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張老師說,“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家長可以借用期望效應,多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告訴他他能行。當孩子付出努力時,要不失時機地多給予他肯定和讚揚。而且,在讚揚孩子的時候,要就具體某件事情而讚揚,讚揚的話也要具體,比如說在讚揚孩子學習認真時,不能隻跟他說‘你學得真好’,而是要告訴孩子‘今天確實不錯,我一直看著表,你今天學習了兩個半小時。’孩子聽了會從心底感到高興和激動,他們會覺得爸爸媽媽真是無微不至,連這些方麵都注意到了,這就會使他從心底得到鼓舞,也更利於形成自信。”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要利用‘期望效應’多多暗示鼓勵。”火火媽在下麵一邊聽,一邊舉一反三地記錄著,“不要總是拿孩子的短處與其他孩子的長處相比較;要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長處,大膽激勵;在家中設計一些孩子通過努力就能夠實現的小目標,讓孩子在完成任務後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讓他在心裏感知自己是行的……”
每個孩子都能沒來由的快樂
火火媽到學校接火火放學,看見一個個孩子陸陸續續地從校門口走出來,有的瘋跑著奔向來接自己的爸爸媽媽,有的則三五成群邊說邊笑地走著,一張張稚嫩的笑臉從火火媽眼前經過。不一會兒,就看見兒子蹦蹦跳跳地朝自己走過來。
回家的路上,小家夥不停地和媽媽說著學校發生的事情,說到高興的地方還手舞足蹈起來,還要給媽媽來個“現場表演”。火火媽愛憐地望著兒子因為興奮而變得紅撲撲的小臉蛋,不由得從心底滋生出一絲羨慕的情緒來——少年不識愁滋味,能如此簡單地快樂著,真好!
晚上,火火媽寫了幾句簡單的日記:“每個孩子都能沒來由地快樂,以成人的眼光來看,這種快樂顯得彌足珍貴,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看著兒子快樂地笑、快樂地鬧,突然很想回到小時候……”
寫好日記打開電腦,火火媽看到了下麵一段話:
“快樂的情緒可以使人在不愉快的環境下找到快樂,可以令人輕鬆地化解一些尷尬,以積極的心態來麵對生活。快樂的人,不單自己快樂,還會將這種良好的情緒傳染給周圍身邊的人,使別人同樣感受到快樂。可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給孩子增加了無形的壓力,或是忽視孩子心靈的豐腴。因此,很多孩子便提前進入了心事重重的年紀,有些則顯出超乎年齡的成熟、滄桑感,完全沒了童真和童趣。作為家長,真的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把快樂的情緒、樂觀的心態還給孩子。”
【家長備課】培養孩子的樂觀心態
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呢?
火火媽把此疑問“扔”到了常去的論壇裏,等著“不勞而獲”地收集大家的點子。自然,熱心的家長網友是不會令火火媽失望的。
“因為孩子的情緒受父母的直接影響,因此,父母在培養孩子時應以身作則,或通過其他的方式來教育和引導孩子正確地對待困難和挫折,要盡量保持樂觀自信,做個樂觀豁達的人。”
“樂觀的心態跟孩子本身的性格特征有很大的關係,但還是可以培養的,尤其在孩子年齡尚小的時候。家長無論多忙,都要留足陪伴孩子的時間,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關愛,他自然就能有個樂觀的好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