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菴曰。古人入室。先令掛牌。各人為生死事大。踴躍來求決擇。多見近時無問老病。盡令來納降欵。有麝自然香。安用公界驅之。因此妄生節目。賓主不安。主法者當思之。
決擇
決擇深奧。啟悟真源。
降欵
輸誠盡敬之貌。
萬菴曰。少林初祖。衣法雙傳。六世衣止不傳。取行解相應。世其家業。祖道愈光。子孫益繁。大鑑之後。石頭馬祖皆嫡孫。應般若多羅懸讖。要假兒孫腳下行是也。二大士玄言妙語。流布寰區。潛符密證者。比比有之。師法既眾。學無專門。曹溪源流。派別為五。方圓任器。水體是同。各擅佳聲。力行己任。等閒垂一言。出一令。網羅學者。叢林鼎沸。非苟然也。由是互相詶唱。顯微闡幽。或抑或揚。佐佑法化。語言無味。如煑木劄羹。炊鐵釘飯。與後輩咬嚼。目為拈古。其頌始自汾陽。暨雪竇宏其音。顯其旨。汪洋乎不可涯。後之作者。馳騁雪竇而為之。不顧道德之奚若。務以文彩煥爛相鮮為美。使後生晚進。不克見古人渾淳大全之旨。烏乎。予遊叢林。及見前輩。非古人語錄不看。非百丈號令不行。豈特好古。葢今之人不足法也。望通人達士。知我於言外可矣。
懸讖
上遠也。下。將來之事也。達磨大師。得法後。問般若多羅雲。當往何國而作佛事。師曰。汝雖得法。未可遠行。且止南天。待吾滅後。六十七歲。當往震旦說大法藥。直接上根。慎勿遠行。衰於日下。又問。彼有大士。堪為法器否。千載之下。有留難否。師曰。汝之所化。獲菩提者。不可勝數。吾滅度後六十七載。彼國有難。水中文布。善自降之。汝至時勿住彼國唯好有為功德。不見佛理。聽吾偈曰。路行跨水復逢羊。獨自悽悽暗渡江。日下可憐雙像馬。二株嫩桂久昌昌。又雲。一百五十年。有小難。聽吾偈曰。心中雖吉外頭凶。川下僧房名不中。若有毒龍生武子。忽逢小鼠寂無窮。又曰。卻後林下見一人。當得道果。聽吾偈曰。震旦雖濶無別路。要假兒孫腳下行。金雞解啣一粒粟。供養十方羅漢僧。謂首句。即道一也。次句乃石頭也。第三句。即南嶽讓。讓乃金雞縣人。第四句。頌馬祖。祖是四川什邡縣羅漢寺僧。嗣南嶽之法故爾。謂達磨懸讖石頭南嶽為曹洞臨濟之宗祖也。
密證
明教曰。密也者。非不言而暗證也。真密也註。外傳信衣。內授密證。乃吾佛祖真實秘密之法也。
比
每也往也。
顯微下
謂妙音幽微。玄宗淵奧。語言文字。有所不能形容矣。故至理絕言。非言可及。雖雲道本無言。非言不顯。謂真心離相。即諸相而顯真心。至理絕言。假微言而昭彰至道也。
抑揚
縱奪之義。
炊
音吹。爨也。
雪竇
明州雪竇重顯禪師。遂州李氏子。嗣智門光祚禪師。一日示眾雲。三分光陰二早過。靈臺一點不揩磨。貪生逐日區區走。喚不回頭怎奈何。
汪洋
廣有之貌。
渾淳
清濁未分也。
萬菴曰。比見衲子。好執偏見。不通物倩。輕信難迴。愛人佞己。順之則美。逆之則疎。縱有一知半解。返被此等惡習所蔽。至白首而無成者多矣(已上並見智林集)。
萬菴曰。叢林所至邪說熾然。乃雲戒律不必持。定慧不必習。道德不必修。嗜慾不必去。又引維摩圓覺為證。贊貪瞋癡殺盜淫為梵行。烏乎。斯言豈特起叢林今日之害。真法門萬世之害也。且博地凡夫。貪瞋愛慾。人我無明。念念攀緣。如一鼎之沸。何由清冷。先聖必思大有於此者。遂設戒定慧三學以製之。庶可迴也。今後生晚進。戒律不持。定慧不習。道德不修。專以博學強辯。搖動流俗。牽之莫返。予固所謂斯言乃萬世之害也。惟正因行腳高士。當以生死一著辨明。持誠存信。不為此輩牽引。乃曰此言不可信。猶鴆毒之糞。虵飲之水。聞見猶不可。況食之乎。其殺人無疑矣。識者自然遠之矣(與草書堂)。
維摩
經雲。大乘菩薩。入諸淫舍。示欲之過。雖有妻子。常修梵行。
圓覺
經雲。一切障礙。即究竟覺。乃至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為梵行。此大權聖人示跡利生。而外道邪人。以此誑人。濫膺恭敬。
貪瞋癡
引取無厭曰貪。又愛欲也。由愛心計著而發也。怒心之盛曰瞋。又剛烈也。由心氣相作而發也。然心屬火。氣屬金。心火轉氣。金轉剛故也。迷惑無知曰癡。又愚昧也。由輕慢恃己而發也。
火天大有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