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
鼎州德山宣鑑禪師。簡州周氏子。嗣龍潭崇信禪師。南嶽下四世也。
音首座曰。古之聖人。以無災為懼。乃曰。天豈棄不糓乎。範文子曰。惟聖人能內外無患。自非聖人。外寧必內憂。古今賢達。知其不能免。甞謹其始。為之自防。是故人生稍有憂勞。未必不為終身之福。葢禍患謗辱。雖堯舜不可逃。況其他乎(與妙喜書)。
古之聖人
司馬光曰。楚莊以無災為懼。曰。天豈棄不糓乎。
不糓
不善人也。亦是謙詞。
謗辱
堯有不慈之心。舜有不孝之過。
堯舜
翊善傳聖。曰堯。仁盛聖明。曰。
萬菴顏和尚曰。比見叢林。絕無老成之士。所至三百五百。一人為主。多人為伴。據法王位。拈槌豎拂。互相欺誑。縱有談說。不涉典章。宜其無老成人也。夫出世利生。代佛揚化。非明心達本。行解相應。詎敢為之。譬如有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烏乎。去聖逾遠。水潦鶴之屬。又復縱橫。使先聖化門。日就淪溺。吾欲無言可乎。屬菴居無事。條陳傷風敗教為害甚者一二。流布叢林。俾後生晚進。知前輩兢兢業業。以荷負大法為心。如氷淩上行。劍刃上走。非苟名利也。知我罪我。吾無辭焉(智林集)。
不涉典章
孟浪之談。取笑傍觀也。作事輕率。曰孟浪。
妄號帝王
楞嚴經雲。譬如有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也。今謂。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妄稱有道。欺罔聾俗。切取聲利。以自斷送。詎可救乎。葢聖賢貴真正難聞。豈凡夫而可妄稱哉。
水潦鶴
阿難至竹林中。聞有比丘。誦法偈曰。若人生百歲。不見水潦鶴。不如生一日。而得覩見之。阿難聞已。慘然歎曰。世間眼滅。何其速乎。煩惱諸惡。如何便起。違返聖教。自生妄滅。無有慧明。常處癡暗。永當流轉生死。便語比丘。此非佛語。不可修行。汝今當知。二人謗佛。一雖多聞。而生邪見。二解深義。顛倒妄說。有此二法。為自毀傷。不能令人離三惡道。汝今當聽。我演佛偈。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知。爾時比丘。即向其師而告之。師曰。阿難老朽。言多錯謬。不可信矣。汝今當依前偈而誦。阿難後聞。比丘復誦前偈。問其故。答言。吾師告我。阿難老朽。言多虗妄。汝可依前而誦。阿難思惟。彼輕我言。或受餘教。即入三昧。推求勝德。不見有能回挽彼意。作是念言。異哉異哉。不復正也。當墮三塗。文出阿育王傳。
屬菴
上音祝。值遇也。
條陳
上。目也。下。設也。謂布列條章。陳設法度。以救末法之弊也。
兢業
兢競。戒謹也。履薄氷而懼陷。業業。恐懼也。蹈劍刃而恐傷。
知我
孔子作春秋。以寓王法。其大要皆天子之事。知孔子者。謂此書之作。遏人欲於橫流。存天理於既滅。為後世慮至深遠也。
罪我
罪孔子者。以謂無其位。而托二百四十二年南麵之權。使亂臣賊子禁其欲。而不敢肆。則慽矣。
萬菴曰。古人上堂。先提大法綱要。審問大眾。學者出來請益。遂形問答。今人杜撰四句落韻詩。喚作釣話。一人突出眾前。高吟古詩一聯。喚作罵陣。俗惡俗惡。可悲可痛。前輩念生死事大。對眾決疑。既以發明未起生滅心也。
杜撰
上。塞也。下。造也。述也。言不通古法。而自造也。如杜光庭。假佛經而作道經也。
萬菴曰。夫名行尊宿至院。主人陞座。當謙恭敘謝。屈尊就卑。增重之語。下座同首座大眾。請陞於座。庶聞法要。多見近時相尚。舉古人公案。令對眾批判。喚作驗他。切莫萌此心。先聖為法忘情。同建法化。互相詶唱。令法久住。肯容心生滅興此惡念耶。禮以謙為主。宜深思之。
萬菴曰。比見士大夫。監司郡守入山有處。次日令侍者取覆長老。今日特為某官陞座。此一節猶宜三思。然古來方冊中。雖載皆是士大夫。訪尋知識而來。住持人因參次略提外護教門。光輝泉石之意。既是家裏人。說家裏兩三句淡話。令彼生敬。如郭公輔楊次公訪白雲。蘇東坡黃太史見佛印。便是樣子也。豈是特地妄為。取笑識者。
方冊
以竹為紙。書載典章。合而成帙曰方冊。
東坡見佛印
佛印了元禪師。一日與學徒坐次。東坡詣金山。值佛印入室。師雲。此間無坐處。坡雲。借師四大作禪床。師雲。老僧有一問。道得即坐。道不得。即輸腰間玉帶。坡即解帶置案雲。請師問。師雲。老僧四大本空。五陰非有。汝向甚麼處坐。坡無語。印召侍者。留下玉帶。永鎮山門。以衲衣酬之。坡作賦雲。病骨難堪玉帶圍。鈍根仍落箭鋒機。會當乞食歌姬院。換得雲山舊衲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