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備課】從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公德意識
火火媽的教子筆記之——從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社會公德意識
公德,是指公民為了維護整個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守的最簡單,最起碼的公共生活準則。公德心是社會責任感的基本體現,作為家長,應當有意識地從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社會公德意識。
公共生活規則是社會生活必需的、最簡單、最起碼的公德要求。所以,家長首先就要教育孩子要遵守公共生活規則,如乘車時上下車要排隊、在車上看到老人要主動讓座、見到老師和叔叔阿姨要主動問好、出門在外不隨手亂丟垃圾、要遵守交通規則等。
其次,要從小培養孩子要像愛護自己的東西一樣對待公共財物。教育孩子在學校要愛護桌椅、教學器械、體育器材,積極參加維修桌椅等勞動;在外邊要愛護公共設施,保護文物古跡,不亂寫亂刻。跟孩子一起外出時,對那些破壞文物的現象要表示義憤,進行分析批評,不能無動於衷。
第三,教育孩子在公共場所自覺遵守各種規章製度和紀律。在影劇院、體育場、公園、圖書館、商店、公共電汽車上,一定按規定辦事,不為個人利益破壞規定。尤其是看到有人破壞規定時,不要出於從眾心理也跟著去做,應該勸阻那些違規的人。
第四,告訴孩子要維護公共場所衛生,保護環境,並且分清是非,知道隨地吐痰、亂扔紙屑煙頭、亂潑髒水、公然破壞環衛設施等行為都是不文明、不道德的。當發現孩子出現這方麵缺點時,要及時指出並立即糾正。
最後,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公益活動,為公益事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善良與同情心熏陶孩子,使他們從小有一顆美好的心靈。
寶貝越來越懂事了
“丁零……”門鈴響了,火火透過門上的貓眼,看見是鄰居芊芊的媽媽,便打開了房門,大聲地說道:“阿姨好!”
“你好,你媽媽在家嗎?”芊芊媽笑著問火火。
火火搖了搖頭:“媽媽去超市了,一會兒就回來,阿姨進來坐。”說著就拉著芊芊媽的手,將她帶到了沙發旁,“阿姨請坐。”轉身就跑到廚房去了。
不一會兒,火火從廚房裏端出一杯茶來,遞給芊芊媽:“阿姨喝水,您在這等一會兒,我媽媽這會兒該回來了。”
說話間,火火媽從外麵回來了。大人們談話,懂事的火火和芊芊媽打了個招呼,就回屋關上房門寫作業去了。
芊芊媽向火火媽描述了火火剛剛的熱情“款待”,然後“狠誇”了火火一番,說火火真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寶貝真的越來越懂事了啊!”聽到別人對兒子的誇獎,火火媽自然心滿意足。
【家長備課】培養孩子紳士般的禮儀
火火媽家教備忘錄之——培養孩子最基本的禮儀規範
1.有良好的站姿和坐姿。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麵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麵帶笑容,不要歪脖、斜腰、屈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裏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坐的時候腰背挺直,肩放鬆,女生要雙膝並攏,男生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一般不應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