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怎樣才能成為有魅力的老師(2 / 3)

2.教師快樂的作用

一是有利於增進教師的身心健康。快樂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可以引起良好的生理反應,從而促進身心健康。但在當前,要求廣大教師努力做到笑容常在、笑口常開並非易事,因為他們擔負著自身不斷提高和教好每一個學生的雙重任務,很多人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每時每日消耗著大量的“精、氣、神”,身心俱累。倡導“快樂教師”,作為導向,有利於目前處於多種壓力下的廣大教師增強健康意識,掌握自我調節心理的手段,學會釋放過量的負重感,減輕身心疲勞。真正的教育,樸素平和、悠然自如、自然而然,它舒展如行雲,清澈如溪流,澄淨如藍天。它淡泊、寧靜,沒有被人為地拔高到遙不可及,隻有濃鬱的生命氣息撲麵而來,隻有幽雅的精神風韻。教育,它如同一線陽光,明亮而燦爛,又如一捧黃土,質樸而凝重。它需要人們心領神會地走進去,用靈性,用智慧,用全部的身和心,在行走與探詢的過程中,去領略它的一路風景,並與它一起唏噓與歡笑,一起沉醉而忘歸。

二是有利於進一步改善教師隊伍的師德師表。快樂於心並溢於言表的師德形象,是一種很好的身教。笑容常在、笑語常講、笑口常開,往往跟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係和團結協作的教師人際關係形成互為因果的良性循環。教師的親和力不斷增強,會減少乃至避免對學生的歧視、諷刺、體罰等不良意識和行為。

三是有利於對學生施加積極健康的心理影響。目前我國廣大的中小學生,總體上仍處於緊張、枯燥的學習狀態之中,他們承受著激烈的甚至是殘酷的競爭壓力。因此不良心理日漸增多且日趨嚴重。他們渴望著老師、家長與同學給予更多的溫暖和關懷。教師在學校裏喜怒哀樂無一不牽動著學生的神經。廣大教師成功地獲得了快樂,自然地體現出快樂,可以為學生創造出和諧舒暢的生活學習環境,教師也可以由此推及學生,充分發掘學生中的求樂因素,從而大大提高“心理導航”的效果。

四是快樂是人生的動能。美國作家比爾.利特爾說:“在生活中,不會永遠有特權去做自己高興的事,但我們有權從所作所為中,得到最大的樂趣。”為何不快樂?兩個原因,一是不會找快樂,二是老往壞處想。一件事如果有兩種決定,我願意用樂觀看人生,而非悲觀;快樂也一天,憂傷也一天,何必自找苦吃。快樂是人生的動能,有了它方可往前行;不快樂的人往往會裹足不前,憂鬱經常耽擱了許多機會。據心理學家研究,很多人不是不聰明,而是被憂傷所累。快樂的人比起不快樂者占盡優勢。

3.教師快樂方略

一是樹立崇高的職業觀,讓工作美麗起來。教師的職業觀不同,工作心情是截然不同的。當你把教師職業僅僅當作一個謀生的飯碗,一種養家糊口的手段時,你就會因所付出和所獲得不相稱而牢騷滿腹,就會因所謂的“朽木不可雕”而怨天尤人,就會因“眼睛一睜忙到熄燈”而暈頭轉向,就會出現職業倦怠,就會把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變成被動地應付和痛苦的煎熬,你就會心力交瘁,未老先衰。不是每一個教師都能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事業來追求的,而從“職業”的層次到“事業”的境界,有個起始狀態,那就是——享受這份工作,享受教書生涯給自己帶來的樂趣。周穀城先生曾在《論師·為師·尊師》序中說:“莫輕視自己的地位。教師的地位是很重要的,這一點今天更清楚了。我們如果不假思索,仍以為可以棄教職,而另找所謂更好的工作,那是要擔風險的。另找工作,並不容易;即使偶爾找到,也未必一定是理想的。於是鬱鬱不樂,覺得丟掉了光榮而日益重要的教職為可惜。”應建構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擁有一顆正直而豐富的心靈,這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所無法替代的。

二是自覺播種快樂。想到我們這些嘔心瀝血、日益憔悴的園丁們,我們常在教育教學中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如評職的挫折,家長的誤解,教學的困惑,工作量的繁重以及教育理想在現實中的不堪一擊,等等。當我們為此常“心有戚戚焉”久久不能釋懷時,何嚐不可用“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當教師的”來為自己覓得一份平靜的心態呢?

唐代著名的慧宗禪師常為弘法講經而雲遊各地。有一回,他臨行前吩咐弟子看護好寺院的數十盆蘭花。弟子們深知禪師酷愛蘭花,因此侍弄蘭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風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弟子們由於一時疏忽,當晚將蘭花遺忘在戶外。第二天清晨,弟子們望著眼前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和憔悴不堪的蘭花,後悔不迭。幾天後,禪師返回寺院,弟子們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準備領受責罰。得知原委,慧宗禪師坦然自若,神態依然是那樣平靜安詳。他寬慰弟子們說:“當初,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這簡單的一句話卻蘊含著精妙的佛門玄機,也蘊藏著深奧的人生哲理。

作為教師,有時不免要為學生諸多不如意的表現而耿耿於懷,有時甚至急火攻心而頓足大歎:“孺子不可教也!”其實,生氣又有何益?此時,我們不妨用“我不是為了生氣而教你們的”這樣一份寬容的情懷來對待犯錯的學生。“要尊重孩子的無知”,有時換一種想法和角度來對待問題,或許反彈琵琶還能出奇效呢。事過境遷,到時你會發現你原先的煩惱與不快,你心中的那份“恨其不爭氣”的怒氣早已悄然冰釋、煙消雲散了,快樂又一次根植在你的心靈深處。

隻要我們時時處處能在心中種下那棵快樂的蘭花,因為我快樂,所以我工作著,我們漫長的教育生涯便會變得多姿多彩,豔麗而生動。

三是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樂觀的人,善於在生活中看到希望,看到美好的一麵,即使遇到挫折和委屈,也始終對生活抱有信心。一個人是否樂觀,與其是否具有積極的思維方式密切相關。當杯子中有半杯水時,樂觀者總能看到還有半杯水,而悲觀者則總是注意那已失去的半杯水。同樣走100裏路,甲和乙都已走了95裏,甲認為,“哎呀,怎麼還沒到啊,看來,很難走到了。”而乙認為:“95裏都走過來了,還怕這最後5裏路嗎?”甲是悲觀者,乙顯然是樂觀者。樂觀者思維積極,所以精神常常是振作的,能克服更多更大的困難,做出更多更大的成績。樂觀的教師是有感染力的,他能對學生的心理產生深刻的影響。

四是要學會自我撫慰。人生的道路得失相隨,有得有失,誰都難以避免挫折和失意,若一味沉溺於自怨自艾之中,非但無濟於事,還會加重消極情緒的困擾和折磨。若能適當進行自我撫慰,則可緩解內心的矛盾和衝突,以保持穩定而樂觀的情緒。比如,當因經濟收入拮據而憂慮時,不妨多想想自己所擁有的精神財富,像學生的進步、班級的榮譽、自己參與的教研成果等等,以此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慰藉,激發出教書育人的幸福情感。

五是善於放下。佛經典籍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國王為了尋找快樂,命大臣四處為他尋找。一天大臣遇到一個自稱“沒有一天不快樂”的遊僧,問其原因,遊僧說:“我曾經因為腳上沒有鞋穿而沮喪,直到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一個沒有腳的人。”大臣頓悟,原來快樂如此簡單。時下,人們成天名利纏身,快樂從何而來?成天陷入你爭我奪的境地,快樂從何而來?成天心事重重,陰霾不開,快樂從何而來?成天小肚雞腸,心胸如豆,無法開朗,快樂又從何來?我們就是這樣,常常追逐快樂,卻總放不下心中的累贅。其實,快樂是簡單的。快樂是一種心情,一種頓悟之後的豁然開朗,一種重負頓釋後的輕鬆自如,一種雲開霧散後的陽光燦爛,更是一種人生達練的哲理與智慧。

人生處處有煩惱,躲不開也甩不掉,微笑著接受吧。學會忘記吧,抖落身上的塵土,做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佛說:“放下是福。”隻要放得下,就不會戚戚於貧賤,戚戚於富貴,從而安享心靈的平靜與幸福。如果可以,給自己的心情放一個長假吧,看看清風明月,看看流水行雲,靜靜地去感受一下春雨的嫵媚、夏風的熱情、秋陽的羞澀、冬雪的浪漫。讓每一個日出日落變得詩意起來,在每一次暮鼓晨鍾中感受生命的美好。跟著感覺信步向前,“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做一個快樂的人,給自己一個美麗的心情,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理由,讓自己的快樂感染周邊的每一個學生。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和困難,都要對自己說:快樂一點啊,為了自己,也為了學生。

故事鏈接:一位教師的快樂生活

我想,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而我擁有了,慶幸!

從很小的時候,我對自己的語文老師說:“長大了,我要做個像你一樣棒的老師!”後來,多少年這個夢都沒有改變,今天我已經做了近兩年的老師了。

這個職業很瑣碎,每天被好多事情纏著,分不出一點時間。下了班,我要帶回很多的作文本來看,還要備課,但覺得忙碌而充實。由於我每個中午都在班裏陪學生吃飯學習,於是家長把越來越多的學生送來,我們班幾乎全都吃起了小飯桌,雖然我很累,但跟孩子們在一起我快樂著。

我想,如果我會因為勞累而縮短生命,那至少要我活55歲,因為那時候我可以退休了,我想在這個職業上奮鬥一生,而不想錯過一天。

今天是“六一”聯歡,為了避開炎熱的天氣,用上午的寶貴時間在操場演出,而下午要學生繼續上課,我覺得孩子已經無心學習,麵對繁重的作業,倒不如給他們好好玩一次的機會,我在班裏舉行了小型的聯歡,孩子們開心極了,他們說:“老師,我們今天好快樂!”

我很少聽到孩子說這樣的話。因為現在的作業完全不是像說的那樣在減負,一項一項的壓下來,不布置都不成,累得孩子一個個抬不起頭來。而要麵對成績,要學到知識,我又利用自己的時間,在下午放學或者中午孩子吃飯後給他們補充些作文技巧,閱讀理解等,都有些不忍心了,可看到學生有了進步,成績提高,又很開心,弄得自己很矛盾,不知道該不該講那麼多知識給他們,他們小小的腦子是否負擔得起。

最近工作壓力比較大,因為期末考試要到了,而且學校的古詩文測試和作文閱讀專項測試忙得人頭暈,很大摞的卷子等著批改,而要想讓孩子係統的複習,我打算出一些專項的歸類,如果隻用現成的試卷,效果不會太好,因此我除了需要查看教輔用書外,還需要查閱很多試卷和學生的習題,選擇比較典型的放在一起。

最頭疼的是閱讀能力的提高,這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一年的訓練,孩子已經比較紮實了,可畢竟三年級的學生,當麵對習題時,仍有50%的學生錯題率比較高,隻好講一些應試技巧,算是臨陣磨槍吧。作文這個方麵是我比較踏實的,也很有把握,我相信自己的孩子。每次看到他們的作文,我都忍不住說:“你真是我的驕傲!”

這個學期時間好緊張啊,我幾乎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他們的學習生活,他們成了學習機器,而我覺得自己很殘忍,好想對他們鬆一點,好一點,可又好怕他們少學一點啊!以前我常常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我們玩“穿越敵線”“貼膏藥”“對沙包”“跳大繩”……聽他們說和小夥伴發生的故事,而現在我突然發覺,好久沒有這樣了,隻是看到他們總是低著頭寫啊寫,他們的眼神總是等待我提出新問題,然後投入思考,已經沒有活潑天真的表情了。

為了自己的學生能及時和我交流,我每個中午都在值班,加上晚上搞課,這幾天幾乎都隻睡三兩個小時。前幾天不知道怎麼搞的,居然一站起來就摔到前麵的書櫥上,腦子裏一片空白,事後慶幸還好是年輕,要是老教師們,不知道最近會累成什麼樣了,開始擔心起我的師傅來。事情過了好幾天,我的孩子問:“老師,你摔得還疼嗎?”我都忘記的事情又回來了,看到孩子的樣子,我覺得很甜。我對她說“謝謝”的時候,她的樣子更可愛了。

我曾經在應聘老師這個職業時說:“我要做老師,因為站在講台上是我最自信的時候,我相信我可以教育好我的孩子們!”

我之所有選擇這個職業,是從小的熱愛,更是做了老師以後的成就感。

家長之所有對自己的孩子抱很大希望,好多是把自己沒有完成的心願寄托在他們身上,我卻幸福很多,因為我可以在無數的孩子身上精雕細琢,把他們雕成一塊美玉。當看到他們學習上有進步時,我很開心;當自私的孩子開始幫助人時,我很開心;當內向的孩子開始主動和我交流時,我很開心;當調皮的孩子學會安靜時,我很開心;當孩子們叫一聲老師時,我很開心……

我覺得我要對得起孩子那聲“謝謝老師”。我知道,雖然大多時候他們的那句話是習慣的說出,並不包含情感在裏麵,但有時候,他們的眼神裏分明藏著“謝謝”這兩個字,當他們擔心我到明年不教他們時,那神情讓我好心疼。

從來沒有想過當官,也自知沒有當官的命,因為不會討好,隻會死幹,和學生在一起,我生龍活虎,和領導一見麵,我立刻語塞。隻要有孩子,我就侃侃而談,每個課間都要去教室,因為我有一群孩子需要交流。

後進生之所以作文水平差,是因為不會交流,不會觀察,不知道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付諸紙上。於是我每天找不同學生和我談天,說說他們看過的電視,聽過的故事,路上的見聞,家裏的瑣事,並且隨時提醒他們注意自己表情,體會此刻的心情,以及動作語言等,並鼓勵他們記錄下來。

和好多成績優異的學生,則要求他們讀作文書,第二天把自己讀的講給我聽,我幫助他們一起分析什麼是好作文,作文的開頭結尾妙在哪裏,文章的遣詞造句如何。作文是生活的反應,可孩子的生活體驗太少,一篇作文名為“玩中的樂趣”,孩子卻寫不出來,不是沒玩過,隻是玩時沒有留心過,現在無從下筆。而且現在由於安全提的很高,孩子體育課上摔一下,家長也來鬧上三鬧,於是不再有什麼春遊秋遊,運動會也減少到一年一次,課間活動場地有限,更為安全著想,也不能放孩子去玩,並且課間遊戲也會使孩子過於興奮,影響下一節課的聽課質量。於是可憐的孩子,竟然連丟沙包這樣的遊戲也不會玩。

學校領導是絕對不允許我們帶孩子去活動的,萬一出了危險,學校也要和老師一起承擔責任。可我想我的孩子寫出真實的感受,想讓他們知道,如何記錄生活的點滴感受,於是大膽用語文課帶他們去活動。我下班回家抓緊時間做了幾個沙包,為了怕砸疼孩子,不敢像我們小時候一樣裝石子大米一類的東西,而是拆了我的一件T血衫放在裏麵,並實驗了扔的遠近,很適宜,於是第二天拿到學校裏來。我挑了幾個孩子,教給他們玩的方法和技巧,讓其他孩子觀戰。在孩子玩的同時,我不斷提醒,你看看他(丟沙包一方)的動作,身體後傾,前腳抬起,重心在後腿上,胳膊微微彎曲,使勁向敵人身上砸去,另外一邊的同夥急忙撿住沙包,猛一高拋,並為衝敵人而是仍給自己的同夥,同夥直接接住,減少了彎腰檢的時間,立刻砸去,一下擊中一個敵人。學生七嘴八舌地說他們的表情,有著急,有高興,有皺眉,有思考……而中間被砸的學生,左跺右閃,一方麵逃避沙包,另一方麵照顧同夥不要摔倒,還渴望接住一個沙包,挑戰危險,險中取勝,接到一分,爭取拯救“犧牲”的夥伴。當孩子通過玩者的表情動作和語言猜測他們內心時,我讓玩的孩子們停下來,說說自己當時的心理活動,於是大家發現,最了解自己的還是自己,絕對不是旁觀者,於是我下令,大家一起動起來,我來分組,大家快樂的投入到遊戲中去。

孩子們已經學會邊玩邊體會自己的心情,邊觀察對方的動作表情,還不時用語言和動作交流,使同夥更加默契,集體榮譽感也培養起來,一起戰鬥一起玩耍的他們,一下子成長了許多。家裏的小皇帝們,自私的小寶寶們,一下知道什麼叫團結了。

當下課後,大家回來當堂寫作文時,他們給我了驚喜,真妙,那真實的體會,比任何編造和仿作文書抄的文章都鮮活生動。可我卻長長舒了一口氣,因為一節課結束了,我的孩子們都沒有出安全問題,我比上了十節語文課還累,坐在椅子上累得不想動一下。這種是心累,因為孩子們越是沒有集體活動和玩耍的時間,越是瘋狂,就如一個彈簧,你壓的越用力,一鬆手時,它的反彈力會越大。當孩子們如出籠的鳥兒一般時,我何止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啊,我眼睛看的、耳朵聽的、心裏想的,是43個孩子的學習,更是43個孩子的安全啊。一旦出了磕傷摔倒的情況,我不僅僅是怕家長們的不依不饒,學校領導的批評,更怕孩子因此受到傷痛耽誤了學習,千怕萬怕,總是撐下來了,我每次都說,以後再不這樣組織孩子玩了,可我又帶他們跳過大繩,玩過老鷹捉小雞……每次看到孩子開心的臉,我就打心理高興,他們不是沒有回報,他們給我了一篇篇精彩的作文,和一次次不斷提高的成績。

在和同事聊天時,談到理想,我不假思索的說“要做個特級教師”,我想在一線堅持到底,但我想起報紙上不久前登的,說“一線沒有特級教師嗎”,原因是所有評上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領導幹部,幾乎隻有一個左右的一線名額,我覺得好笑,也許我這種人這輩子也評不上特級吧,可我仍為我是老師而開心,我真的愛我的孩子。

同事們說我,你一離開孩子就感覺空虛是吧?嗬嗬,真的,我連中午都和吃小飯桌的孩子溝通,在學校我幾乎不知道什麼是累,我每天唱著戲上班(我喜歡黃梅戲),每天拖著疲憊回家,很多人說我,你是真的愛這份工作,真的愛教師。的確是,我從小學就渴望自己以後會是個教師,今天我真的是了,我不滿足,我想做個好教師。

可當我被屢教不改,不寫作業的孩子氣的胃疼時,被三請四請請不來,告訴我她沒時間管孩子的家長堵的說不出一句話時,因為留下孩子輔導被校領導批評時,我眼淚往肚子裏咽,我覺得三年級孩子還小,他們不懂事,需要我慢慢教。我每次難過委屈,都發狠的對自己說“好好教,你是個好老師”然後當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走進教室,開心地看著我的43個孩子。

記得我上小學時,作業本就一個,重複的生詞生字的抄寫,而今的孩子,才三年級,就有作文本,積累本(抄好詞好句好篇)生字本、預習本、課外練習冊和數十張練習試卷……常常還有這個那個的競賽,為了做準備,不得不讓孩子做更多的題。

每次布置作業時,我真的舍不得,看到孩子中午小飯桌後就趴在那裏學習的樣子真是心疼,可我怎麼辦,上級領導喊減負,可仍然檢查學校各項工作,學校就布置給老師,老師隻有讓孩子一本本的寫,一本本的練……

記得我小時候,作業真的在半小時到一小時就可以完成,可以看很多的書啊,動畫片啊,會玩很多的遊戲,現在的孩子,連跳繩踢毽子這樣的遊戲都不會,因為根本沒時間去玩。

記得小時候,我常常和爸爸媽媽去公園,我喜歡寫小鳥,寫小河,寫山寫人……我的作文成績一直很好,從來不會閉門造車,在家憋出一篇假文章來,我獲過很多的作文獎。可那時候,我的爸爸媽媽才休息周日一天,但他們從來不說沒時間陪我。而現在,雖然說什麼雙休日,又有幾個工薪階層能真正享受的,多少孩子周末隻能被送到爺爺奶奶家,因為父母不歇班沒時間管。他們沒有地方玩,因此介紹一處景點時,沒有去過隻能抄書上的,我沒有辦法,孩子寫不出,隻有搜些圖做成課件給孩子們看,引導他們在課堂上旅遊,這樣來寫作文,畢竟沒有真的體會到遊覽的快樂,因此孩子寫的隻有眼睛看到的景色,沒有內心的感受。

我的老師帶我去過植物園,爬過英雄山,掃過烈士墓,講過革命故事……我的老師帶我們打過雪仗堆過雪人,帶我們看過話劇和電影……現在,我多麼想也帶我的學生一起過這樣開心的日子,而沒有機會,因為安全第一,甚至我連帶孩子在操場上玩個遊戲都不敢,怕出危險。

看到孩子總是趴在那裏寫啊寫,我真想讓他們停下筆啊,我的童年是那麼快樂,我和小學老師有那麼多故事,那是我今天仍最懷念和回憶的,我也想給我的學生留下一點快樂的回憶,然而,我卻不知道該怎麼做……

今天“六一”放假回來,又是聯歡,又加三天假期,孩子們足足玩了四天,忙碌的學習中,得到一點喘息的機會,但是馬上麵臨期末考試,今天孩子卻是心散散的。還好,今天湊巧我們班是升旗班,我這次破例沒選班幹部當升旗手,而是選擇了一些本學期學習進步或者紀律有明顯進步的學生,借此督促他們好好學習,約束自己的行為。

這樣算來,除去十幾個本來就很優秀的幹部,加上8個升旗手的努力,班裏有一半以上的學習動力了,用他們來帶動全班學習,相信這段時間裏,班裏會有比較良好的班風,最重要的是控製考前複習階段的浮躁情緒,才能紮實的複習所學知識。

今天很快樂。

我們班有個姓王的小女孩平時比較活潑,也很愛說話,但是就是拒絕與老師交流,我教了她快一年了,她都是這個樣子,盡管我想了各種辦法和她交流,可她還是見了我就隻低下頭,一副害怕的樣子,不知道是不是不喜歡我。她上課更是不會回答問題,即使你叫到她的名字,讓她讀課文,或者問個極其簡單的問題,她也絕對不會開口,我簡直拿她沒有辦法。我不是逼迫她和我溝通,但是我覺得她這樣拒絕交流和回答問題,怕我自己會忽視了她的學習,並且認為她這種反應是不健康的心理。

隨著我一點點的努力,嗬嗬,盡管我知道她不願意搭理我,可仍舊試圖和她聊天,講她喜歡的話題,逐漸的,到了今年,她終於肯小聲回答我一兩句話,例如你喜歡和誰做朋友,她會回答我一個名字,再問,就又閉口了。可我發現,她喜歡悄悄地躲在其他孩子後麵圍繞在我身邊了,我裝作看不到,怕嚇到她。可我知道,她開始接近我了。

令我開心的是,今天是我教她一年來,她第一次在課堂上舉手主動回答我的問題,我覺得她很棒,戰勝了自己,當然我心中也充滿滿足,我好高興她能做到這樣,我想,我的眼神已經讓她明白,我是多麼喜歡她,這個可愛的小女孩。

這幾天孩子好配合哦,教學任務完成的很順利,提前完成了任務,於是我決定集中練習一下作文。我以前覺得寫人和寫事的作文很容易,因為學生有親身經曆啊,但寫景就難點了,畢竟他們做不到“行萬裏路”嘛,所以練習比較多,現在班裏的景色描寫,都迷人死了,嗬嗬。反而人物刻畫時,卻不注意細節,於是我決定分“表情、動作、心理、語言”進行專項練習。

今天我讓孩子們準備“緊張、害怕、開心、難過、思考、著急……”等多種心情,不能有對話和肢體,隻能用表情,來個表演秀。這個方法可開心壞他們了,這幫小鬼靈精們最會辦“鬼臉”搞怪了。哈哈。可交的作業都不合格,因為我不許他們搞怪,而是要他們真實的表演。

如果說“難過”“開心”“思考”容易一點,那麼“緊張”“害怕”就很難區分了,孩子們在思考如何表演的過程中,就明白了自己該做什麼表情,例如“我害怕時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微張開,兩眉離得稍遠,鼻子使勁吸氣……”“我難過時,眼睛噙著淚水,鼻翼一張一合,嘴巴抿著,眉頭鎖在一起……”並且大家分析了“大笑”“微笑”“歪嘴壞笑”等“笑”的區別,一堂人物表情課上得既開心又有效果,簡直是大豐收啊。

對一些表演不到位的同學,大家還指住“緊張的時候還會流汗,你沒有哦”等。哈哈!

通過學習,孩子們不僅僅學會認真觀察,還能準確把握如何通過表情來表現人物的心理世界,簡直棒極了。這樣的課堂,孩子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

但這樣快樂學習,畢竟太少了,唉……時間緊張啊,還有兩周多就要期末考試了,我們要一起努力再努力。

六、教師要幸福的工作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幸福,都會不斷地追求幸福。費爾巴哈說:“生活和幸福原來就是一個東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對於幸福的追求。”教育是為人類謀幸福的事業,教育應該追求人的幸福。沒有幸福感的教師就不會有學生的幸福。遺憾的是,很多教師缺乏職業幸福的體驗與感受,覺得從事教師職業沒有多大意思。究竟什麼是幸福?如何喚醒教師的幸福感受呢?

(一)教師職業幸福的含義

幸福是一個人言人殊的話題,不同的教師必然有不同的看法,但對幸福的渴望卻是人人相同的。幸福是善待自己的普遍原則,是一種主觀心理體驗。教師的職業幸福是指教師在教育活動過程中的穩定的、和諧的、自由的愉悅狀態。有三層含義:

1.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

是否幸福並不取決於他人或外界的標準,而是自我得到肯定時的主觀感受。教師的職業幸福是教師感知到教育的樂趣,體驗到“桃李滿天下”的那種快樂、滿足的心理狀態。

2.一種樂教的職業境界

當教師將職業角色納入生命體驗時,教育就成了生活享受,而不是謀生的手段。這時候,教師就會把職業當成自己的事業來追求,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創造、去熱愛學生、去鑽研教育教學技能。樂教的職業境界會使教師體驗到三種快樂:一是自己生命智慧得以延續之樂;二是學生認同之樂;三是自我完善之樂。

3.一種創造幸福的過程

教育的過程是教師引領學生求真、求善、求美的過程,它既是教師感受幸福的過程,也是教師創造幸福的過程。職業幸福是一種生存狀態,需要教師不懈地去努力創造。用創造的態度對待教育,才能在重複的教育活動中獲得專業的提高和生命的發展,才能體驗教育的意義,享受教育的快樂。

(二)、教師職業幸福的意義

把教師比成春蠶和蠟燭過於悲壯,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謀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1.教師職業幸福是教師自我實現的最好闡釋

幸福的教師能夠在教育教學中意識並踐行自己作為教師的使命,將幸福追求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通過各種教育活動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體驗作為教師的內在意義和歡樂,實現自己的價值。教師擁有了幸福也就擁有了自我實現的動力,才會以最大的熱情和信心投入到教書育人的活動中去,才會不斷完善自己,產生馬斯洛所說的“高峰體驗”。

2.教師職業幸福是學生健康發展不竭的源泉

幸福可以獨享,也可以以積極的情感為媒介與他人分享。教師的幸福會轉化成一種教育力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對幸福的追求。教師的幸福也會促使自己給予學生無條件的關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體驗到作為學生的幸福。

3.教師職業幸福是實現教育終極目的的有力保證

教育是促進人全麵發展的活動,需要以人的幸福為其起點與最終歸宿。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我們的教育信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中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缺乏幸福感受的教師當然無法培養出幸福的學生,教育這一應然的追求也隻能是空中樓閣。

(三)、教師職業幸福的喚醒

據2005年10月12日《中國教育報》報道,有47.6%的教師認為壓力大,38.5%的教師心理狀況不太好。很多教師都希望改換工作,教育職業的幸福感受到了壓抑和排擠。葉瀾教授說:“沒有教師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幸福不可能唾手而得,幸福需要教師親身行動,努力追求。

1.保持樂觀心態,善待生活

正如世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一樣,幸福隨處可見。羅素說:“種種不幸的根源,部分在於社會製度,部分在於個人心理。”隻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教師才能享受職業的幸福。西班牙作家左林說:“不論我們所做的是什麼,主要是帶著一種強烈的感情去做。”教師對於教育工作更應如此,對工作充滿熱情,不計較個人得失,學會寵辱不驚,學會享受生活。教師不是苦行僧,要學會休閑與放鬆。讀書、聽音樂、釣魚、旅遊、打牌、網上衝浪、運動鍛煉等都可以減輕壓力、消除疲勞,讓教師享受到生活的樂趣。

2.保持寬容心態,善待學生

對於教師來說,愛心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就不能為師。由此可見,失去愛的教師就會盯著學生的缺點,看不到學生在不斷發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師要用全麵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教師若對學生沒有寬容之心,對幸福的追求隻能南轅北轍。教師應看到,或許學生學習習慣不好,但對人很真誠;或許學生行為習慣不好,但有藝術體育天賦;或許學生文化水平不高,但動手能力很強。教師要學會用好的心態去欣賞學生,要徹底改掉一味指責、向學生抱怨的毛病。卡耐基曾說過:“指責和批評收不到絲毫效果,隻會使別人加強防衛,並且想辦法證明他是對的。批評也很危險,會傷害到一個人寶貴的自尊,傷害到他自己認為重要的感覺,還會激起他的怨恨。”

3.保持知足心態,善待需求

人的很多困惑來源於欲望太多,作為教師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知足才能常樂。況且國家日益重視教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教師可以適當降低物質需求,不攀比,調整心態,多看看自己已經擁有的,要為擁有的而高興;少去想自己沒有的,不要為失去什麼而悲傷。

4.保持進取心態,善待教研

一個業務水平不強的教師很難在教育過程中品味到樂趣,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教育活動是最靈活、最有彈性、最需要機智、也是最富有創造性的一種活動,這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刻苦鑽研專業技能,積極參與各種教育教學研究活動。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該引導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道路。”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經這樣論述教師的學習與發展: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不學習隻能做“教書匠”,當然疲倦,沒有樂趣;堅持學習則會成為教育專家,豈能不體驗到教育的幸福。

5.保持豁達心態,笑待挫折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教師遭遇挫折的情況是很難完全避免的。一般來說,教師遭遇挫折的範圍主要有:尊重需要受挫、成就需要受挫、交往需要受挫、公平需要受挫、生存需要受挫。“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教師隻有擁有豁達的心態,才能預防挫折感的產生,方可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森田療法與挫折和平共處。概括為一句話就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既然挫折是難免的,教師就應該老老實實地接受它,不要刻意地去抵製、反抗和回避。遇到挫折後,該做什麼就去做什麼,不可把注意力集中在挫折上。不然,就會產生精神交互作用,強化自己的挫折感受。其次,教師可以利用艾利斯的理性—情緒療法(RET)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艾利斯認為,人的情緒來自於人對所經曆事情產生的信念、評價、解釋或哲學觀點,而非事情本身。根據RET理論,挫折本身並不能使教師產生不良心理反應,對挫折的一些不正確的看法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要學會同不正確的觀念作鬥爭,消除自損思維。

七、教師職業幸福的源泉在哪裏

教育要給人以幸福,成為幸福的教育,就必須有教師的幸福。很難想象一個內心沒有職業幸福感的教師,會不斷探索教學改革的真諦,實現教育的價值,培養出幸福感的學生。教師的專業發展已經成為教師成長的深情呼喚,成為教師職業幸福的不竭源泉。唯有用心耕耘,獲得專業成長,實現生命價值,也才會感受幸福、創造幸福。

幸福是人生的主題,是人們永恒的追求。隻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總是快樂和陽光的。幸福是多元的,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見解。從事教師職業的人,每天都要麵對一群嘈嘈不停的學生,忙著處理一件又一件永遠做不完的事情,做教師的幸福感在哪裏呢?教師的幸福感源於學生的成功和學生對教師的真情回報,源於教學教育工作的成就,源於家長社會的信任、尊重,源於領導的肯定和支持,源於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源於和諧的人際關係。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教師要獲得職業的成功,品嚐職業的幸福,就要不斷地促進自身專業的發展。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奉獻自我,同時也收獲自我,獲得成長。教師追求的一種幸福感,不應該僅僅建立在學生的成功之上,而應該有自己的成功:對教育的認識更加深刻,擁有的教育智慧更加豐富。專業發展已經成為教師成長的深情呼喚,成為教師職業幸福的不竭的動力和源泉。

第一、心態——教師職業幸福的基點:

富蘭克林.羅斯福這樣說:“擁有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勝過於擁有一座金礦。”一位哲人也曾經說過:“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人在沼澤與心在沼澤是完全不同的。良好的心態同師德同等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比師德更重要。心態決定成敗,沒有良好的心態,也就談不上師德建設,更不用說專業發展和職業幸福了。

當下升學競爭的壓力大,導致教師工作量倍增,教師身體、心理負荷明顯增大;教師職業的高付出與低回報造成強烈的心理落差;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和家長對獨生子的期望值都很高,造成教師處於應對、心力交瘁的狀態。某市對426名中學教師進行的一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顯示:54%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近70%的教師感到心累、精神疲憊,48%的教師有焦躁、失眠等症狀,36%的教師感到有時難以控製自己的情緒。

在我們的身邊常常有這樣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教研課、公開課,一些教師會積極爭取,但有些教師推三阻四,避而遠之;對於教學研討,一些教師積極思考,主動交流,但有些老師退避三舍,百般逃避,人雖到場,但生怕讓他發言。懷著逃避應付的心態,永遠不會在執教過程悟出教學的真諦,不會在教學研討中捕捉新的問題……說白了,你的感覺一定不會良好。

心態作為教師專業發展、職業幸福的基點,首先要調整好。積極的心態有助於我們克服困難,使人保持旺盛鬥誌,激發人的潛能,很好地實現專業的發展。消極心態使人沮喪、失望,對生活和人生充滿抱怨,自我封閉、限製,也就扼殺了潛能的發揮。這就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麵,一正一反,該怎麼看?這一正一反,就是心態,它完全取決於你的想法。機會總會被偽裝成困難。正是因為這些看似點滴的小事,這些給工作與生活帶來一些困難的瑣事,恰恰才是教師成長的堅實台階,也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追求教師的職業幸福,我們要從平凡的瑣事中調整好心態。

第二、時間——教師職業幸福的保證:

列夫?托爾斯泰說:“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教師成長是需要時間的。平日大家都很忙,好像屬於自己的時間並不算很多。其實對於忙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見解,肖川曾經說過,如果你幹了很多你不喜歡的事情,那你一定會覺得很忙、很累。如果你幹的事情都是自己喜歡的,即便再忙,你也不會有怨言,甚至你會覺得過得很充實、幸福。

生活不是真空,有時也逼著我們幹一些非得幹而且必須要幹好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合理規劃好時間。時間從哪兒來?將計劃寫在案頭不失為一種好的做法。比如:每天早晨將要做的事情一一列舉出來,這叫做每日計劃。將計劃寫在案頭,時刻提醒自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羅列的事情要盡力去做,把她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堅持不懈、不折不扣、爭分奪秒地完成,長此以往你的生活會變得有條有理。你所收獲的成果也一定會比別人多得多,所經曆職業幸福也會比別人來得深刻。

其次要巧用“零布頭”。時間是一匹布,而生活卻常常把他剪成瑣瑣碎碎的“零布頭”。如果把這些“零布頭”累加起來,會是一筆很大的財富。利用這些零碎的時間,做知識和問題的積累,然後厚積薄發,有所成就,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在我們身邊有的人包裏隨時都放著一本書,有機會就坐下來閱讀;有的人口袋中常常放著小本子,以便記下自己瞬間碰發出的靈感……這些方法都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