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傳家要傳打不垮的好心態 (2)(2 / 3)

2.可以就孩子嫉妒的問題跟孩子談談心,讓他站到被嫉妒的孩子角度考慮,想一想如果自己是那個被嫉妒的小朋友,受到這樣的嫉妒,是不是非常委屈。通過讓孩子換位思考,令他主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3.教育孩子在班上給自己尋找追趕的榜樣,看到別人的長處。讓孩子明白,嫉妒是於事無補的,要想自己趕上別人,就要靠自己的奮進努力。

4.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和評價別人,客觀地、實事求是地進行比較,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取長補短。

5.多陪陪孩子,多帶孩子出去玩,增長他的見識,培養他對新鮮事物的興趣,讓他陶醉在自己的樂趣當中,不知不覺地忘記與他人作比較。

媽媽相信你能行

今天,火火媽到學校裏參加了一場名為《相信孩子,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家長討論會。會上,張老師先給家長講了一個故事——

有個學生各科學習成績都很一般,唯有物理相當出色。原來,他曾從同學那裏聽說物理老師對其他教師說他懂事、做事穩妥。為了保住自己在物理老師心目中的好印象,也為了報答物理老師對他的愛意,他從此在物理課上表現得積極主動,回到家後首先完成的是物理作業。

聽完了故事,眾家長紛紛陷入了思考,火火媽的眼睛一直盯著黑板上“相信”兩個字。

張老師要家長談談對於這個故事的感受,一位家長感觸地說:“人的期望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巨大的影響。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成為非凡的天才,一個孩子能不能成為天才,取決於家長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一樣愛他、期望他、教育他。人在一種良好的期望中生活,經常聽到的是期望的語言,就會變得非常自信,這時候心理、生理上會調整到一個最積極、最活躍的狀態,真的能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樣達到一個個目標。因此,每位家長對孩子都要有一個好的期望,而且要通過言談舉止讓孩子感到你的期望。”

另一位家長接著說:“人的期望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巨大的影響,父母以積極的態度期望孩子,孩子就可能朝著積極的方向改進;相反,如果對孩子存在著偏見,孩子就會缺乏自知和自控的能力。”

“這兩家長說得很好,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就要求家長要相信孩子,給孩子一個好的期望。說到這,就不得不談到‘期望效應’。”

【家長備課】利用“期望效應”培養自信心

張老師先給家長們講了“期望效應”的來曆——

在古希臘神話中,塞浦路斯的國王皮格馬利翁是一個具有很高造詣的雕塑家。有一天,他愛上了自己雕塑的少女,每天都守著少女的雕塑,覺得她如果活在現實中,一定是一個最美的女人,並真誠地期望自己的愛能被接受。

後來,這種真摯的愛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動了愛神阿芙洛狄忒,她給了雕像生命,皮格馬利翁的幻象也變成了現實,從此世界上就有了塞浦路斯人。

“‘期望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是一個典型的心理效應,揭示了期望心理對人們行為的巨大作用。”張老師解釋說,“簡單來說,孩子的成長方向來自父母和老師的期望,你期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就可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有個家長舉手說道:“我在書上看過一個例子,說是一位心理學家到一所小學的某個班裏,列了一份‘最有發展潛力’孩子的名單,結果過了幾個月,他發現名單上的孩子進步飛速,但沒在名單上的孩子成績卻平平。而實際上,這份名單隻是他隨手亂填上去的。這說的也是‘期望效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