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火火媽在博客日記裏寫道——
榮譽感是人追求名譽、聲望的一種情緒體驗。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有多個層次的需要,榮譽就是人們的一種精神需求。而虛榮心則是對榮譽感的扭曲,是榮譽感不正常的發展。虛榮心對孩子的危害極大,對於小學生的虛榮心理,家長重在疏導,硬逼和強壓除了使孩子的心理問題更糟糕之外,別無是處。當發現孩子有虛榮心理時,首先積極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這是心理疏導成敗的關鍵元素。然後再針對具體情況,誘導孩子認識世界,培養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尊心,克服虛榮。再有,家長要注意言傳身教,積極幫助孩子樹立正麵典型,用榜樣的力量來實現教育的目的,例如可以從名人的傳記、名人名言中,以那些腳踏實地,不圖虛名、努力進取的英雄人物、社會名人、學術有為的人中選取榜樣,或就地取材,從本校甚至從本班,找出典型,鼓勵孩子向這些典型的同學學習,做一個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人。
吃虧也是一種福
火火媽在論壇裏看到了一位家長的求助帖——
小時候,爸爸媽媽教育我時常說吃虧是福,不懂得吃虧的人早晚要真吃虧;長大以後,老師也說過吃虧是福;到了單位,上級領導培訓時也講吃虧是福。講得我耳朵快長繭子了,也沒覺得吃虧帶來了什麼福。
等到自己有了女兒,遇事隻要覺得女兒吃虧了,就會親自出馬替她找回來,同時還時不時當著孩子的麵宣揚,就是不能被人欺負,吃了虧不言語,那人家還不天天欺負你呀!咱不欺負人,但也絕對不被人欺。
就在這種環境下,女兒漸漸長大,她四五歲時,我就發現孩子變得很霸道了,幼兒園的小朋友、街坊鄰居的小孩,都被她欺負遍了,每次她闖了禍回家,我都會嚴厲地批評她,還要去給人家賠禮道歉。可是,不管我怎麼教育也沒用,過幾天她又欺負人了,屢教不改,上了小學之後更甚,在班裏因為霸道所以人緣特別不好,沒有同學願意和她親近,為這老師也沒少請家長。難道我當初的堅持,真的錯了嗎?請大家幫幫我。
火火媽想,自己也曾對兒子說過類似“吃虧是福”之類的話,並且她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兒子在班裏一直很吃得開,老師也很喜歡他。看著眼前這位媽媽的牢騷,火火媽不禁想起前不久看到的另一篇家長日記——
兒子小時候性格非常溫和,就沒有看到過他主動和別人爭嘴打架。幼兒園時代,經常看到他被鄰家孩子追得滿院子狂奔。從幼兒園回家,經常臉上、脖子上、手背上帶著些許傷痕回來,但他從來都說沒關係,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問起是誰幹的,他的小臉上會流露出一副打死也不說的神情,幾次以後我們也不再問了。起初我們認為他是有些懦弱,可到上小學以後發現,這是他的生存智慧。首先,因為他不主動惹事而得到了很多朋友,大家和他在一起感到很安全。經常碰到一些同學的家長說起來,讓他們家孩子和他一起玩,真的很放心。聽到這樣的話,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孩子有自己的應對策略。細細思量,的確,像他這樣比較溫和的孩子,不崇尚武力解決問題,不去惹麻煩,遠離讓他感到有危險可能的環境,這不是一種很聰明的生存智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