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行為好習慣,贏得“有教養”的榮譽 (3)(1 / 3)

火火媽想了想,在後麵回複說:有的孩子大腦皮層的控製能力相對較弱,興奮起來就很難平靜下來,表現得異常活躍和亢奮。對於“人來瘋”的孩子,最好在客人到來前跟孩子講講客人喜歡什麼樣的孩子,然後不妨直接告訴孩子“你是小主人,就要有主人的樣子”,這樣孩子在潛意識裏受到激勵,自然就能下意識地去約束自己的行為,使自己的表現像個“小主人”的樣子。

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當家裏來客的時候,如何當一個文明、大方、懂事的小主人,這就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例如告訴孩子對待客人要熱情、禮貌、文明,還應教會孩子怎樣恰當稱呼、迎送、交談等基本的待客禮儀。如果孩子比較內向膽小的話,可以先訓練讓孩子招待比較熟的親戚朋友,參與大人的交談,但是要告訴孩子客人說話的時候你不能打斷人家。等孩子做得比較好之後,就可以讓他參與招待一些比較陌生的人了。當孩子在招待客人的過程中犯下錯誤的話,家長不要當著客人的麵直接斥責孩子,不妨告訴他“沒關係”、“慢慢來”,等客人走了以後,再給孩子提醒一下今天出現的問題,然後鼓勵孩子以後繼續努力,要表現出自己對孩子的信心,這樣孩子既不會太害怕太自責,又能主動反省自己的行為,主動激勵自己在今後的實踐中不斷進步。

“‘四眼田雞’今天又被罰抄了”

“媽,我們班的‘四眼田雞’今天上聽寫課的時候又抄同桌的答案,被張老師罰抄了!”

“小東西,又給同學亂起外號!”

火火一臉委屈:“不是我起的,他的眼鏡像瓶子底一樣,同學們都這麼叫他。”

“知不知道亂給同學起外號是不對的?”

見自己說的話非但沒引起媽媽的興趣,反而招來一頓“罵”,小家夥顯得有些沮喪。

火火媽見狀,給火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丹丹是個一年級的小朋友,她特別喜歡小熊,口杯套、鉛筆盒、毛絨玩具、衣服上都是小熊,結果同學們就叫她‘快樂小熊’”。

“這名字挺好的啊!”小家夥接茬道。

“可是有一次,丹丹在走路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被班裏的男同學看見了,就起哄叫她‘笨狗熊’‘傻狗熊’,還在班裏到處宣傳這個新外號。”

“這個外號不好聽。”

“對啊,如果你被同學叫這樣的外號,你會怎麼想呢?”

火火低著頭認真想了想,誠懇地對媽媽說:“以後我再也不亂叫同學的外號了!”

【家長備課】不要讓孩子給他人起外號

二年級的小星平時在班級少言寡語,性格靦腆的他,很少主動和女生說話,多說幾句都會臉紅。班級有幾個同學經常拿他開玩笑,說他不敢和異性接觸,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木頭疙瘩。最近,小星在體育課上不小心碰到一位女生的臉,幾個男生馬上抓住機會,給他起了個外號“星變態”。開始還隻有幾個人這樣叫,後來,班裏差不多有一半同學叫他“星變態”。小星告訴媽媽,這個外號讓他在同學麵前抬不起頭,他不想去上學了。

一個小小的外號,竟然會令孩子的性格受到這麼嚴重的影響。火火媽看到這,不禁想,這個問題可不能小看啊,必須要引導孩子正確對待這件事,不能讓孩子覺得起外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真的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但是,一年級的孩子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如果隻是強硬禁止的話,有可能會適得其反。“與其堵,不如疏導。”火火媽想著,就把在一旁玩玩具的兒子叫了過來,問道:“知不知道為什麼媽媽不讓你亂叫同學外號?”

“因為不好聽!”

“除了不好聽,這也是不尊重同學的表現,不是好孩子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