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傳家要傳打不垮的好心態 (3)(1 / 3)

“家長還要教育孩子看待事物時要看到它積極的一麵,不應一味地悲觀失望,要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多鼓勵他,解決他心中的困惑,隻有這樣孩子才能輕裝前進,保持樂觀。當他不高興時,可以幫助他盡量忘記不愉快的事,微笑麵對生活。”

“每個人都會有喜怒哀樂,所以也要允許孩子生氣,允許他表達自己的憤怒和委屈,允許他為了發泄情緒而哭一會兒,而不能意味一味地要求孩子時時保持快樂的心情。”

“父母要為孩子創造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如帶孩子一起到鄰居家串門,邀請孩子的朋友來家裏做客,讓孩子在適當的時候去同學家、鄰居家玩等。帶領孩子參加一些其感興趣的活動,讓孩子在與同伴的遊戲、遊玩中獲得樂趣。”

“要相信孩子,給予鼓勵和支持,教育孩子學會樂觀地麵對人生。”

“有些孩子很固執,不肯輕易表達或者無法確切地表達自己的心境,這時,父母應想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拿出他平時最喜歡的玩具,圖書,把他的小夥伴請到家中與其一起玩;或帶孩子去動物園、郊外散步。這些新穎、強烈的刺激無疑會分散孩子的注意,使其在獲得新的樂趣的同時,自然忘掉過去的不愉快。”

“培養樂觀情緒的7點智慧:1)越擔驚受怕就越遭災禍;2)即使處境危難也要努力發現積極因素;3)以幽默的態度來接受現實中的失敗;4)既不要被困境困擾,也不要幻想出現奇跡;5)不管多麼嚴峻的形勢向你逼來,你都要堅持必勝的信念;6)多接近樂觀的人,接受正麵的影響;7)悲觀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克服。”

……

奶奶離開了我們

奶奶生病去世了,火火接連哭了好幾天,眼睛都是腫的,在學校的表現自然也受到了影響。火火媽看著兒子,又難過又擔心,不知道該如何調解孩子的情緒。畢竟,從火火出生到現在,他還從來沒有經曆過與親人的生死之離。

有朋友給火火媽出主意:“就對孩子說,奶奶睡著了唄!孩子這麼小,哄哄他就好了,慢慢地也就忘記了。”

“七歲的孩子,又不是兩三歲,欺瞞是沒有作用的。”火火媽否定了朋友的建議,可是應該如何去做,她還是無從下手,隻好打電話去請求張老師的幫助。

“火火最近的情緒波動確實很大,好幾次上課都趴在桌子上,沒有一點精神。我正準備和他聊聊呢。”張老師說。

“我們家長能怎麼做呢?”火火媽急切地問。

張老師叫火火媽稍等片刻,去整理一些之前搜集過的資料和有此經曆的家長的開導心得,用郵件發給她。

【家長備課】教孩子正確麵對死亡

張老師的郵件內容——

孩子在每個年齡階段,對於“死”都有不同的理解。3歲之前,孩子對於死亡,表現為一種分離的焦慮,他不懂得死亡的意義,而3~7歲的兒童理解的“死亡”,則是躺下不動、不呼吸,不能辨認“生”與“死”是無法共存的,常認為死亡是可逆的、暫時的,就像卡通片一樣,還常將死亡與睡著或旅行相聯係,有時會害怕睡覺。和這個年齡段孩子談論死亡的話題,不能像對小孩子那樣用“他走了”、“他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之類模糊的回答來敷衍,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知道,物體是永遠存在的,離開了還會回來,不會主動地意識到死亡是一個生命的終結,是完全的消失,所以這樣的回答隻會讓他更加焦慮,增加留戀感,期待著死去的人還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