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的人格魅力
魅力不僅僅是來自得體的穿著、脫俗的談吐、嫻雅的舉止,更是內在氣質的自然流露。老師的優良人品,是學生愛戴老師最根本的基礎。
在學校裏,老師是學生最親近最尊重的人,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老師往往成為學生最直接的榜樣。老師的崇高人格,就會像一絲絲春雨,潛移默化地滋潤學生的人格。目前,有為數不少的老師還未意識到教師作為施教者,對一個學生的成長發展有著怎樣的影響,沒有認識到教師的人格甚至會對學生一生起決定作用。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是否具備優秀人格,特別是啟蒙老師。目前教師缺乏人格魅力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
為探討教師與青少年的關係,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在廣州市區進行了一項“教師與青少年”的調研。調查結果表明,對於“教師應具有熱情、誠實、公正等人格特征,比其是否具備很好的專業素質重要”這一說法,表示“讚同”的學生占77.2%,不同意的占11.2%。可見,今天的學生認為,教師的人格魅力比其專業素質更重要。擁有高尚的人格和對真、善、美的追求,是現代社會對教師的要求。
怎樣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優秀的教師,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
人格是教師魅力的核心,是教師對學生、事業以及自己的態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並不是一項單純的性格或特質,而是多方麵的綜合呈現,它是通過長期的教育實踐而形成和發展的獨特的感染力、影響力與號召力之總和。學生愛戴的老師無不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師的人格魅力首先體現在淵博的知識、靈動的智慧上。知識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識的承載方能顯出迷人的風采。當今世界,知識更新日新月異,教師作為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隻有不斷學習,才能掌握最新學術動態,更新、優化自身的知識係統,使自己在教學和科學活動中更具主動和優勢,才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最優的服務。正如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所說的:“惟有教師善於讀書,深有所得,才能教好書。隻教學生讀書,而自己少讀書或不讀書,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讀書方麵,也得要求教師下水”。所以,身為人師應緊跟時代步伐,開闊視野,拓寬學習領域,不僅自己所學專業要精深,相鄰學科也要廣博,真正成為專博相濟,一專多能學生喜歡的老師。
其次,具有堪為人師的高尚品德——這是教師人格魅力的根本。“師者,人之模範也。”教師是以培養人為終極目標的,因此,擔當培養人的任務,就必須造就成值得推崇的模範。魅力需要一身正氣和傲然不俗的風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所以,教師應“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朗如日月,清如水靜”。尤其是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從事教育這樣一個特殊的清貧職業,保持平和的心態尤為重要。北京大學張築生教授在這方麵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一生熱愛教育事業,心裏隻有工作、學生,他超脫了名利,甘於清貧。他似乎不懂得爭成果,爭頭銜,他至死都沒有評上博導,然而他得到了學生的愛戴與敬仰。
再次,具有誠摯博大的愛心——這是教師人格魅力構成的前提。一個要讓學生真正愛戴的教師,必須要有誠摯無私博大的愛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摯豐富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一個教師能否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關心愛護學生。因此作為教師,必須有一種為教育事業,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才會產生強大的震撼與感染,彰顯高尚的人格魅力。北京22中特級教師孫維剛堪稱當代師表中的佼佼者,他為學生勤勤懇懇、嘔心瀝血的那份執著與奉獻,無時不震撼著學生的心靈。為了學生,他長期強忍受著癌症的劇痛毅然站在三尺講台。在孫老師病逝那天,八寶山上4000多名學生自願前來送行,白花點綴的悲壯使他的人格在天國裏升華。
教師的人格魅力還表現在擁有良好的人文修養上。一方麵,人文素質的高低決定著教師師德水平的高低。一個教師的人文修養決定了他是否具有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精神和品格,影響他能否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另一方麵,人文修養的高低還決定著教師學識水平的高低。教師的學識水平,不僅包括他對本專業研究的深度與廣度,還包括他對本民族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對民族曆史文化的掌握程度。較高的人文修養有利於教師把握社會發展趨勢,勇於接受新事物;有利於教師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轉化成取之不竭的教育資源;擁有較高的人文修養的教師,在專業教學中,不僅能使學生獲得自然、社會和思維領域廣闊的知識,而且還可以給學生以人生啟迪和美的享受,使教師的影響融入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麵。
教師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對學生有強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給學生終身留下深遠的影響。正如烏申斯基所說:“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製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才。具體來說,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起著如下的作用:
一是示範作用。教師是學生心中景仰的道德標高,學生都有“向師”的模仿心理。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與學生朝夕相處、教書育人的老師自然是學生模仿和學習的對象。教師光明磊落、純潔高尚的道德人格對學生來說無疑具有顯著的示範作用。教師的人格魅力能形成無形而強大的“校園教育磁場”,能促使學生自覺按照教師的要求,去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及時糾正錯誤與不足,從而不斷自我發展,自我完善。
二是激勵作用。尊重和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無一不是信任、尊重和熱愛學生的。這樣的老師能讓其尊重、理解、關懷、信任如陽光一樣照耀在每一位學生的身上,使學生倍感親切和溫暖,從而產生心靈的和諧共鳴,學生自然會產生“士為知己者死”的心理效應。這樣就會牢固樹立起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精神領袖”高尚而可親的形象,學生自然會自願接受約束,不斷增強自我教育、自我修養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從而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魯迅先生為什麼總時時記起僅教過他兩年的藤野先生,並對他充滿感激之情呢?原因就在於藤野先生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對魯迅毫無民族偏見,師德感人,使魯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崇高偉大。這種崇高而偉大的人格又時時激勵著魯迅以筆為武器,為民族的新生而搖旗呐喊,為祖國的光明而奮鬥終生。這一事例極好地說明了教師的人格魅力對於學生個性、品格的深遠影響。
三是熏陶作用。孔子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優秀教師能通過自身的人格力量去積極影響和作用於學生,努力培養學生的“慎獨”精神,讓學生能夠在不斷自我完善中逐步形成健康、完善、崇高的人格品質。長期的教育熏陶,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能夠不教而教,促使學生把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內化為一種自覺行動,一種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健康、自由、生動活潑地發展。
二、教師怎樣才能有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和社會關係中形成的,形成人格魅力的途徑隻能是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隻有個人和社會兩方麵共同努力,才能塑造出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