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絕大多數中國人不僅在這一場經濟危機中驚慌失措,即使在風平浪靜的時候,我們的表現也像個毫無經驗的新手。
“我們需要了解國際商業社會的規則。我們隻是處於一個周期性的成長邏輯之中,在努力創造價值的同時,要注意與國際市場接軌,保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這本是一段絲毫不需要論證的觀點,它甚至因為過於正確而失去了特色,假如你學過最基本的國際貿易理論,就完全可以做出同樣的論述,可是當它從無數經濟學家口中反複說出來的時候,讓人聽來便頓生悲哀之感。
新規則並不新穎,我們的舊體製卻著實舊到令人感歎,而在新規則替代舊規則的過程中,究竟有多少企業會成為犧牲品,實在令人無從知曉。
2.2:國際資本絞殺戰
說起來,當我們喊出“適應規則”的口號時,就已經宣告了我們落於人後。
規則是這樣的一種東西,由先來者製定,後入者遵守,先來者修改,後入者服從,先來者掌控,後入者跟隨,在這個過程中,先來者已經通過規則確定了優勢地位,無論後入者如何掙紮,都很難在規則的束縛下做到羽翼漸豐。
我們用了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來積蓄資本,最終有資格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時候,我們不妨捫心自問,難道我們的積聚,所為的就是去參與一場他人製定規則的遊戲嗎?
當我們的民間資本成批流入國際市場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一場與國際資本的絞殺戰開始了,在這場遊戲中,不一定會出現贏家,但我們卻注定會是輸家。
現在也許有人提出質疑,資本的意誌不是注定要流向高利潤領域嗎?如果我們逆之而行,不是在與規律抗衡嗎?
的確如此,不過這僅僅是資本的第一規律而已,在實際的資本運動中,還有一條顯而易見的規律是:
強勢資本注定要吃掉弱勢資本,貨幣資本注定要吃掉實物資本,生態環境中大魚吃小魚的法則,在資本市場中同樣適用。
而民間資本與國際資本之間的戰爭,所遵循的正是典型的食物鏈法則。
製造業、低端服務業等產業,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基礎,而金融、房產則是建立在基礎之上的空中樓閣,資本戰爭的最重要法則,就是以虛幻的高端產業,侵蝕競爭對手低端產業的利潤。
用股票來吃掉對手鞋業利潤,用房地產來侵吞對手的農產品加工利潤,用精妙的資本操作技巧來控製對手的工廠、礦山、土地,這一點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經有過範例。
無論有多少花哨的詞彙和統計方法,無論社會發展到何種程度,關於社會財富的劃分,都隻有兩個大類而已,實際財富與虛構財富。
所謂的實際財富,指的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資源、產業、產品、人才儲備。
所謂的虛構財富,指的是可有可無的高端服務業、奢侈品、金融行業、證券、基金、甚至包括除貴金屬之外的所有貨幣。
曆史上的中國,有許多國家利用國內的奢侈品、貨幣來交換鄰國的糧食、金銀、礦產,最終成就霸業,而那些被吸幹血脂的國家,則因為建立了太多的服務業,出售了太多的實際財富,以貨幣儲備來代替實物儲備,走上了一條財富積累的歧途,就這樣在資本的運作中輕易敗下陣來,最終元氣虧損而國破種滅。
這樣的規則簡單至極,甚至連中學生也能一眼看穿,然而這規則之所以能運行千年,甚至在現代社會中屢試不爽,其原因就在於它洞察了人性的弱點。
就人性來說,當我們麵對著金融市場的暴利、房地產市場動輒億萬的商機時,很容易對步步為營、苦心經營的生產行業喪失興趣,將資本投向前者,幾乎是百分之百的選擇。
對於任何企業家而言,其最終目的都是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將企業做大做強,而投身資本市場恰恰是最方便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