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過半的大時代(下) (2)(1 / 3)

比如說,德隆一度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許多企業也曾提出過進入世界500強的口號,它們幾乎用快過瘟疫的速度,將子公司、分公司、辦事處等分支結構開遍中國,然而卻因為推進太快,缺乏紮實的跟進工作,使得管理鏈變得無比脆弱,以至於在高層發生的一丁點風吹草動,都會產生類似蝴蝶效應的結果,引發全盤的大地震。

其次,多元化道路必然帶來資源的分散。

拿德隆來說,其涉足的產業超過了20個,而名動全國的三九藥業,也同樣打出“八大產業,八大金剛”的運營思路,乃至更早階段的南德集團,從生產午餐肉到火鍋連鎖,從儒商大學到發射衛星,這樣的經營廣度,顯然超離了一家企業應有的能力。

再次,多元化必定意味著多麵作戰。

當一個企業的項目遍布國內,鋪陳海外的時候,就必然會與各地方政府大打交道,在一個民營資本尚未得到推崇的時代,企業一旦出現危機,便很難獲得政府的救助與扶持。

最後,也是最致命的一點是,多元化道路帶來資金鏈的拉緊。

我們可以看到,凡是失敗的企業,無一不以財務危機為肇始,當企業家試圖依靠並購,來實現企業規模的快速擴張時,就必定會出現“天下無人不欠”的債權人分散現象,而民營企業貸款難度大,又使得它們的負債成本要比國有企業高得多。一筆短額的貸款,常常要被無限地拉長使用,這樣的模式,顯然是危險至極的。

在新舊體製變革的時代,中國的企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會,比起舊日裏按部就班的運營模式來說,這些機會來的太快也太多,以至於許多企業被眼前五彩繽紛的誘惑所吸引,根本無從專注於某個領域,並在該領域中作出卓越發展。

然而,隻有專注才是利潤的唯一途徑,打個比方來說,可口可樂專注於可樂,而後成為飲料業中的魁首,大眾汽車專注於汽車,得以長久屹立不倒,當一個企業進入某個行業的時候,隻有先做到專業化,然後將業務全球化,這才是利潤來源的最好保證。

(2)大時代規律:規則替換,拉動中國商業環境轉型 (1)

強勢資本注定要吃掉弱勢資本,貨幣資本注定要吃掉實物資本,生態環境中大魚吃小魚的法則,在資本市場中同樣適用。而民間資本與國際資本之間的戰爭,所遵循的正是典型的食物鏈法則。

主題介紹:不新穎的新規則——國際資本絞殺戰——外資的新獵物——以不變應萬變

2.1:不新穎的新規則

在過去的一年中,有一個話題長久不衰:經濟危機。

不同職業、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對於經濟危機理解完全不同,但是對於它的恐懼感,卻沒有任何的分別。

中國人害怕“經濟寒冬”。

在恐懼中生活的人也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發自內心的恐懼,他們了解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後果,也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途徑領教了經濟危機的影響,對於這一類人而言,經濟危機的全部形象,無異於一場無形的地震。

正因為如此,對於這一類人來說,他們多半會著力渲染,將所知所聞結合理論,聯係現狀,成為這個時代中最悲觀的一個族群。

另一類人則完全不同,他們同樣懼怕,但這種懼怕卻並非發自內心,而是受到了第一類人的傳染。

假如我們對群體心理學有所了解,就會知道傳染對於群體中的每一個人都會起到相同的作用,這種作用隨著群體的情緒鏈條傳遞,逐漸變得越來越強大,直到突破人的思想想象,仍然不會停止下來。

因此,對於這一類人來說,盡管他們的生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沒有少掙一分錢,少坐一次車,卻仍然感覺自己身處危機衝擊第一線,變得惶惶不可終日。

然而,縱觀世界經濟史,這並不是人類所麵對的第一個經濟危機,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事實上,像這樣的危機,每隔三十年就會出現一次,它僅僅是市場經濟規律的組成部分而已——有高潮,就必然會有低穀,有發展,就必然會產生衰退,隻不過我們在長期的計劃經濟時代,沒有機會也沒有渠道感知危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