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行為好習慣,贏得“有教養”的榮譽 (2)(1 / 3)

2.在學校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進入老師的辦公室時或宿舍,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後方可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3.和同學之間應彼此直呼其名,而不能亂叫外號,也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征得同意後再拿,用後應及時歸還,並要致謝。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應嘲笑、冷笑、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著不能評頭論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這些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4.與人交談時,眼睛要直視對方,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麵帶倦容、哈欠連天;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

5.家中來客人,要事先有所準備,把房間收拾整潔。中小學生也要學會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迎接客人進屋,幫助客人放衣物,請客人在合適的位置落座。問客人喝什麼飲料,主動送上。要雙手呈、接物品。要主動、大方地與客人交談。客人要走時應禮貌挽留,說“您再坐一會兒”、“再喝杯茶吧”等。要送客人一段距離,說“再見”、“歡迎您再來”。

6.去親友家做客要儀表整潔,盡可能帶些小禮品,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在親友家,不能大聲大氣,要談吐文明。不經主人允許,不可隨意動用主人家裏的東西,即使是至親好友也應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時的禮儀:不能搶先入座,不能先動食品;要請長輩先坐下,長輩動筷後再動筷子,雙肘不能放在桌子上;飯後,坐好略陪大家一會兒,或者說:“我用好了,請慢慢用。”然後再離座去別的房間休息。告別時,要說感謝的話,如“今天真高興”、“歡迎到我家去”。

老師們都很辛苦

“前幾天我去學校開家長會,聽到不少家長在批評老師,但我覺得老師還是比較盡職的,而且也很有經驗。”火火媽坐在公交車上,聽到後座一位家長對同伴說。

“現在好多孩子不懂得尊重老師,家長也有責任。家長總是這麼批評老師,對老師有意見,讓孩子聽見了,自然就會同樣對老師指指點點諸多挑剔了。”另一個人接著說。

火火媽想起火火的班主任張老師,盡職盡責的教著這群孩子,事無巨細地關心他們,真的是一位稱職的好老師啊!

火火很喜歡張老師。自然,火火媽也沒少告訴火火,要理解和尊重你的老師,老師們這麼辛苦的教導你們,他們很辛苦。

張老師也曾經說過,老師都希望學生好,一般情況下,隻要不是特別費力,都會滿足家長的要求,但是也需要家長的盡力配合。

理解並尊重老師,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家長備課】讓孩子尊重自己的老師

火火媽在網上找到了一篇關於如何教孩子尊重老師的文章,轉發到了班級博客上,和班裏所有學生的家長一起共享——

孩子當然應該尊重老師,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孩子對老師的尊重,就不會有理想的教育。所以當我們家長在對孩子談到尊重老師的時候,首先應該是自己要對老師有一份尊重之心。家長越敬重老師,樹立老師的威信,孩子對老師的崇拜感越強,老師對孩子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如果家長自己已經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了,還在孩子麵前說老師不強,那麼想想看,孩子還能服從誰的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