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泛愛”的教育理論,教師不能隻愛幾個“好學生”,而應該“愛滿天下”。他還大聲疾呼:“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教師愛學生就要用平等的眼光來看待學生,不能把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教師愛學生就要把欣賞的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讓更多的孩子從中感受到殷切的期望,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取向上的動力。
一個孩子如果總是受到負麵的評價,就會產生自我的“負驅動”,自暴自棄。處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生就像一杯沒倒滿的水,在中國老師這裏,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外國老師那裏,卻總是看到“一半是滿的”——前者否定,後者肯定,哪一種會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呢?當然是後者。這是我們教育應當反省、深思的。
在教學實踐中,有的老師不懂得如何樹立自己的威信。他們不講究自身素質的提高,僅憑自己在師生關係中的天然優勢地位驅使學生、壓製學生,甚至傷害學生的自尊與人格。采取這種做法的教師認為:“使學生懼怕就是威信。”老鼠怕貓,難道我們能認為貓在“鼠民”中也有威信嗎?“鼠民”們隻會得出“不管黑耗子,白耗子,讓貓抓不著的就是好耗子”的“鼠論”。對學生而言,教師一般都具有天然影響力,如果這種影響力僅僅建立在教師的身份所賦予的權力基礎上,那麼,它是極不穩固的。這種影響力會隨著學生對教師的逐步了解而發生變化、減弱以至喪失。教師要獲得真正可靠的影響力,就要用自己的人格去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尊敬和愛戴。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寬容不僅是教師的美德,也是做人的美德。對人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而對自己的學生寬容,更是作為一名教師應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寬容,是教師良好形象的又一種內涵,又一個可貴的素質。寬容的實質就是教師的自信:相信自己的人格,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學生。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強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學生、昭示學生、熏陶學生、誘導學生、影響學生,給學生以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選擇、自我進步的時間、空間與力量,從而體現教師所特有的人文教化功能。對學生寬容,一是學生不是敵人;二是學生都是涉世未深的少年兒童,成人都難免犯錯誤,何況他們;三是寬容比訓斥更能感化學生,有利於學生接受教育。寬容是心底裏對學生過錯的諒解,也是體現師生關係的最佳途徑與方法。
愛學生就要公平對待所有學生,把每一個學生視為自己的弟子。據有關教師人格特征的調查,在學生眼裏,“公正客觀”被視為理想教師最重要的品質之一。他們最希望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他們最不滿意教師憑個人好惡偏愛,偏袒某些學生或冷落、歧視某些學生。公正,這是孩子信賴教師的基礎。
愛學生就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自己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與學互為關聯,互為依存,即所謂“教學相長”,“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一名好教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夥伴。
教師講到底,是因為有學生才有存在的價值,學生才是教師的“衣食父母”,教師沒有任何高高在上的理由。學生都是一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他們往往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從整體上來說是屬於“弱勢群體”,應當是受全社會關心、嗬護的第一對象。
三、敬業與正直
一位合格的教師,就是一盞燈,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是一定能夠長久地照耀人生的道路。要時刻想到,你的工作是無可替代的。你在追求一種幸福,不要簡單地把你的工作理解為謀生的手段。如果你想發財,不必誤入教師隊伍;你也不必眼紅人家發財,隻要生活還有保障,就足夠了。
當了教師,不必因為那些有一官半職的人在你的麵前頤指氣使而生氣。進而也想方設法謀個小官做做。據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兵,但是想做官的教師肯定不是好教師,業務上肯定不會有什麼出息。
教師“在人世間,”隻能“捧著一顆心來,不拿半根草去。”教師必須有大家風範,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為人師表,淡泊名利,嚴謹治學,樂於奉獻。
教師上承中華民族五千年之傳統美德,下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傾一腔熱血為中華哺育英才,盡一生精力為民族培養棟梁。
盡管教師物質生活可能貧困,但精神生活卻很豐富。待人接物,出以公心,冰清玉潔,胸無塵渣;對權貴子弟不偏愛,對貧寒學生更關心;對優等生不溺愛,對後進生多親近,事事時時處處從不把師生關係庸俗化。
教師心胸開闊,豁達大度。不因“榮”而趾高氣揚,目中無人;不因“辱”而耿耿於杯,怨天尤人。教師提攜晚輩,激勵學子“青出於藍勝於藍”。能寬容地對待學生的錯誤,卻不肯原諒自己的過失。能以滿腔的熱情去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永遠年輕。
教師的話擲地有聲,辦事言行一致,為人正大光明,處世廉潔自律。正氣凜然,疾惡如仇,對社會醜惡現象敢於拍案而起,橫眉冷對,決不喪失人格。教師沒有卑劣,沒有猥瑣,坦蕩出磊落,肝膽照日月。
教師以高尚的人格熏陶學生,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靈,立誌把學生培養成“頂天立地的人”。從教師身上,學生不僅學到了淵博的學識,更獲得了終身受益的做人道理,熔鑄了道德的豐碑。
教師無欲而剛,不怒而威,舉止有道。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道,這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育需要專家,更需要平凡的有魅力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