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中國調查報告 (2)(2 / 3)

3.4:規則的真正含義

當我們自以為適應了規則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成為了規則的犧牲品。

假如我們對童年遊戲還存在著記憶的話,就會非常容易地理解這樣的情形。

在孩子們的惡作劇式的遊戲中,大孩子總是規則的製定者,即我們所說的“出主意的人”,而相對老實的孩子、年歲較小的孩子則永遠是規則的履行者,實際活動的執行者。

小孩子去做事,大孩子坐享其成,取經我來,背黑鍋你去,這其實才是規則的真正含義。

從本質上講,遊戲規則就是一個遵守者與服從者被損害的過程。

按照許多專家學者的說法,規則不是用來遵守的,而是被應用的。然而我們要說的是,真正的贏家絕不會是一個規則的應用者,而是規則的製定者。

正是在對現有規則的盲目服從,對現有規則挖空心思的運用下,我們的經濟遭受著侮辱與損害,而真正的得利者則一麵在發出“中國經濟威脅”的論調,一麵享受著“中國製造”帶來的好處,一麵將收益納入囊中,一麵將危機轉嫁過來。

在與這些“得便宜賣乖”的規則製定者的博弈中,我們茫然無知地表現著自己的輕信和稚嫩,展示出一副令人悲涼又無可奈何的景象。

或許在10年之前,“應用規則”的說法還對我們有利,但放眼2020,這癢的說法早已落伍,取而代之的必然是一種全新的價值觀念。

或許在2020年到來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以重新的視角來考量中國,不過,也許隻有身處其中的我們才會明白,在這場以規則為糾纏核心的遊戲中,我們所經曆的艱難、痛苦、與彷徨。

(4)10大調查之二:製度在中國

以市場製度為主導的商品經濟,是一種開放的經濟模式,在這種經濟模式下,要求所有的經濟主體實現自我經營,按照市場規則來進行商業遊戲,而當國家將權力與資本結合起來的時候,所形成的力量是普通經營者絕難匹敵的。

麵對國有資本,民營資本隻有始終堅持合作而不競爭、補充而不替代、附屬而不僭越的立場,才能進退自如,持續發展。

主題介紹:老生常談的製度話題——“國退民進”中的悲劇——政商博弈學

4.1:老生常談的製度話題

從曆史到現實,我們又重新回到了有關製度的探討。

在中國,以利益為導向的新製度,與以政治為導向的舊製度,究竟還會發生怎樣的糾纏?

這其實是一個已經被無數人論證過,近乎於老生常談般的問題。而我們之所以還在談論老問題,原因就在於國家商業主義始終存在著,並且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的經濟成長越來越呈現出國家商業主義的麵貌。

事實上,國家商業主義的產生,絕對不是偶然的現象。

我們已經知道的是,我們過去所實行的國有產權製度,都意味著一種國家幹預與調節社會經濟行為,而就現實來講,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政府都必然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進行幹涉與調控,這既是國家與生俱來的隻能,也是國家意誌的具體體現。

假如我們回顧曆史就可以發現,國家商業主義並非新生事物;由國家出麵積極參與、調控商品、貨幣活動,並配合以其他政策性手段,在最大限度內謀求政治、經濟上的利益,這一觀點在中國曆史上延續了長達2000年之久。即使在當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仍然是經濟學中的主流論述,原因就在於其的確存在著合理的地方。

當國家對市場法則善加利用的時候,當國家對經濟規律熟練掌握的時候,當國家積極參與、調控商品、貨幣經濟運動的時候,當國家著眼於未來,積極為民營企業保駕護航的時候,其對國民收入的調節作用,對惡性競爭與資本過分膨脹的抑製作用,對私營經濟的扶植作用都是舉足輕重的,除此之外,國家商業主義的存在,更可以直接為政府創造巨大的財政收入,盡快達到“國民皆富”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