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堅持運動,最重要的是保持孩子的運動興趣。建議家長教會孩子一種或幾種簡單的運動,例如每天堅持跳繩200個,把跳繩當做作業來完成。如果孩子對運動缺乏興趣的話,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做運動,還可以和孩子來一場比賽,以此來激發孩子的好勝心,既能達到鍛煉體能的目的,還能加深親子間的感情交流,何樂而不為呢?
“是啊,孩子瘋跑瘋跳也沒罪,以後就和他一起玩。真是的,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想到這,火火媽釋然了,剛才的怒氣自然也就全消了。
你能做的事,我不管
“媽,今天美術課用的調色盤沒洗幹淨!”
“然後呢?”
“你幫我洗洗。”
“你自己不會洗嗎?”
“……”
母子短暫“過招”以後,火火不做聲了,因為他知道媽媽是不會幫他的了,於是乖乖地從書包裏掏出五顏六色的調色盤,跑到衛生間水池下洗了起來。
【家長備課】培養孩子做事的獨立性
自從火火上了小學,火火媽便開始執行“你得做的事,我不管”的原則,隻要是兒子力所能及的事,她一概不予代勞,隻做適度指導。用班主任張老師的話說,火火媽的做法是極其明智的,火火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獨立性在班裏是數一數二的。開學已經很長時間了,可是班裏很多孩子連鉛筆都不會削、鞋帶也不會係,遇到狀況除了慌張大哭之外,再無其他。於是,張老師給火火媽打了電話,請她準備一份家長會的發言稿,談談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心得。
發言稿擬定之後,火火媽給張老師發了一封郵件——
張老師:
發言稿已經大體擬定,以下為全部內容,請您給予補充建議,謝謝!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矯健的雄鷹,但要讓雛鷹變成雄鷹,就必須讓它自己去飛。因此,要想讓孩子長大成才,自立於社會,一定要從小就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提高他們的獨立意識與能力。孩子從一歲起就已經有了獨立的意識和意願,一年級的孩子獨立意識更強,對獨立的訴求也更為強烈,因此,家長要抓住這個契機,讓孩子成為有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的人。倘若忽視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勢必會造成孩子毫無主見、事事依賴他人的壞習慣。具體來說,培養一年級孩子的獨立性,不妨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1.隻要孩子能做的事,家長就不要代勞,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年級的孩子,能夠自己整理書包文具、獨立思考難題、安排自己的時間、進行簡單的家務勞動、打掃自己房間、清洗小件的衣物、做好個人的衛生等。但在這裏需要提醒家長的是,盡管孩子完全可以自己來做這些事情,但家長也不能完全放手,要在孩子背後做好保護和監督,防止孩子出現安全問題。
2.教給孩子獨立做事的知識和技能。孩子不僅要有獨立意識,而且還要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即不僅願意自己做事,而且還會自己做事。例如,怎樣摘菜、洗菜,怎樣掃地、擦桌子,怎樣收拾自己的學習用品等,這些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進行的。而且獨立性還表現在孩子學習、交往等各個方麵。家長要教孩子自己完成遊戲和學習任務,自己去和同伴交往,當孩子和同伴發生糾紛時,教他們用各種有效的方式去自行解決矛盾。
3.允許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決策是獨立性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自己決策的能力。孩子的事應該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決斷。玩具放在什麼地方?遊戲角怎樣布置?和誰玩?玩什麼?這些孩子的事,家長不要作決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動腦筋,想辦法,作出決策。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引導孩子決斷,但不要幹涉,更不要包辦,代孩子決策。
由你來決定玩電腦的時間
“媽,我能再多玩10分鍾嗎?”眼看媽媽給規定的“電腦時間”快要結束,火火用極其乖巧的口吻和媽媽商量道。
放在以前,火火媽一定是一番循循善誘——兒子聽話,玩電腦時間長了對眼睛不好,別玩了快把電腦關上吧!
可是今天,她決定給兒子一個“自主”的機會,讓孩子自己“看著辦”,於是說:“行啊,從今天開始,你自己決定什麼時候玩電腦,什麼時候關電腦。媽媽不管你了,就看你自覺不自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