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孩子總是說別人的閑話,可不是什麼好現象!”火火媽一邊想,一邊繼續往下看——
說三道四會令孩子在人前的形象大打折扣,也不利於孩子人際關係的發展。要防止和改正孩子說三道四的壞習慣,家長不妨這麼做:
1.在家裏永遠不要談論別人的是非。有的家長認為隻要不當著孩子的麵說就好了,但實際上,即使孩子沒在你眼前,也可能正在隔壁房間豎著耳朵“偷聽”你們的談話呢!
2.當孩子在你麵前說別人是非的時候,你要立即製止,不能鼓勵他繼續往下說。同時還要嚴肅地告訴他,背後說別人閑話是不道德的行為,爸爸媽媽不喜歡你這麼做,老師和班裏的同學也不喜歡你這麼做。
3.如果孩子已經有這種壞習慣的話,可以告訴孩子,當你以後再想說別人事情的時候,先在心裏想三個問題:這麼說是善意的嗎?有事實根據嗎?有說出來的必要嗎?
4.平時可以給孩子講一些說三道四給自己招來禍患的真實故事,讓孩子體會到說人是非帶來的惡果,這對他會起到一定的懲戒作用。
5.如果孩子“屢教不改”的話,不妨來一點小小的懲罰,必要時可以請求老師的幫助。
有困難,大家幫
【家長備課】引導孩子去幫助他人
1.經常主動地、自覺地幫助別人,不斷體會幫助他人的快樂,在這種正向體驗中使自己的良好的同情行為得到強化。
2.在讀書中,有意識地讀那些有教育意義、對培養良好品格有益處的書,在讀書中聯係自己的思想行為,學習書中先進人物的優良品德。
3.在家庭中,應該做到不使自己特殊,不“嬌”自己,不受“優待”,正確對待家裏父母和其他親人對自己的愛和嗬護,正確對待過度的愛,理解卻不坦然承受這些。要多體諒父母工作的辛苦和照顧自己的勞累,要學會從父母的角度來理解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從而自覺地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對父母和家人也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和同情心。
你是班級的一分子
班主任張老師在家長會上講了這樣一件事:教室門口散落了一堆垃圾,第一個學生進門時愣了一下,隨即跨了過去。第二個學生看了一眼,說:“怎麼沒有人掃啊?”隨之也走了進去?孩子們相繼走進教室,有的是踩著垃圾進門,有的則繞道走後門,有些人幹脆跳了過去,沒有一個人承認是自己丟的,也沒有一個人去撿起來。
張老師的話令全體家長有了一個共識:有必要講培養孩子的集體責任感提到家庭教育的日程上來。
家長會結束後,張老師給每位家長發了一份《小學生責任心培養指標》,火火媽認真地看了起來——
對自己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有錯主動及時改正
3.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
4.積極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認真做廣播體操和眼睛保健操
5.獨立、認真、按時完成作業
6.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常識
7.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能主動承擔課題研究
對他人
1.答應別人的事情要努力做到
2.別人的事幫著做
3.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殘疾人
4.待人用禮貌用語
5.友愛同學、平等待人
6.尊重老師
7.關心、孝敬父母
8.不影響鄰居的生活
對集體
1.對學校的事情積極發表建議
2.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勞動
3.珍惜集體的榮譽,維護集體利益。
4.遵守學校紀律
5.積極競爭班級服務崗位,主動為同學服務
對家庭
1.積極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2.認真完成父母交給的任務
3.了解家庭的經濟狀況和父母的工作情況
4.對家庭生活能夠提出積極的建議
5.做事學會主動征求並尊重父母的意見
6.每天能夠與父母交流學習工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