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良與關愛
引例:
有一位姑娘,畢業後當了一名教師。她長得很美,走到哪裏,哪裏的人就會為她眼睛一亮。她的學生,特別是男學生,更希望得到她的喜愛和重視。女教師十分喜歡班上一個名叫羅斯的小男孩,因為他學習成績突出,而且很守紀律。老師便安排他在畢業典禮上致詞,並親吻了他,祝願他能走向成功。
可是,這一吻卻引起了一位低年級男孩的嫉妒,他覺得也應該讓老師吻一下。他便和老師說:“我也要得到你的一個吻。”老師很驚訝,問他為什麼。小男孩說:“我覺得自己並不比羅斯差。”
女教師聽了,微微地笑著,摸摸他的頭說:“可是,羅斯的成績很好,而且很守紀律。”女教師接著說:“如果你能和羅斯一樣出色,我也會獎給你一個吻。”
小男孩說:“那咱們一言為定。”
小男孩為了能得到老師的那個吻,發奮學習,他的成績提高很快,而且全麵發展。全校都知道這個小男孩很出色,他真的得到了那個美麗的女教師的一個吻。
這個小男孩名叫亨利·杜魯門,他最高的職位是美國總統。當年的美國人都知道這位女教師的名字,還有她最偉大的吻。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有魅力的老師無不熱愛學生,隻有熱愛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
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偉大的師愛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終生的。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雖已人到中年,卻始終不能忘懷中小學時代的老師的原因。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師職業是一個神聖的職業,多少年來人們一直這樣講,但“神聖”在什麼地方,大多數人卻將其抽象化了,更多地將“神聖”理解為“清高”。迄今為止,隻有這句話真正將教師神聖職業的內涵具體化了。疼愛自己的孩子僅僅是一種建立在血緣關係上的動物本能,然而對學生之愛卻出自教師的職責,這是一種隻講付出不計回報的、嚴慈相濟的無私之愛,這種愛才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師愛才是師魂。
關心他人、關心社會,與人合作共事,首先是一種人格,一種修養,一種素質。如果說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的典範。所有學生,無論是智商高的還是智商低的;無論是家庭條件好的還是家庭條件差的,無論是安靜聽話的還是調皮搗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師的關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的兒童從清晨到深夜每分鍾都得在我的額上注視,和在我的唇邊推擦。我的心和他們的心是黏合的,他們的幸福是我的幸福,他們的歡樂是我的歡樂……我一個人從早到晚在他們中間。……我的手牽著他們的手,我的眼睛注視著他們的眼睛。我隨著他們流淚而流淚,我隨著他們微笑而微笑……”
彼得·基·貝得勒教授也有一段精彩的話:“……這些學生在我眼前成長、變化著。做一名教師就好比在創造生命,我看到我親手塑造的泥人開始呼吸。沒有什麼能比如此接近地親眼目睹生命的開始呼吸的瞬間更令人激動的了。……做教師也確實提供了一些除了金錢和權力之外的東西:它提供了‘愛’。不僅僅是對學習的愛,對書本的愛,對思想的愛,而且是作為一個教師所能感受到的那些難得的學生步入教師的生活並開始呼吸的愛。或許‘愛’用在這兒並不盡意,用‘神奇’一詞更為恰當。我當教師是因為我生活在那些開始呼吸的人們中間,我有時甚至能感受到在他們的氣息中也有我自己的氣息。”
美好的人生是為愛所喚起,並為知識所引導的。從這一角度講,學生美好人生的開始掌握在教師手中。教育效率不是教師的效率和學生的效率之“和”,而是兩者的“積”,其中任何一個為“零”,其結果必然是“零”。無數事實說明,健康、融洽、充滿溫暖的師生關係,能使師生產生安全感、滿足感、幸福感和責任感,它對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師之所以有魅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師是“善與愛”的代表。在孔子的學說中,“仁義”是其精髓。孔子對學生的體貼入微、關懷備至至今仍傳為佳話。家貧的,他多方接濟;有疾病的,他去看望。他在與所有學生交往中,態度謙和,平易近人,敞開心扉。學生對他的深厚感情,終身不忘。
教師的“愛心”源於其“善心”。一位哲學家一次問他的學生們:“世界上最可愛的東西是什麼?”學生聽了,爭先恐後地回答,各抒己見。最後一個學生回答道;“世界上最可愛的東西,是善。”那哲學家說:“的確,你所說的‘善’這個字包含了他們所有的答案。因為善良的人,對於自己,他能夠自安自足;對於別人,他則是一個良好的伴侶,可親的朋友。”善良、誠懇、坦率,都是寶貴的財富,這種財富要比千萬的家產有價值得多。如果一個人能夠大徹大悟、盡力去為他人服務,他的生命將來也必定有驚人的發展。人生的美德再也沒有比和氣、善良來得更寶貴了。
針對現代文明帶來的威脅和挑戰,1990年,二十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在北京聚會,召開了“麵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會議提出,必須以極大的努力建立一個與21世紀相適應的倫理規範。這個規範對人們的總體要求是“學會關心”,即“關心自己,包括關心自己的健康;關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事;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和國家的社會、經濟和生態利益;關心人權;關心其他物種;關心地球的生活條件;關心真理、知識和學習。”
這八個“關心”,實際上倡導的是一種和諧的世界觀,既包括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我的和諧,又包括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大愛是魅力教師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