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
所謂優質教學,即高質高效、高水平高境界,讓學生充滿夢想和希望的教學。有效教學隻是我們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優質教學才是我們的追求目標。從教的層麵說,優質教學具備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深刻:深刻不僅意味著看懂教材,更要看穿、看透教材,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深入淺出。教師把教材鑽得深,悟出來的道理就透徹,這樣講起課來就簡單,能講在點子上,一語道破天機。
二是獨到: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於教師的獨創性思維。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於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
三是廣博:教師不僅應該是他那一門學科領域的專家,也應是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能夠兼容其他學科。
四是啟發:富有靈氣的教師善於激疑布惑,誘導學生向著未知領域探幽發微,使學生始終處在探求新知的興奮點上。
五是機智:課堂教學麵對的是一個複雜的人的群體,它充滿變化和問題。學生愛戴的老師是富有教育智慧和機智的教師,麵對偶然性問題和意外情況,總能靈感閃現,奇思妙策在瞬間激活,機動靈活地實施臨場應變。
六是絕招:教師的絕招是教師教學特長中的最拿手的那一招,是對某種教學技藝的精益求精、千錘百煉達到的爐火純青令人歎為觀止的境界。
學生期待這樣的教學:見解深刻、獨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精益求精,充滿夢想和希望的課堂。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也就意味著教師從普通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從優秀教師走向教學名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課程改革呼喚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專家型教師,學生愛戴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專家型教師!
二、自覺地做教育研究
要成為學生愛戴的老師,把工作做得有效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進行自覺地做教育研究,需要把“研、教、訓”結合起來,在行動中不斷反思、進步、成長。
做教育研究:即把思想和行動結合起來,讓自己的教育變成幸福的生活,讓教育成為一件快樂的事。《論語》開篇第一句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把讓學生從學習中獲得快樂看作與遠方的朋友會麵的快樂一樣,所以高效的教學就是給學生提供快樂的學習過程!
教師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要學會尋找自己的幸福,使用快樂工作法,使自己時時能夠體驗到工作的樂趣。教師要通過自覺地不斷地學習,促進專業成長。
加強自我研修:什麼是研修?研究與修養的結合。古人雲:“修以求其精美,養以求其充足;“修”猶切磋琢磨,“養”猶涵育熏陶。”教師要善於“切磋琢磨”。
首先是提高自己的工作熱情,以激情為動力,要意識到專業成長是自己的倫理責任。
其次是以思想定方向:有深刻的教育思想,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學會思考,學會反思)。
第三是以生態促成長,借助一切平台提高自我,不斷通過專業成長尋求幸福生活;要明白工作不僅僅是為了生活,工作本身就是生活。
第四是以實踐為依托(課堂、教學、班級管理),鍛煉教育才幹,成就教育事業。
通過(校本)教研解決教學問題;
通過(校本)培訓促進專業成長。
掌握研修方法:
一是以“觀課議課”為抓手,以高效課堂為目標。
首先是學會觀課,立體的全方位的看課堂,收集全部信息;然後學會議課:把優點找足,把問題找準,把建議提明確。
在教育研究中,教師需具備四種意識:
一是要有“沉進去”的意識:要善於“摸著石頭過河”,積極投身於教育研修的河流。不能站在岸上“光說不練”,必須沉浸其中,飽受浸潤,通過深入調研,在與學生的麵對麵接觸中,在三尺講台的親身試教中,體驗研修的寒溫冷暖。
二是要有“走出去”的意識:研修需要俯下身子實踐,更需要不斷豐富理論學習和經驗借鑒。麵對諸多的困惑,學習和借鑒別人的成功做法就顯得非常必要。要充分吸納別人的經驗,減少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要有“坐下來”的意識:教研要能坐得住,耐得住寂寞,不能“草上飛”,來不得半點浮躁,要善於獨立思考,不斷學習“充電”,保持思想的鮮活。保持冷靜的心態,做好第一手資料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做好階段成果的總結與先進經驗的及時推廣交流。要不斷評估和反思研修的進程,透過現象抓取事物的本質。
四是要有“鑽進去”的意識:教師不要做人雲亦雲的傳聲筒,凡事要動腦,要有獨立的見解。要有自我批判的精神,勇於對研修中的成敗得失進行深刻的剖析和檢討,不但要善於找出製約自身提高的因素,而且要給出救治的藥方,以理論的創新推動實踐的創新。
三、尋找自己職業的幸福
期望進課堂,期望見到學生,把新發現與學生分享:低頭找幸福。在平凡的小事中找回職業的幸福感。
課中有創造(生成),把課堂升華起來,讓遺憾盡量少些。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課後用審美的眼光審視課堂,能直麵問題看差距,好比照鏡子:找出優點更加自信,照出缺點改進更明確。即所謂“不是看意中人,而是看鏡中人。”
經常反思:我講的他為什麼不喜歡聽,當耳旁風?我怎樣講他才喜歡聽?如果找你適合教的學生你一定會很失望,如果你改變自己教育的心態,你就沒有接納不了的學生。找問題首先要找自己的問題,先解決自己的問題;改變理想主義情懷,改變英雄主義心態。
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會算賬,算投入與產出的賬,不能用“最好的教學資源,教質量最差的課。我們時常要思考:學校是什麼?學校就是“樓房+思想”。沒有思想的樓房是牢籠,有了思想的樓房是文化。
促進思想的成長:教學有風格有個性有特點。要讓思想成為行動,不能“思路不清方法多,方向不明幹勁足”,不能用“自己的頭腦做別人思想的跑馬場。”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都是個體的。一個結論在第一種情況下是正確的,在第二種情況下是錯誤的,在第三種情況下就是荒謬的。”要爭取成為教育的專家,要堅信100個人裏有99個是專家也不影響你成為第100個專家,因為教育是個性化的解決個體問題的。
善於琢磨:怎麼做更好?堅持下去,就是專家。成功是什麼?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說“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我看還應當再加創新,不能吃老本啃經驗。
什麼是經驗?經驗就是行動和行動後發現和獲得的認識和聯係。經驗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經驗很重要,但經驗可能是錯誤的,所以波斯納說:“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隻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因此:認真寫三年教學反思比寫十年無效教案效果要好得多!反思是為下一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