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融機構在股市中翻雲覆雨、不斷進行金融擴張的時候,靠的並非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利潤,而是幕後無法言說的技術操作;當我們的上市企業在股市上不斷增發的時候,靠的也並非是自身的良好績效,而是浮誇的企業財務報表、產業發展的虛假利好消息。
這也就是說,我們的證券市場,從來都未曾有過足夠的實物財富作為支撐,當我們的民眾為看似繁花勝錦的行情所迷惑,將畢生積蓄投入到證券市場中時,就意味著拿出自己家的木料鋼筋,來為一座虛幻的空中樓閣添磚加瓦,當這座空中樓閣轟然倒塌的時候,被抽走的永遠是那些實心實意為其輸血的人們。
同樣的,我們的房地產市場也經曆著同樣的過程,在房價一高再高的過程中,上漲的並非是建築物的材料成本,也遠非建築所需的人力成本,而是少數資本大鱷別有用心的炒作成本,當我們傾一生之財買下一套房子之後,拿到的實物財富,要遠遠低於它的交易價格,因此當樓市崩盤的時候,最終的受損者隻能是房子的購買者。
這些看似不斷增生的財富,實際上完全不是生產所創造出來的,而是一場對民眾財富的全新分配,金融產品、房地產商品價格中每一分錢的上漲,都是從民眾財富中抽取出來的。
因此我們可以說,在過去的10年中,經濟模式最大的改變,就是財富分配格局的改變,這其中既包括強勢者對人類多年積累的現有財富的洗劫,也意味著一場對未來財富分配體係、財富分配規則的改變,正在我們身邊悄然進行著。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變化,原因隻有一個:通過分配來取得財富的速度,要遠遠快於生產。
資本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做“錢四腳,人兩腳”,這句話的含義是,用錢來賺錢是最快的,由人來進行生產活動,永遠也比不上資本滾動的利潤產生速度。
當一種經濟模式容忍資本運作導致普通民眾無法守護自己的財富時,就意味著這個模式開始了對民眾的奴役,這樣的情形是任何人都無法容忍的。
盡管國家可以將經濟發展賦予市場來完成,但當麵臨著經濟模式背離絕大多數民眾利益的時候,市場的主體功能就迅速地削弱,於是,政府的職能就此顯現了出來。
3.2:“內需說”的誤區
在生產——消費——分配的經濟鏈條上,想要將經濟模式的重點從分配重新拉回到生產上,就勢必要經曆消費環節。
正因為如此,國家才不惜代價地實施四萬億資金的投資計劃,旨在以拉動內需的方式,促進經濟模式的回歸。
然而,當我們的主流輿論集中在”拉動內需”的話題上時,這個並不為普通民眾熟知的概念,正在靜悄悄地走入誤區。
對於人性而言,欲望是永無止境的,除掉少部分清心寡欲者,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向往著更加富足的生活,而這就決定了人們無窮無盡的消費欲望;然而,我們手中掌握的財富是有限的,現實的購買力更進一步約束了這種無限的消費欲。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明白,在現時的經濟模式下,想要讓我們收入普遍再上一個台階,實在是難上加難的事情,特別是當絕大多數企業都沉迷於分配財富的資本遊戲時,這種想法就更加難以實現。
正因為如此,當媒體頻繁提出”人人多消費一點,經濟會變得更好”的說法時,實際上便已經將拉動內需的概念引入了歧途。
政府所實施的“拉動內需”,其用意無非是消耗掉過剩商品,從而推動新一輪的財富創造,而這些商品之所以過剩,並不是因為民眾沒有需求,而是這些商品的價格相對於消費者的收入來說,本身已經處於一種虛高的狀態。
當我們的房價飆升到驚人數字時,傾一生的積蓄,也無法購買一套商品房,然而住房的需求卻永遠不會消失,這也正是為什麼民間輿論大聲呼籲,完善經濟適用房製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