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商人求財心切,總幻想發一筆橫財,一舉而成為大款大富。隻可惜無橫財可發,於是乎,就在日常生意中搞一些見不得陽光的勾當。譬如對外地來的顧客,或者不懂行市的顧客,總要想法“宰他一刀”,有些人甚至不擇手段,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坑害顧客。這些人大概都有一個自欺欺人的想法:世界那麼大,來往顧客那麼多,“宰”了你一個,還有後來人。這樣的想法既可笑又可惡。世界是大的,但世界有時又很小。按照“80/20”法則,你的大部分銷售額是來自於一小部分常客。你“宰”了顧客,你的回頭客就會減少,“宰”人越多,回頭客就越少。世界上恐怕難得有上了當還不自知的人,遲早是要醒悟的。明白自己上了當的人,還會再上你的門嗎?若再上門就肯定是找麻煩來了。因此,貪圖近利,坑害顧客,不僅為國法所不容,還會自斷財路,真是害人又害已。
“宰”顧客易做死自己,“宰”自己的生意夥伴,那就更易做死自己。每一個生意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生意夥伴,要麼他從你進貨,要麼你從他那裏進貨,或者互相之間有某種服務關係。生意場好比一張網,你們也就是網上的結,完全是一種共存共榮的關係。若是貪圖近利,或者欺騙老客戶,或者乘某種有利的機會,從老客戶身上狠撈一把,或拖欠老客戶的貨款長期不還,甚至準備賴賬等等,你的生意就算做到頭了。對待生意夥伴必須始終抱著互惠互利的原則,自己要賺錢,也要讓人家有錢賺,生意才能長久做下去,這是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千萬不能利令智昏,連立足的東西都不要了。
6.別把自己累死
老板很忙,但究竟在忙什麼?這還是很有講究的。常見一些老板忙得不可開交,不管大小,事必躬親。一天下來,眼是花的,頭是昏的,思緒不能理順,反應也變得遲鈍起來。要明白,做生意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也是一項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要做好生意,不僅要有一定的經驗和知識,更要求頭腦清醒、反應靈敏。這樣,遇事才會有對策,決策時才會有好的點子,才能周密考慮問題而不致出錯。如果隻知道死作,整天疲於奔命,事務性工作都應付不過來,思考的時間都沒有,哪裏談得上出好點子,怎能周密決策?其結果多半是拾了芝麻,丟了西瓜,日常事務沒做好,還會痛失很多發財的機會。
可見,當老板是不能事必躬親的。最要緊的是會管理,善於安排和指揮員工完成經營事務工作,依靠他們的勞動來實現自己的意圖。也許你會講,我也並不想事事自己去幹,隻是本小利微,不能雇請更多的人呀!這肯定是一個實際問題,增加人手會增加開支,小店往往難以承受,但並非無法可想。一個辦法是提高店員的工作效率。適當的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能提高人的效率,這雖是老生常談,但卻百試不爽。不少店務工作是一陣陣的,時閑時忙,忙起來人少,閑起來人多。最好的辦法是利用社會服務,現在的城市也有一些社會服務可用,如搬運之類。一些突擊性事務,則可臨時請人,做完就算。
總而言之,老板的工作應有節奏,有彈性,有張有弛,達到忙而不亂,才會有長久的發展。
7.“頭腦發熱”的生意靠不住在中國最近的市場上,很有些年輕氣盛的商人,他們對自己眼熱的行當,不是朝三暮四、棄舊就新,就是吃著碗裏的,又扒著鍋裏的。什麼好做,就往自己的店裏攬什麼,舊的也不去,新的不斷來,規模越來越大,自己的特色卻沒有了。這就叫做四路出擊,主線不明。這恐怕是某些小有成就的商人的通病。他們好高騖遠,總認為自己是生意場老手了,沒有什麼生意不能做,沒有什麼生意做不成功的。
認為自己是一個萬能的生意人的想法,肯定是荒謬的,而且相當危險。當一個人頭腦發熱到如此程度,連諸如隔行如隔山、人不是萬能的這樣簡單的道理都不能明白的話,那麼,他的生意前程還會有好的結果嗎?
要記住,私營公司很少因市場不足而垮台,也很少因市場不足而不能發展的,問題多半出在經營不善上。因為在廣闊的市場上,你占有的市場份額實在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不必老擔心自己不能發展,不要以為多幾個項目就可靠了。
當然,如果你已經成為實力不可小瞧的大款,同時經營若幹個項目也是毫不奇怪的。我們中國的商界,已有這樣的叱吒風雲的大款。但不知你注意到沒有,一些精明的大款雖然項目很多,但仍然是散而不亂,主線分明,而且項目之間總有或多或少的聯係。這難道是偶然的嗎?
8.往錢多的地方擠,不往人多的地方擠
選擇生意行當,無論是對於第一次做生意的人,還是想改行的生意人,都是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第一次下海做生意的人,要選準一個行業,確實不簡單,沒有一定的眼光和經驗,不經過大量的調查和琢磨,沒有很好的自主之見,是極難一舉成功的。就是在生意場滾打了一段時期的人,到了要改換門戶,另起爐灶的時刻,也會踟躇不前,頗費周折。因為盡管他有一定的生意閱曆,但在新的選擇麵前,仍是一個門外漢。
這是一個難題!而且,要做生意就免不了要解決這樣的難題。但隻要謹慎行事,總是可以解決的。
最可怕的是,一些人選擇經營項目極為草率,不作細心考察,就輕率地把資本投下去,要不多久就賠了,結果又匆匆忙忙把餘資抽出來投向另一個行業。這種人說開張就開張,說關門就關門,東試西試,幹什麼都是淺嚐輒止,結果血本賠得差不多了,還是一事無成。更重要的是,每失敗一次,自己的信心就會減少三分,在人們心目中的信譽,也會減少三分。失敗的次數多了,成功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少。
這類人選擇行當並沒有自己的主見,要麼隨大流,哪裏熱,哪裏利潤高,就往哪裏擠。要麼看到某項生意投資少,經營難度小,不假思索,就匆匆切入。按說,這樣的選擇道理上都是不錯的。但是,遺憾的是,在你看來是不錯的選擇,在別人看來也差不了哪裏去。你可以進入,人家也可以進入。因此,在這些熱門生意中,競爭往往是非常激烈的。市場隻有那麼大,競爭的人多了,當然淘汰率也就高起來。如果你的競爭實力和技巧不怎麼樣,那淘汰對象當然非你莫屬了。
9.用變化的眼光看市場
經驗對於商人而言是十分寶貴的。一個人從對經商一竅不通,倒對商務很有閱曆,那可是極不容易的。他那一腦袋經驗知識都是金錢和心血換來的呀!所以,一般資深的商人都極看重自己的經驗。遇上什麼難題時,總習慣於用以前曾經成功的方法來解決。如果行市沒有大的變化,他那些方法常常成功。
但是在市場經濟社會中,情況瞬息萬變,新招怪招層出不窮。如果思想僵化,固守以往的經驗,就會停滯不前,甚至把自己的公司引入絕境。
在大公司,一個總裁不能解決問題,還可以把他換下來,另請高明,另用新法,問題總還可以解決。小商小店就不同了,老板總不能自己炒自己的魷魚。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觀念。但話是這麼說,真正做起來又不是件容易的事。當經驗在大腦裏越積越多,甚至形成一種思維定式時,他是很難用新眼光來看問題的,總習慣於用自己的價值標準和思維模式來評判情況。這就叫做墨守成規,叫做思想僵化。越是成功的商人,就越容易陷入這樣的困境,就越難適應新的環境。特別是當他有了一定的家產,就越趨向於保守。他得守住這來之不易的財產。經驗告訴他,這就不能標新立異,還是經驗可靠,外邊新的東西對他來說是可怕的和充滿風險的。
要避免這種情況,首先,要學會以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和價值標準來看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經常提醒自己,世界這麼大,變化這麼快,自己原來的那一套怎麼夠用呢?這種自省對於保守的人來說,也許是困難的,甚至自覺滑稽可笑。但經常這麼做會十分有效。
其次,經常反思前一段的經營,看看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失誤,是不是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這樣做,並不是叫你去後悔,而是要你明白一個道理:任何成功的經驗都是有缺陷的,不值得固守不變。
再次,多看書看報看電視,多接受各種各樣的新信息,多聽聽別人的不同意見。這樣可以啟迪你的思維,啟發你用一種全新的眼光來看問題。
最後,經營決策時,不要過於患得患失,不要老是想萬一賠了怎麼辦。生意場本來就是有賺有賠的,老怕賠還怎麼開拓進取?不敢擔風險,是成不了大器的。
10.活到老,學到老
在一個規範化的市場經商,沒有過硬的本事是難以立足的。我們都知道資本家有錢,但殊不知貨真價實的資本家還很有本事。什麼是資本家?資本家就是運作資本的專家。沒有豐富的經驗,沒有一套理念和本領,沒有過人的膽識,沒有幾分天賦,又怎能過關斬將,擊敗無數競爭對手,進而成為專家呢?又怎能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進而成為百萬富翁,甚至億萬大亨呢?想想其中的道理,想想前方決不會一帆風順的經商之路,我們怎能掉以輕心呢?
遺憾的是,絕大多數的經商新手,大都是無藥可救的樂觀主義者。他們把經商看得簡單又簡單,把前途看得美妙又美妙,整天都算計著我會怎樣怎樣賺錢,賺了錢又將如何如何花得有滋有味。就是沒有想到還可能有賺不到錢的時候,甚至有破產的一天,相應地,在經營上也是自以為是,盲目蠻幹,非到碰得頭破血流才肯自覺。這種人別說成大器,眼下就是十分危險的。
哪怕你已經下海多年,已經是一個資深的私營老板了,但你的經驗也是有限的,不懂的地方仍然多得很。因為,市場是千變萬化的,很多新情況,像市場行情的變化啦,競爭對手的新情況啦、新貨源啦、新碼頭啦等等,可能都是未知數,你怎能固守經驗而不重新適應呢?經驗證明,有時地道的門外漢,反而比半通不通的人更容易進入角色。這是因為,門外漢沒有經驗,往往很謹慎,注意虛心學習。而有了一定經驗的人,反而容易自以為是,這樣就難得進步了。
總之,不論是初出茅廬的新手,或者是久經沙場的老將,要在風雲變幻的市場上生存發展,要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最大的忌諱,就是自以為是,不懂裝懂!
經營成功的十大規則
做成任何一件事情,關鍵是要掌握規則,隻要將規則吃透,爛熟於心,就像寶刀在手,自然削鐵如泥。
美國零售大王沃爾頓出身貧寒之家,在他求學期間,學費與生活費都要靠自己打工支付。
1945年退伍後,他即從小市鎮本頓維爾經營零售業開始其創業生涯。經過幾十年鍥而不舍的奮鬥,他終於建立起全球最大的零售王國——沃爾瑪公司。薩姆·沃爾頓也被1985年10月出版的《福布斯》雜誌列為全美第一富豪。到1998年,沃爾頓家族的總資產已達480億美元,名列世界第二。
沃爾頓的成功,是他勤奮的結果,更是化經營之道於普通的商業運作之中的傑作。在將近50多年的時間裏他始終在探索和總結經營之道,並將其運用於自己的商業實踐之中。零售是如此的普通,街頭巷尾隨處都在零售,而沃爾頓卻靠它贏得了他的輝煌和他所要的一切。在晚年,沃爾頓將畢生的心血加以歸納總結,得出了他的十大規則,成為商界一枝盛開的奇葩。
這十大規則就是:
規則1:敬業
要比所有人更相信這一條。我想我正是通過工作中的絕對熱情來克服身上的每一個缺點。我不知道你是否生來就有這種熱情,或者可以後天學會,但我知道你需要它。如果你熱愛工作,你每天就會盡自己所能力求完美,而不久你周圍的每一個人也會從你這裏感染這種熱情。
規則2:與所有同事分享你的利潤,把他們視為合夥人
作為回報,他們也將把你當作一位合夥人,最終你們將創造出超乎想象的業績。如果你願意,仍然可以保持對公司的控製權,但應當以合夥製的精神來扮演一個公仆式的領導角色。鼓勵你的同事們持有公司的股份,將股權打折賣給他們,承諾退休後給予股票,這是我們曾做過的最好事情。
規則3:激勵你的合夥人
僅有金錢和所有權是不夠的,每天要想一些新的、較有趣的辦法來鼓勵你的合夥人,如設置高目標,鼓勵競爭,並且進行評分。獎勵要豐厚,如果招式已變得乏味,可以進行相互得益的交流以推陳出新。讓經理們互相調換工作以保持挑戰性;讓每個人都相互調換工作以保持挑戰性。
規則4:交流溝通
盡可能地同你的合夥人進行交流,他們知道得越多,理解就越深,對事物也就越關心。一旦他們開始關心,什麼困難也不能阻攔他們。如果你不信任自己的同事,不讓他們知道事情的進程,他們就會知道你沒有真正把他們看做合夥人。情報就是力量,你把這份力量給予你的同事後得到的益處將遠遠超出消息泄漏給競爭對手所帶來的風險。
規則5:感激你的同事為公司所做的每一件事
支票或股票可以收買某種忠誠,但所有的人都喜歡得悉某人感謝我們為之所做的工作的感激之情。我們喜歡經常聽到這種感謝,特別是當自己做了某項引以為自豪的工作時。任何東西也不能替代幾句精心措辭、適時而真誠的感激言辭,它們不花一分錢,但卻珍貴無比。
規則6:成功要大肆慶祝,失敗則不必耿耿於懷
不要對自己過於嚴肅,盡量放鬆,這樣你周圍的人也會放鬆,充滿樂趣,經常地顯示出激情。當一切不幸失敗時,穿上一套戲裝,唱一首傻嗬嗬的歌曲,其他人也會跟著你一起演唱。不要在華爾街上跳草裙舞,這已經有人幹過了。設計出你自己的新噱頭。所有這一切將比你想象到的更重要、更有趣,而且它會迷惑對手:“我們何必過於認真對待沃爾瑪公司的那些蹩腳樂師呢?”
規則7:傾聽公司中每一位員工的意見,並要想方設法廣開言路
第一線的員工——真正與客戶進行交流的人們——才是唯一知道實際情況的,你要盡量了解他們所知道的事情。這實際上也是全麵質量管理的內涵。為了在組織中下放權力,激發建設性意見,你必須傾聽同事們試圖告訴你的一切。
規則8:要做得比顧客期望的更好
如果你這樣做了,他們將成為你的回頭客。給予他們所需要的,並在此基礎上再增加一點什麼,讓顧客知道你感激他們。妥善處理你的過失,要誠心道歉,不要找借口。第一家沃爾瑪商店標牌上寫著兩個最重要的詞“保證滿意”,這標牌一直豎立著,它們見證了所有的這一切變化。
規則9:比對手更好地控製費用從這裏你總能找到一種競爭的優勢。25年以來——早在沃爾瑪公司成為全國最大的零售商之前——在我們這個行業中,我們的開支費用與銷售額之比就一直位列最低。如果是高效營運,你可以犯很多不同的錯誤而依然能恢複元氣。但如果運作效率低下,那麼你可能顯赫一時,最終卻會敗北。
規則10:逆流而上,另辟蹊徑,藐視傳統的觀念如果每個人都在走老路,而你選擇一條不同的路,那你就有絕對的機會。但你要做好準備,許多人會來動搖你,告訴你路走錯了。我猜想,在我一生中聽得最多的莫過於這樣一句話:在一個超過五萬人口的城鎮,一家折扣商店是難以長久維持的。
以上是一些十分平常的規則。有些人甚至會說過於簡單了,但其艱難之處,即真正的挑戰在於,你要不斷地想出辦法來執行這些規定。你不能墨守成規,因為周圍的事物總在變化,若要成功,你不得不走在這些變化的前麵。
沃爾頓的十大規則在商界享有盛譽,每個步入商界有意創一番大業的人,首先就應該了解這十大規則,並在實踐中反複體會,自然就會漸入佳境,有所作為。
向年輕人學習
人上了年紀,身子骨發硬,手腳不好使了。這時他們大都退出了競爭,處在休閑狀態,生命向上的期待就沒有了。生活變得隨遇而安。思想也已失去了創造的活力,變得故步自封。人生處在消極而保守的位置上,這是對老年現象的負麵描寫。但老年並非都是這些短處,老年也有老年的長處。他們經驗豐富、閱曆深厚、有見識、有城府、知道世事艱辛。對社會和他人有較深的理解。尤其當他們具有某種專業知識和技能時,更會因為長久的訓練、工作、研究和修煉而技藝精湛,堪稱曠世財富。而且老年人的韌性和智謀更是少壯年輕人所不及的。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就把老人與海合而為一。老人是海,海即老人:浩瀚、繁複,充滿不息的韌性。這是對老年的讚美。的確有很多如此這般的老人,閃耀著生命卓越的光輝。
但是,不管對老年現象如何看待,有一個事實是很明確的,即生活永遠都在變化。一個人如果跟不上時代潮流的變化,他(或她)就會被生活的潮流衝擊到遭淘汰的位置上,個人也會失去對生活的新鮮、獨到和富有活力的感知能力。老年人就麵臨著這種被生活全麵淘汰的危機感。因為,隨著曆史生活的變化,老年人的舊經驗、舊知識、舊的價值觀正在被生活所淘汰。時代不同了,社會時尚不同了,舊的知識、舊的眼光必然不能適應新生活的挑戰。老年人正是這種新生活革命的對象之一。而且正因為這種十分自然的落伍,老年人和青年人已經形成了一種代溝,如果不去化解它們,便會達到不可逾越的地步。生活中,事實上就存在著這種不可逾越的代溝。從個人生理和心理的素質成熟度來看,老年人也會自視甚高,在他們眼裏,年輕人十分膚淺,頭腦簡單,不知道人情世故和進退深淺,也不知道世事艱難。因為這種幼稚,會加深老年人對年輕人新潮生活的反感。加之自己的資曆、地位、身份,老年人更容易觀念性的和習慣性的看不起年輕人。這加深了代溝的距離,也妨礙了老年人從年輕人中受益。
年輕人雖然有諸多短處,但至少有一點是讓人羨慕的。那就是他們代表了時代的潮流,充滿活力、朝氣和上升的衝勁。他們代表了這種正在變化著的新生活的方向,正在形成一種新的圭臬。所謂風流代代不相同。這便是年輕人的優勢和不可戰勝之處。就這一點而言,再多的舊知識、舊經驗、舊資曆也買不回哪怕一點點這種新的東西。而且對老年人來說,亟須根據生活的變化,來進行知識更新、經驗更新和價值觀的更新。這樣才能將他們的舊知識、舊經驗、舊技能重新轉化出來,為新的生活服務,為處在新的曆史環境中的自我服務。在知識更新一日千裏的知識經濟時代,這種人生素質的再造更顯得刻不容緩。惟有如此,人們才能在變化了的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保持生活的新鮮感和創造活力。
相比較而言,講明這個道理比較容易,在行為上做到那樣,就不是很容易的了。這既有心理方麵和情緒方麵的原因,也有觀念、認知和習慣方麵的原因。一個飽積經驗和學識的老人,向年輕、簡單的青年人學習是比較難的。一個身份顯赫、飽經滄桑的長者,更不太可能向那些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毛頭青年彎下腰學習。而且大多數人意識不到這種代溝的負麵差異,意識不到自己落伍的距離。就是意識到了,也無法超越,懶得超越,這成為老年人意識的死角。
一個優秀的人,不應該安於這種代溝的距離,望洋興歎時代的變化和自己的落伍。而應該不斷跟上時代的進步和變化,知識不斷處在更新中,心態與前衛潮流保持一致,善於向青年人學習,觀賞他們,分析他們,和他們融合在一起,接受生活浪潮的衝擊。一個人做到這樣,實際上便超越了年齡和生理的限製,他的精神就會永遠處在年輕的狀態中,甚至他的肉體也永遠洋溢著年輕的活力。這樣的人,才能夠和永遠年輕的生活聯袂進發,深入曆史和命運的微妙中。那些擁握政權的人、學者、藝術家、科學家、宗教家及其他一些渴望價值創造、知識創造、藝術創造、生命創造的人和知識分子,更應該高度覺悟地保持這種青春的心態。這樣,才能使自己勝駕人生之舟,永遠出沒在社會、曆史、人生的價值創造前沿,葆有生命不謝的青春。
提醒自己,向年輕人學習。彎下自己高貴的老年身軀,向孩子們學習。真心實意地學到實處、深處,不負生命倔強的存在。向年輕人學習,親近他們,與他們認同,與他們的文化、藝術和生活認同。讓自己永遠處在生活的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