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時期是人各種心理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培養孩子的愛心,要從小抓起。要培養孩子的愛心,父母首先就要對孩子充滿愛的精神,做好愛的發現者和講解員,及時進行愛的傳遞,讓愛從小在孩子心中萌芽,成長。還應教孩子學會移情能力,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如當看到別人生病疼痛時,要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疼痛經驗而能感受到並體諒他人的痛苦,從而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質或精神上的幫助。
嗬護好孩子的愛心,鼓勵孩子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奉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是父母應當做的,但是由於孩子天性較為單純、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差,所以在鼓勵孩子奉獻愛心的時候,父母還要提醒孩子以下幾點:一是要辨真偽,不要盲目。告訴孩子遇到陌生人求助或借東西時學會察言觀色,冷靜對待,因為一般的成人很少會直接找小孩子求救。如果遇到陌生人向你要較多的錢或較貴重物品的話,就要果斷拒絕。二是要量力而為,告訴孩子愛心不是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的,凡事盡力就好。三是要機靈,不要拖拉。例如當遇到不懷好意的陌生人糾纏要求帶路或是要求做伴時要及早離開,不要與之搭訕,必要時趕緊報警或向附近大人求救。
愛的培養,途徑和方式很多,關鍵是注重愛,擁有一顆純真的愛心,別對愛不理不睬,父母首先要做一個愛的使者,長期地、不斷地把愛影響、傳遞給孩子。隻有讓孩子懂得了愛,富於愛心,孩子才會懂得孝敬長輩、尊重老師、團結同學、關心集體,而不是時時處處的“以我為中心”,才不至於狂妄自大、蠻橫無理。這種愛心,也會讓孩子在感受愛的同時,把無限的愛心奉獻於他人和社會。
如果你是他……
有位家長網友在論壇上說了自己女兒這樣一件事情——
女兒婷婷今年剛上一年級,有次給她買了一本格林童話的繪本,她帶到了學校,趁著下課時高興地翻看起來。不巧,同桌起身時,不小心把一會美術課要用的調色盤碰翻了,裏麵的顏料全都灑在了書上,把繪本弄得髒兮兮地無法繼續看下去了。婷婷特別生氣,不但讓同桌賠她的書,還把這件事告訴了我,希望我能批評她同桌。當我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後,我親切地對婷婷說:“誰都有不小心的時候,如果你犯了同樣的錯誤,你的同桌大喊大叫,讓你賠,還告訴老師批評你,你舒服嗎?“
婷婷說:“我會很難受的。”
於是,我趁勢給婷婷講說,要和氣、友好地待人,不能斤斤計較,尤其是對待同學,更要大度、寬容,就像今天這樣,應該說沒關係,這樣,才能成為受同學歡迎的人,成為快樂的人。當你以後再對別人生氣的時候,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我是他”,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來思考這件事情,這樣你就會有一個不同的感受,也就能設身處地地理解對方了。
火火媽覺得這位家長的教育方法很得當,也很理智。如今的孩子由於成長環境和社會影響等原因,很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自我中心的問題,遇事時隻懂得從“我”的角度來思考處理,而很難站在別人的角度、或是從全局利害關係上來解決問題。再有,一年級的孩子心智發育還未成熟,也的確很難做到麵麵俱到。要令孩子懂得凡事多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就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
【家長備課】教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會下棋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剛下棋時往往考慮自己第一步怎樣,第二步怎樣,而不會考慮別人怎樣。隻有下到一定水平後,才會考慮我怎樣,對方會怎樣,對於對方的應對,自己應當如何一一應對。如此考慮的回合越多,個人的水平也會越高。生活中也一樣,能夠心理換位,能夠站在對方的位置思考,能夠設身處地地多為對方設想,心胸自然也就變得豁達寬廣,處理生活當中遇到的問題也就輕而易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