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備課】培養孩子的集體責任感
對照著火火平時的行為表現,火火媽在“指標”上分別標上了不同的標識,並重點標上了今後需要重點培養的部分。仔細做好這些工作以後,火火媽在班級博客上寫了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
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集體就是班級、小組、少先隊、學校及假期裏的活動小組。孩子在這些集體中生活學習,與其他同學團結互助,共同完成集體活動,從而逐漸形成集體意識。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的開始形成時期,而他們的自我判斷和推理能力還很不成熟,因此培養他們的集體責任感就顯得尤為重要?培養孩子的集體責任感,就是培養孩子完成自己分內事的積極性,是使孩子在完成自己分內事的過程中形成一種道德義務感,並對自己的行為過程和行為結果持一種認真負責的態度?除此之外,能在學習之餘心裏裝著班級、裝著他人,也是一種良好品行的表現,更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從家庭教育方麵來說,家長應與學校老師保持一定的聯係,了解孩子在集體中的表現,耐心傾聽孩子在集體活動中的感受,支持孩子踴躍參加集體活動,積極為他人服務;支持孩子謙讓、守禮、樂於助人的行為;在家庭生活中要讓孩子扮演適合的角色,並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以強化孩子的責任意識。
為什麼你沒有小紅花
火火媽看見兒子在認真整理之前獲得的小紅花,一邊數一邊念著:“1,2,3,……”
“多少個啦,兒子?”
“9個,本來今天還能得一個個人衛生小紅花的,結果老師給了張慕天了。就是因為她指甲比我幹淨,可是我也做得挺好的啊!”
“可是比張慕天還差了那麼一點點,是吧?”
“也差不多啊!我也想要小紅花。”火火嘟著嘴嚷著。
“那以後就要向張慕天好好學習了。”火火媽開導說,“兒子,你希望得到小紅花說明你有榮譽感,這是好事。但如果你想有進步的話,除了多努力之外,還要學會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彌補自己身上的不足,懂得了嗎?”
小家夥眨巴著大眼睛,使勁點了點頭。
【家長備課】教孩子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
在一次一年級的班會上,我要求學生說一說班裏其他小朋友的優點。出乎意料的是,所有的小孩都繃緊笑臉一言不發。我隻好換了一個話題,請孩子們說說班裏小朋友有什麼缺點。沒想到,孩子們一下子活躍起來,爭先恐後地發言。有的說:“某某老是上課做不端正,總不改。”有的說:“某某小朋友老說方言,不說普通話。”
火火媽在網上看見一位一年級班主任在日誌裏記錄了這樣一件事,不禁跟著思考:既然能夠說明別人的缺點,就說明孩子已經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為什麼一年級的孩子總是喜歡關注並喜歡談論別人的缺點而不是挖掘別人身上的優點呢?
其實,很多家長都以為,隻有不斷地發現並指出缺點孩子身上的缺點,才能幫助他們進步。所以,孩子們平時聽到最多的,就是大人們對他們的訓斥,而不是鼓勵和讚許。此外,還有家長不注意在孩子麵前的言談,經常當著孩子的麵前埋怨和指責別人,而較少去欣賞和讚美他人。這些行為習慣自然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對事物的看法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使孩子也漸漸熱衷於拿別人的缺點說事,而不願意去說出他人身上的優點。
那麼,家長應當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呢?火火媽查到了以下一些內容:
1.教孩子學會欣賞別人,首先需要家長學會欣賞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用鼓勵性的,肯定性的語言,少用負性的語言;多看孩子的優點和進步,少指責孩子的缺點和不足。
2.讓孩子懂得學會欣賞他人的重要性,要讓孩子認識到,欣賞他人優點的習慣對我的幫助會很大,能夠使我得到進步,隻有養成這樣的習慣,我才是個好學生,我才可以受尊重,才可以多交好朋友。
3.要告訴孩子,讚美他人是一種肯定,一種鼓勵,一種鞭策;表達了對他人的一種信任和美好的情感。平時可以給孩子講講一些欣賞他人優點的中外名人的故事,讓孩子感受到讚美和欣賞他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