工作時也可以聽音樂。
讀書看報的人數持續下降
在閱讀紙介質圖書報紙方麵,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兩大趨勢在過去10年間還在發展:閱讀付費日報的人數持續增長,在學校或工作需要以外看書的人數繼續下降。現在不讀書不看報的人占法國總人口的比例比1997年還大,特別是年輕一代比20世紀80年代同齡人讀書看報還要少,每年看10本以上圖書的則更少,讀者嚴重老齡化。當然,在這一期間出現了許多免費報紙和小屏幕閱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