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行為好習慣,贏得“有教養”的榮譽 (1)(2 / 3)

“道歉就是對不起。”小家夥眼睛始終沒離開電視。

嗬嗬,在孩子眼裏,道歉僅僅是一句對不起。

【家長備課】讓孩子學會說“對不起”

“對不起”看似一句平常的話語,卻從一個側麵反映了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恰恰就是因為缺少了這句“對不起”。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是爸媽的寶貝,所以很多孩子都比較霸道,即使自己有錯,都不願意低頭向別人承認錯誤,不願意說“對不起”,認為這樣是“很沒麵子”、“很丟人”的行為。

“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尊重,學會道歉是有修養的一種表現。要令孩子不斷提高自己的行為修養,家長就要教孩子學會向他人道歉。各位家長都是如何教孩子說‘對不起’的呢?”火火媽在論壇裏這樣寫道。

有家長網友跟帖說:“先告訴孩子,當不小心冒犯了別人、或是因為自己的錯誤給他人帶來傷害的時候,就要主動道歉,這是有禮貌的好孩子應當具有的行為。其次,當孩子道歉的時候,要讓孩子說出為什麼事而道歉,不要讓孩子認為說句‘對不起’就可以對自己的行為敷衍了事,要讓孩子真正反省出自己的錯誤所在。”

緊接著又有家長說:“孩子沒有學會道歉,可能是因為不懂得是非概念,不知道生活中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為什麼是錯的,更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改正錯誤。因此,父母切不可對孩子動輒責備,應耐心地告訴孩子為什麼錯了,錯在哪裏。認錯需要一定的勇氣。孩子不敢認錯,可能是害怕承擔後果,父母應給孩子一種安全感,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隻要改了就是好孩子,避免孩子產生畏懼感。”

看了上麵兩位家長的話,火火媽又在下麵補充說道:“我發現,很多孩子都不會道歉,除了說聲‘對不起’外,就無旁的話了。家長還可以通過引導和親身示範,讓孩子懂得道歉也是一門藝術,有場合和方式之分,學會多用‘我不小心’、‘不是故意的’、‘請原諒’等道歉語。平時也可以在家裏運用情景表演的方法,讓孩子練習道歉。有時候孩子不願意道歉是因為從來沒有開口說過道歉的話,隻要能令孩子突破這一心理障礙,以後再讓他主動對人道歉,就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了。”

“不能隨手丟垃圾”

火火在寫思想品德課的家庭作業,題目是:列出你所見過的小學生不文明的行為。

火火在下麵歪歪斜斜地寫著:在課桌上刻自己的姓名或其他圖案;隨地亂扔果皮紙屑;在牆壁上亂寫亂畫;隨地吐痰;在公共汽車上搶座位;在人多的地方橫衝直撞;遇到老師裝看不見;在家裏不幫忙做家務;罵人,說話不文明……很多的字因為還不會寫,所以作業本上布滿了漢語拚音。

公德意識是社會責任心的一種體現,小學生更應及早樹立起公德意識,做文明行為的小典範。火火的學校很重視學生的公德教育,例如開學初就給每個學生發放了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文明禮貌公約,開展了專門的公德學習課,每個月還進行一次文明規範禮儀標兵的評選,並且把公德行為記入個人操行評分、選優秀學生幹部、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的條件中。

小學生的榮譽感特別強,火火為了爭取到文明禮儀標兵的名額,在公德禮儀規範上一直做得很好,並且還擔任了學校的文明禮儀宣傳員。這一切,令火火媽覺得十分欣慰。記得火火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有次帶著他去動物園玩,火火爸給火火買了根雪糕,打開後隨手把雪糕袋放在一邊,打算待會兒起身時再扔到垃圾桶,結果小家夥非常嚴肅地告訴爸爸:“不能隨手亂丟垃圾。”然後跑著把雪糕袋扔到了前麵的垃圾箱。可見,小家夥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懂得遵守社會公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