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iPad“蘋果”在德國或“甜”或“酸”(2 / 2)

與現有的專用電子閱讀器相比,iPad的尺寸大,可以再現翻動硬皮書書頁的情景,使讀者一頁一頁地輕鬆閱讀。iPad第一次把彩色畫麵變成現實,其中還包括動畫和音響。如果是教科書、辭典類圖書,憑借iPad,可以製作成既能夠閱讀文字、又能夠觀看視頻、還能夠聆聽聲音的電子圖書。圖書出版社對iBook軟件的開設也很高興。自家出版社的電子圖書,在這樣的平台上可以直接下載,然後在“書架”上陳列銷售,沒有必要通過中介者(比如批發店或書店)。即使僅限於所提示的電子圖書交易模式,也會有相當可觀的收益。也就是說,圖書出版社可以實現電子圖書的“自產自銷”。

與此相反,德國的書店顯得很憂慮。iPad的方式對於書店而言,將使很多電子圖書完全沒有銷售機會。假如那樣,即使是在iBook儲備很多的“書店”,其讀者也會逐步減少。專家學者們早就分析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出版行業的諸多“中間環節”將會被“省略”。iPad的方式就是讓圖書出版社自得其“利”,即實際上“省略”批發圖書的公司和零售圖書的書店。

按照蘋果公司開出的交易條件,德國的報紙出版社和雜誌出版社也有不滿情緒。比如,銷售收入的70%由出版社獲取,30%由蘋果公司獲取,這從理論上講是美妙的,既簡單又實惠。但在實踐中恐怕會出現其他問題。銷售圖書,隻知道銷售冊數和銷售收入就可以,而銷售報紙、雜誌,僅僅知道銷售冊(份)數和銷售收入就不行。如果不了解購買者的姓名、住址、職業以及其他信息,就不可能進行有效的市場策劃和市場營銷。因此,對於iPad的報紙電子化和雜誌電子化,德國的報紙出版社和雜誌出版社,開始是熱切盼望,後來是非常失望。

德國大眾媒體也指出了iPad存在的不足。比如,能量消耗大,持續時間短;與現有的黑白畫麵相比,彩色液晶畫麵容易使讀者的眼睛疲勞等。還有就是售價太高,現有的閱讀器一般為200歐元,甚至比200歐元還要低;而iPad最便宜也要499美元(約相當於350歐元)。

據德國權威市場調查公司關於互聯網使用者的調查顯示,2010年肯定購買iPad的讀者占德國人口的4%,也許購買iPad的讀者占德國人口的16%。而在過去,使用蘋果公司產品的讀者(顧客)占德國人口的70%以上。所以不妨認為,一般大眾購買什麼機型的閱讀器,是這種或這類閱讀器能否普及的關鍵。

(嶽月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