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問題要清晰
期中家長會快要結束時,班主任張老師說起,有任課老師反映班裏有幾個孩子上課回答問題總是吞吞吐吐、支支吾吾的,大多是因為膽子小、不敢在大家麵前說話,更別提主動舉手發言了。還有的孩子,很愛舉手發言,但是說話總是顛三倒四,很難說出一句連貫的話。張老師說:“我們要求一年級的孩子上課回答問題吐字要清晰、聲音要洪亮,孩子說話條理不清、支支吾吾,是因為平時沒有進行過語言表達能力方麵的訓練,以後我會著重在班裏訓練這幾個孩子,也希望家長在家能幫助鍛煉一下孩子,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火火媽自然不擔心兒子出現這個問題,因為小家夥曾經因為上課太過“踴躍”回答問題被老師小小地“懲罰”過。“孩子真是兩極分化啊,不愛說話老師和家長擔心,太愛說話也擔心,真不容易。”會後,火火媽和身邊的孩子家長說。
“是啊,我們家孩子,說話就總是顛三倒四說不清楚,真不知道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孩子說話條理不清晰,隻是因為發育不成熟加上平時沒有受過專門的訓練罷了,隻要注意鍛煉他,隨著他慢慢長大,自然也就好了。”火火媽寬慰道。
【家長備課】不可忽視的語言表達力
5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一個分水嶺,從這時開始至12歲,孩子的語言發展將出現根本性改變,不僅僅是句子的複雜化,而且句子的含義和語言的用途向高級發展,最為顯著的一個變化是開始學習用語言學習閱讀和書寫。
一年級的孩子智力發展還不成熟,語言的組織能力、思考的邏輯性都稍差,因此很容易出現說話含含糊糊、顛三倒四、斷句多連貫性差的問題。童年時期是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啟蒙和高速發展的階段,隻要注意訓練,就能使孩子的表達能力出現飛躍性的進步。
火火媽的教子筆記之——如何訓練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1.鼓勵孩子把話說完整。告訴孩子每次在說話之前,把要說的意思先大致想清楚,然後再有中心、有條理地講清楚,不用特別著急說出來。
2.平時注重幫助孩子做好詞語的累積,訓練孩子多用比喻等修辭手法來描述一件事物。
3.多和孩子做一些語言表達力訓練的遊戲,例如進行家庭演講、情景模擬、繞口令、成語接龍比賽等。
4.多指導孩子閱讀一些課外讀物,和孩子一起大聲朗讀,讀過之後請孩子給自己講講剛才讀的內容。在孩子講的過程中,先不要打斷孩子說話,等孩子講完以後,再提醒孩子講得不好或是講漏的地方,還可以指導孩子怎麼能講的更好、更生動一些。
5.家長平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語言習慣。對孩子說話要用成人式的語言,盡量說長句,當給孩子布置任務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在聽過之後立即將剛剛聽到的話複述一遍。
6.可以利用圖畫書、故事等,讓孩子看圖說話,家長適當地加以指導,這對訓練孩子的說話能力和發揮其想象能力也是極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