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行為好習慣,贏得“有教養”的榮譽 (3)(2 / 3)

“那媽媽,如果同學要給我起外號呢?”

“哦?有同學給你起外號嗎?”

“現在還沒有,但我們班好多同學都有外號,如果他們萬一也給我起呢?”

“那就別理他們,等他們叫你的名字時再回答他們。如果有人問為什麼叫你外號時你不理他,你就告訴他:‘請叫我名字’。這樣一來,他們自然就不會再叫你的外號了。”

看著兒子似懂非懂的樣子,火火媽接著說道:“誰都不喜歡聽外號。如果有人給你起外號,不要太在意,因為你越在意,別人就越叫,你越看得輕,不當一回事,他們覺得沒意思,就漸漸沒了興趣,也就不會再拿外號叫你了。”

你不聽別人,別人憑什麼要聽你

張老師發來短信,告訴火火媽今天火火在上語文課別的同學回答問題時總是搶話說,於是她故意不讓火火回答問題,對火火舉得高高的小手故意視而不見。孩子可能會對此有些小情緒,希望火火媽幫忙疏導,同時給孩子講講傾聽他人的重要性。

晚上回到家,看見兒子若無其事地在看電視,於是走過去問:“今天上語文課,張老師為什麼不讓你回答問題?”

“我舉手了,”小家夥一臉委屈地“控訴”道,“可是張老師就是不理我,她叫的都是在我之後才舉手的同學。”

“你知道老師為什麼不叫你嗎?”

小家夥彷徨地搖了搖頭。

“是不是別人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你搶著說了?”火火媽啟發說。

火火急忙辯解說:“那是因為他們說的不對,所以我才說的。”

“可是打斷別人的說話是不禮貌的。你不聽別人說話,憑什麼要別人聽你說話呢?”

這下,小家夥不說話了。

【家長備課】教孩子學會傾聽

火火媽想起之前在書上看到的一句話:低年級孩子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現欲強,總認為自己想的都是對的,別人說的都是錯的。這時候的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你希望他成為什麼樣子,他便極有可能成為什麼樣子。從這個意義上講,家長要小學生養成什麼樣的良好習慣,他便有什麼習慣。而很多家長往往隻注重孩子學習的成績,而忽略傾聽習慣的養成,以致孩子養成了不良的習慣。

想到這,火火媽便告訴火火:“要想讓別人聽你說話,以後在別人說話的時候,就要耐著性子把人家的話聽完整,這是好孩子應該有的禮貌。”

“那他說的要是不對呢?”

“那你也應該先把對方的話聽完,然後再說出你的想法。打斷別人說話,是非常不禮貌的,說話的人會覺得不高興。你想想,如果你在說話的時候,別人打斷你,你是什麼感覺呢?”

見火火陷入沉思狀,火火媽便順勢講道:“以後上課在聽同學回答問題時,一定要耐住性子聽完整;不能隨便打斷別人的說話,即使持有不同的想法,也要等說話的人說完以後,再舉手向老師示意,待老師允許後再說出自己的想法。明白了嗎?”

火火使勁點了點頭,最後又問道:“如果我這麼做了,張老師就能讓我回答問題了嗎?”

“當然,不信你以後試試。”

幾天之後,火火媽打電話問張老師火火這幾天的表現,不出所料,火火果真有了很多的進步。

總結了下心得,火火媽在博客上記錄到——

傾聽是一種禮貌的表現。家長自然都希望老師上課能多提問自己的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都多有機會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但畢竟老師要兼顧班裏幾十個孩子,不可能隻單獨和自己的孩子交流。要讓老師和其他同學願意聽自己孩子說話,就要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善於傾聽別人說話。

家長要在生活中培養孩子傾聽的意識,不妨這麼告訴孩子: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睛要注視講話者,聽清對方所說的每一句話,並且要一邊聽一邊思考,思考對方的觀點是否正確,在對方說完之後,再補充自己的想法。在上課聽老師講課的時候,要適當給一些回應,例如聽懂老師的話之後可以點點頭或微笑一下或給一個眼神、手勢,如果聽不明白的話,可以皺一下眉或做一個苦臉,表示自己沒聽懂,這樣就能讓老師明白了。如果對對方所說的話存有疑義的話,最好不要用直接否定的說法,可以說的婉轉一些,比如先說“我認為”、“我想補充一點”,然後再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也會令對方比較容易接受你的想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