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長久之道(2 / 3)

鰥夫律師隨著年邁,逐漸衰老而不能工作了。而他的兒子卻根本不願工作,終日東遊西蕩,不務正業。他染上了富家子弟所有的惡習,一點也沒有儲蓄的概念。

將兩者的情形比較一下,何者的事業興盛,何者該沒落,就不言而喻了。單身的律師得到能幹外甥的幫助,自然屬於前者;鰥夫律師卻為無能的兒子而感到恥辱。

單身律師去世時,這座城市再度陷於興奮的漩渦之中。黃色的文件與備忘錄一起被人們發現。這文件正是那個老處女原來的遺書。先前單身律師所簽訂的那份遺書,竟是他模仿老處女簽名的偽造文件。備忘錄有如下的文字:“為打倒敵對的同行,我故意做了這事情,我要使他的兒子成為無用的軟骨頭。我問心無愧,為達此目的,我將……”

這個故事,也許是杜撰的,然而就其要義而言,倒是千真萬確。

現實中許多光耀顯赫的富翁們雖然掌握著巨額錢財,但終因不能有效地管理和使用這些錢財,而未能長遠地持續其繁榮。

美國有一位叫貝特羅的年輕人,他的父親,在墨西哥持有金銀小礦山。貝特羅起先很勤勉地工作,使礦山的生產十分景氣。然而當錢財滾滾而來時,他竟異想天開,建築了堂皇的宮殿,購進了巴黎的家具。當時,那個村裏沒有一家浴室,而他倒有一打以上。此外,還有15架大鋼琴配置在各處大廳裏。

貝特羅沉溺於如此放浪形骸的豪華生活中,再也不聞不問生產的情況,任其礦山廢棄。後來,他身邊留下的除了那座宮殿,別無他物。最終,他就在那宮殿裏的兩間塵埃彌漫的屋子裏,了結餘生。

想想職業拳擊家吧!他們不少人都賺過幾十萬美金的報酬,為了比賽,都受過長時期的嚴酷訓練。他們的目標就是要在比賽中獲勝,而大多數人的目標也僅僅如此。所以許多人發財之後,就過上了糜爛的生活,而終於貧困之中。

不論是什麼職業,往往有些人在達到了某種程度的經濟獨立後,便不再做更進一步的努力了。他們在賺取了需要的錢財之後,就好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安於現狀,無所作為。

據心理學家說:好運氣時常是不幸的前奏。

受到良機青睞的人,往往沉溺其中,而拋卻了努力。眼光隻注視腳尖的人,稍有富裕,就自我滿足,不思進取。他們變得怠惰、遊蕩,消費多於生產。他們手裏有些金錢,就以為有資格享受。倘若突然再遇拮據,他們才會發覺,自己是那麼軟弱無能,連先前做過的事都做不來了。

他們的眼光太短淺。他們僅能看見眼前的事情而已。

朋友們!放眼遠眺吧!

不要以現狀為滿足,同時也不要因現狀而失望。這樣,幸福與快樂才屬於你。

既不滿足現狀又能為遠大目標而奮鬥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學習成功者的經驗

老子曰:“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仔細觀察善人者的行為,不恥下問,,向能者求教,學會用他們的思維和角度來分析問題,並對比自己作為局外人的想法,找出其中的差異,看看自己的不足,從而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對於“不善人”的行為,要觀察和分析其“不善”的原因以及整個過程中的不足,以此作為自己的鏡子,避免自己遇到類似情況犯類似的錯誤。

這樣,盡管自己與這些“善人”和“不善人”無同樣的經曆,但卻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同樣的甚至更深刻的體驗。結果,一旦自己遇到所體驗過的事,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一個人的體驗是有限的,重要的是應通過向多數人的體驗學習,接受多數人的影響,獲得多方麵的培養,也就是說,通過與人交往,從多數人的體驗中學習。被稱為日本“銀座猶太人”的藤田岡,為了讓下級學會觀察和思索別人行為的成敗處,規定每月由公司出錢,選一部最新而富有訓練經商頭腦的電影,命令全體員工都必須去看,如果無特別的原因而缺席者,便從薪水中扣除一張電影票的錢,他本人也不例外。這種方法使人學到了東西,作用不小。

美國數百位創業家談了自己學習創業的親身經曆,以供他人借鑒。其要點彙集如下:

1.到其他公司學習。如有機會到其他公司服務,應悉心觀摩其老板的經營長處。

2.雇用精明能幹的員工。許多創業家認為,雇用精明能幹的員工,不但有助於業務的發展,而且自己也可以向他們學習。

3.時常與創業經驗豐富的人聚餐。隻要他人具有你所缺乏的實際經驗,你不妨主動積極地邀約對方,多與這類“過來人”聊聊,學習他們的點子和心得體會。

4.利用視聽教材充實管理知識。如電視上播放有關企業管理的節目,應按時收看或設法錄製下來以便有空觀看,必定會有所幫助。

5.與政府有關部門人員交朋友。他們可能是極佳的學習來源,多與他們聯係交往,可獲得一些新資料或新機會。

6.敢於采取“嚐試錯誤”的學習方法。摸索經驗或許並非最有效的方式,但自己所領悟的經營要訣,通常是最珍貴、最實在的。

7.參加企業家協會,出席演講、研討會或聚會等活動,可使你透過非正式場合獲益甚多。

8.與員工共進午餐。與主要員工每天共進午餐,可交流各自創意互相學習等,做到一舉數得。

9.聽取家人的意見。或許你的太太(或先生)很有創意,或許你的父母親在行銷或法律方麵頗具經驗,總之,聽取家人的意見,可獲益匪淺。

10.多閱讀書籍、雜誌、報刊,以及交易刊物等,這些均是較好的信息來源。

11.聘請顧問。不僅可以解決問題,也可以作為學習的資源。尤其當公司業務開始增長時,管理顧問可教你授權的藝術及管理員工的訣竅,同時可以輔導你開展公司的業務。

12.購置個人電腦。市場上現成的許多軟件程序,可教你如何把業務做得更好。

13.傾聽員工意見。你之所以雇傭員工,是基於其長處和知識,所以,你應注意聆聽員工的心聲。

14.從潛移默化中學習。多與經驗豐富或才華橫溢的人相處,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大有收益。其訣竅是,時常出外走動,與顧客、員工、專家等多聊聊。

15.運用供應商的智慧。供應商通常不僅熟悉本行業務,而且能夠提供許多對你有益的特殊谘詢。

16.每周邀請專家前來演講,使員工具有最新的商業知識。

17.注意傾聽顧客的抱怨。從顧客的抱怨中,足以發現你的缺失,以便及時改進。如果你的某些措施是正確的,則你應繼續保持並做得更好。

18.模仿他人。如果你知道某人在甲城市創業成功,則設法在乙城市用同樣的方法創業。最好直接拜訪該人,邀請他傾囊相授。

19.學習管理課程。目前,管理顧問公司時常開辦專題演講,而許多大學也開辦管理進修班,應利用晚間或周末時間學習或進修。

20.協助員工成長。為了讓員工與你一樣維持同樣的專業水準,應資助員工學習或進修管理課程或參加研討會。

21.持續找尋問題。隻要你提出問題,大多數人都會樂意解答你的疑問,你的疑問能吸引他人的注意力,進而獲得他們的鍾愛。同樣的,如果別人問你問題,你要盡可能地答複。換言之,如果你希望知道得更多,你首先必須付出更多。

追求良好的合作

合作是所有組合式努力的開始。一群人為了達成某一特定目標,而把他們自己聯合在一起。拿破侖·希爾把這種合作稱之為“團結努力”。

“團結努力”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三項因素是:專心、合作、協調。

如果一家法律事務所隻擁有一種類型的思想,那麼,它的發展將受到很大限製,即使它擁有十幾名能力高強的人才,也是一樣。錯綜複雜的法律製度,需要各種不同的才能,這不是單獨一個人所能提供的。

因此,隻是把人組織起來,並不足以保證一定能獲得創業的成功。一個良好的組織所包含的人才中,每一個人都要能夠提供這個團體其他成員所未擁有的才能。

幾乎在所有的商業範圍內,至少需要以下三種人才,那就是采購員、銷售員以及熟悉財務的人員。當這三種人互相協調,並進行合作之後,他們將經由合作的方式,而使他們自己獲得個人所無法擁有的力量。

許多企業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因為這些企業擁有的,清一色是銷售人才,或是財務人才,或是采購人才。就天性來說,能力最強的銷售人員都是樂觀、熱情的;而一般來說,最有能力的財務人員則理智、深思熟慮而且保守。這兩種人是任何成功企業所不可缺少的。但這兩種人若未能彼此互相發揮影響力,對任何企業,都不會發揮太大的作用。

即使你是“天才”,憑借自己的想象力,也許可以獲得一定的財富。但如果你懂得讓自己的想象力與他人的想象力結合,就定然會產生更大的成就。我們每個人的心智“都是一個獨立的”能量體,而我們的潛意識則是一種磁體,當你去行動時,你的磁力就產生了,並將財富吸引過來。但如果你一個人的心靈力量,與更多“磁力”相同的人結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個強大的“磁力場”,而這個磁力場的創造力量將會是無與倫比的。

在生活中,大家也許會有這樣的機會:假如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兩人交換的結果每人仍然隻有一個蘋果;但是,假如你有一個設想,我有一個設想,兩人交換的結果就可能是各得兩個設想了。

同理,當獨自研究一個問題時,可能思考十次,而這十次思考幾乎都是沿著同一思維模式進行的。如果拿到集體中去研究,從他人的發言中,也許一次就完成了自己一人需要十次才能完成的思考,並且他人的想法還會使自己產生新的聯想。

一加一大於二是個富有哲理的不等式,它表明集體的力量並不是單個累加之和。

經營者要善於激發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而不是隨意扼殺它們。

這種集思廣益的思維方法在當代社會已被普遍應用,它能填補個人頭腦中的知識空隙,和通過互相激勵、互相誘發,產生連鎖反應,擴大和增多創造性設想。一些歐美財團采用群體思考法提出的方案數量,比單人提出的方案多70%。

可見,一個好的創意的產生與實施,創業者光靠自身的力量和努力是不夠的,必須集思廣益,必須在自己周圍聚攏起一批專家,讓他們各顯其能,各盡其才,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作用。

如果沒有其他人的協助與合作,任何人都無法取得持久性的成就。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在某一方麵把他們自己聯合起來,建立在和諧與諒解的基礎上之後,這聯盟中的每一個人都將因此倍增他們的能力。

這項原則表現得最為明顯的應該是在老板與雇員之間保持完美團隊精神的工商企業。在有這種團隊精神的地方,你將會發現雙方麵都友善,企業自然繁榮。

Cooperation(合作),被認為是英文中最重要的一個單詞。在家庭事務中,在夫妻之間的關係中,在父母與子女關係中,“合作”這個詞,扮演了一個極重要的角色。由於這個合作的原則十分重要,因此,任何一位創業者如果不在領導才能中了解及運用這項原則,他將無法堅持太久。

因為缺乏合作精神而失敗的工商企業,比因為其他綜合原因而失敗的更多。通過研究,不難發現缺乏合作精神一直是各時代人類的一大災禍。為了更好的創業,走向成功和輝煌,良好有機的合作不可或缺。

采取雙贏的競爭策略

有這麼一則寓言故事。

一隻獅子和一隻狼同時發現一隻小鹿,於是商量好共同追捕那隻小鹿。它們合作良好,當野狼把小鹿撲倒,獅子便上前一口把小鹿咬死。但這時獅子起了貪心,不想和野狼平分這隻小鹿,於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拚命抵抗,後來狼雖然被獅子咬死,但獅子也深受重傷,無法享受美味。

試想一下,如果獅子不如此貪心,而與野狼共享那隻小鹿,豈不就皆大歡喜了嗎?

這個故事講述的道理就是人們常說的“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遊戲規則!

我們說,人生猶如戰場,但畢竟不是戰場。戰場上敵對雙方不消滅對方就會被對方消滅。而人生賽場不一定如此,為什麼非得爭個魚死網破、兩敗俱傷呢?

大自然中弱肉強食的現象較為普遍,這是出於他們生存的需要。但人類社會與動物界不同,個人和個人之間,團體和個體之間的依存關係相當緊密,除了戰爭之外,任何“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都是不利的。

當你在社會上行走時,建議你也采用“雙贏”的競爭策略。這倒不是看輕你的實力,而是為了現實的需要,如前麵所說,任何“單贏”的策略對你都是不利的,因為它必然會有這樣的結果。

除非對手是個軟弱角色,否則你在與對方進行爭鬥的過程當中,必然會付出很大的心力和成本,而當你打倒對方獲得勝利時,你大概也已心力交瘁了,甚至所得還不足以償付你的損失。

在人類社會裏,你不可能將對方絕對毀滅,因此你的“單贏”策略將引起對方的憤恨,成為你潛在的危機,從此陷入冤冤相報的循環裏。

在進行爭鬥的過程當中,也有可能發生意外的情況,而這會影響本是強者的你,使你反勝為敗!

所以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那種“你死我活”的爭鬥在實質利益、長遠利益上來看都是不利的,因此你應該采用“雙贏”的策略,彼此相依相存。

在人際關係上,注重彼此和諧與互助合作,麵對利益時與其獨吞,不如共享。

在商業利益上,講求“有錢大家賺”,這次你賺,下次他人賺,這回他多賺,下回你多賺。何必如此貪心?

總而言之,“雙贏”是一種良性的競爭,更適合於現代社會的相互競爭。不過,人在自己處於絕對優勢時常會忘記前麵那則寓言所描述的狀況,其最終的結果也必然是贏得淒慘。這種贏又有何意義?

決定成敗的十大要素

1.老板不要迷信

從哲學角度講,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鬥爭已經持續了幾千年,並且在漸漸走向唯物主義的勝利終點,與此同時,唯心主義的殘餘卻仍在作祟。

中國不少商人是很信神信鬼的。大凡開張慶喜,店裏免不了要請一尊財神。到廟裏燒香許願也是常事。不少人家裏有各種版本的算命預測之類的書籍,遇上重大決策,不翻一翻,捏算捏算,總也放不下心來。

最為時髦的,是對數字的迷信。綜合近年來中西合璧的情況,兆吉的數字包括:六、八等。這種看似毫無道理的迷信,卻有相當多的人相信,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這些數字真有那麼大的神效嗎?

我們就以“8”為例吧!“8”其實是一個平平淡淡並無任何意義的死數字。相信這個數字的吉凶意義並無科學根據。若是為了趕一下時髦,倒也沒有什麼。若是信得入神入化,弄得神魂顛倒,那還是很成問題的。因為,相信這一套的人,不能掌握自我命運,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嚴重缺乏信心,才會向神靈求助,希望得到保佑。迷信的氛圍,往往是陰冷的、低調的、悲觀的。

這種氛圍對於需要在商戰中拚搏的老板來講,是十分不利的。我們知道,現代商戰中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市場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要求我們目光敏銳、頭腦冷靜,任何情況下都能夠處變不驚、鎮定自若。這不僅需要經驗,更需要勇氣和自信,需要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如果我們把企業,把自己的前程把握在神仙鬼怪的手裏,我們總有一天會失去一切。

2.花錢要有節製

中國有些老板是很有錢,多得花不完,幾輩子也花不完,以至於要去吸毒,要比賽燒鈔票。不過,你想過沒有,是你的錢多?還是美國財團、日本財團的大老板錢多?當然你是小巫見大巫啦!可是,你什麼時候聽說過美國的大老板、日本的大老板比賽燒鈔票呢?隻聽說鬆下幸之助在著書立說,沒有聽說他在吸毒、燒鈔票。比賽燒鈔票,隻是說明中國的一些老板還不是資本家。真正的資本家是一台機器,這台機器會永不停止運轉,為了獲利而投資,投資而後獲利,周而複始,循環擴大。甚至個人的超級享受如豪華遊艇、私人飛機之類乃至資本家本人的健康、安全,也成了投資的一部分。資本的不斷膨脹就是資本家的享受。不如此,哪來今天的百億富翁,千億財團?你有這種境界嗎?如果有,你就不會有錢多了花不完的苦惱。

真正的解脫或者超越,是勇敢地投入人生,以各方麵的深入修養獲得積極的人生哲學。人生苦短,要做點有價值的事情,體驗到真正的人生意義,還真不容易,還真得抓緊進入角色,否則,轉眼數十年過去,斯人垂垂老矣,回首往事,若記憶裏隻有燒過多少鈔票之類的記錄,豈不太可憐了?

3.富貴不忘鄉親

為富不仁是最易激起中國人憤怒的行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解決溫飽問題後奔小康的中國平民,或許能夠容忍一個富豪階層的崛起,“紅眼病”或許隻是少數人的不平衡的心理,而不至於成為威脅新富階層的致命因素。但是,倘若為富且不仁,為所欲為,作惡多端,其人必定要為此付出加倍的代價。

這是一個不少商人至今仍不明白的道理。

一些老板以為,自己的萬貫家財是自己掙來的,與別人毫不相幹,自己願意怎麼花就怎麼花,別人管不著。於是他們豪賺、豪花、豪賭、豪嫖,真是揮金如土,似乎不這樣就不能表現自己的價值。至於說到什麼扶困濟貧,什麼讚助社會公益事業,什麼幫助左鄰右舍、親朋好友,那是與他們無緣的。

應當說,當代中國老板能夠脫穎而出,無論是在抗爭命運方麵,還是在掌握機緣方麵,確實有著與眾不同之處。但是,毫無疑問,中國當代老板階層又是我們所處的時代的產兒。試想,如果沒有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大發展,如果沒有體製轉軌時造成的大片肥沃的土壤,如果沒有國家出於發展經濟的需要而在所有製問題上采取的寬容政策,中國老板階層作為一個早已被曆史葬送的社會現象,是不可能獲得新生的。我們難道不應該感謝社會的恩賜?難道不應該對我們的社會盡一點義務?誠然,隻要是正道所得,自己掙的錢自己花,別人當然不能幹涉,也是合法的。但於情於理,是不是欠了點什麼呢?所以,請商人謹記,不要“為富不仁”。

4.賺的錢要幹淨

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商人,是在一種很特殊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由於體製改革剛剛起步,舊的體製被打破了,新的體製又未完全建立,市場既不成熟又混亂無序。國家的法律也很不健全,存在不少漏洞。利用這樣的特殊時機,確實有一些人出邪門,走偏鋒,投機倒把,吃黑吃白,結果大發橫財,一舉而成為大富大賈。

這給人一個錯覺,似乎在中國做生意,不走邪門歪道,是不能發大財的。所以,今天仍然有一些商人,不去鑽研正當的經營之道,而是琢磨鑽法律政策的空子,發一筆意外的橫財。什麼假冒偽劣,什麼走私販毒,隻要有大錢賺,就敢鋌而走險,以身試法。結果鋃鐺入獄,別說發財致富,人都給關起來了,甚至腦袋都玩掉了。

其實,不論在什麼社會,什麼時代,邪門歪道,觸律犯科,肯定是正當商人最忌諱的事。這不是什麼得不償失的問題。首先就涉及一個人對自我價值的評價,和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的確定問題。一個人隻要不自甘墮落,要在社會上堂堂正正地做人,其行為決不會故意與法律和其他社會規範作對,因為這會危及到正常的生活和人生的道路。我相信社會上絕大多數人是會這樣看問題的。不然,社會上的罪犯就不會隻是極少數。

經商要冒險,商人最不願意做的事也是冒險,除非必要,誰也不願意冒險。而在商場上,最大的風險,莫過於觸律犯科了。

5.“宰”人越多,死得越快

大家在生意場上滾打,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地幹,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賺錢,賺錢越多越好。但是,賺錢也有賺錢的道德。古人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講的就是賺錢的道德。除了少數奸商外,我看正正當當的商人對這個道德是能認同的。生意人都講職業道德,對社會當然有好處,對於生意人自己呢,也是很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