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含義,在於它的隱晦性,在於我們已經經曆,並且還要經曆一個不可言說的灰色過程,更在於我們做過,並且還要做一些不可言說的灰色行為。
在我們從計劃經濟中走來,走向市場經濟的當口,在這個製度漸變的時刻,任何對舊製度的打破、任何對舊觀念的創新,任何對舊思路的背離,任何對舊倫理的無視,都意味著衝突與矛盾的出現。
正因為如此,無論是企業也好,個人也罷,在原始積累的階段,在事業突破的階段,無不存在著種種離經叛道的行為。
一個極端事例發生在2003年10月,在一次企業家論壇上,當主持人發出“沒有行過賄的請舉手”的提問時,在座的數百位企業家麵麵相覷,最終遲疑地舉起手的,隻有寥寥的五六位。
很明顯的一個事實是,當這些企業家的心目都默認了一點——有灰色行為是正常的,沒有反而是不正常的。
另一個典型的事例無時無刻不發生在我們身邊,或許你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曆:當我們為稻梁謀,不得已參加這樣那樣考試、選拔的時候,也許我們已經具備了獲得機會的資格,但為了通過所謂的選拔機製,最終不得不以種種作弊手段攻城拔寨。
我們經曆著這樣的過程,做出這樣的行為,然而我們卻絕少有人為此感到羞愧難當,我們為何如此?
因為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在這樣做。
因為即便我們不做,其他人也會這樣做。
因為如果我們不做,那麼便會落敗於他人。
這種從眾的心態與未來的欲望挑逗,構成了這個時代中最有趣的風景線之一。
這是一個變革時代中的必然現象,當我們的時代處在轉型當中時,任何的墨守成規都意味著未來的落後,而任何的嚐試與變革,都意味著對現有規則、現有體製的挑戰與突破。
4.2:公民不服從
當絕大多數的社會成員,刻意地去突破體製,挑戰規則的時候,實際上就意味著,這樣的體製與規則已經出現了缺陷,所謂的灰色行為,就不僅僅是社會成員的問題,而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問題。
在這方麵的一個極端事例與自行車有關,在上海的一個本不應有紅綠燈的路口,卻不知為何設置了紅綠燈,於是許多市民行至此處時,往往會用違章來換取時間,為此寧願接受交警的處罰。
這其實是社會學中一個典型的“公民不服從”現象,當某一條或是某部分法律、行政指令不合理時,社會成員主動對現行法律或政策拒絕遵守或執行的”違法”行為。
可以說,我們所謂的“灰色行為”,其實正是這一現象的又一表征。
我們無意於評價這一現象本身合理與否,然而我們需要明白的是,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其背後的規律是中國文化中權謀思想的映射。
正如一位文學家對中國曆史所觀察的那樣——我們的曆史太長、權謀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內幕太厚、口舌太貪、眼光太雜、預計太險,所以才會有種種妄度與猜測。
當我們對一切都不再信任時,自然也就不存在簡單而普適的商業邏輯,不存在公平透明的遊戲規則,不存在符合人性的商業道德。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在每時每刻的活動中,讓我們的時代蒙上了一層灰色。
在這個意義上,“灰色時代”的存在,固然成為了中國成長的陰暗麵,然而,當我們做出選擇的時候,也就意味著要放棄一些東西,被放棄的東西固然可惜,但這卻正是成長中不可避免的代價。
4.3:新倫理,新信仰
我們有過自己的倫理標準,但現在我們似乎已經拋棄了它。
我們從未有過全民族的信仰,但現在我們似乎已經找到了它。
在過去的10年裏,當自由經濟的浪潮開始衝擊我們的舊體製時,也將一個困擾了我們千年的社會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這就是人類欲望的無限性。
所謂的無限欲望,乃是基於社會資源共享所產生的不滿心態。假如一個人處於資源與財富極其豐富的富庶社會中,哪怕他占有了較多的份額,隻要看到其他人也在均沾資源,自己並沒有掌握全部資源,那麼他勢必會產生強烈的不滿心態,認為自己的生活還不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