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你長大了,不如把老爸的那份也給幹了吧?”火火爸狡黠地衝著火火說。
小家夥自然不幹:“不管,張老師說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嘿!小東西反倒教育起我來了!”火火爸無奈了,一旁的火火媽哈哈大笑,繼而嚴肅道:“以後誰偷懶,就罰誰!”
父子倆對視了一下,然後衝著火火媽扮了個鬼臉。
【家長備課】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家庭值日表是火火媽花費幾天思索的結果,要知道,做這一份值日表也不容易,必須要考慮到哪些家務活是憑兒子的能力是可以做的、是安全的,哪些是不適合安排給兒子的。
不過,火火媽感到慶幸的是,兒子從三四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幫助大人做家務事的意識,並且常常會主動要求幫忙。雖說小家夥也沒少跟著幫倒忙,但火火媽卻並沒有像有的孩子家長那樣,不讓孩子沾丁點家務活。想到這,火火媽覺得,自己的教育還是很明智的。
上一次家長會後,有個孩子家長說道:“以前的孩子每天花3個小時做家事,現在的孩子則是每天花3個小時看電視。”此話一出,很多家長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並感慨現在的孩子動手能力實在太差,讓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都老大不情願,還要家長三催四請。有的家長一著急,幹脆就一把攬了過去再也不讓孩子做,或是給孩子一頓訓斥,弄得孩子大人全都不高興。
其實,孩子之所以討厭做家務事,都是因為沒有從小訓練的緣故。訓練孩子做家務活,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耐性、協調性、自信心,讓孩子明確自己也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員,形成強烈的自我認同和責任意識,還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自發自主性,以及細致認真專注的精神。再有,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還可以培養孩子各種學習能力,例如在讓孩子幫忙洗碗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訴他不要把油膩的碗盤疊在一起,擦拭餐具時不要將比手大的餐具懸空拿起,以免滑落打破等。這不僅是教給他基本的常識,更是教會他做事的順序和條理性,以此培養孩子的判斷力和觀察力。經常幫忙做家事的孩子,學習生活都能有條有理穩妥細致。不讓孩子做家事,不是在嗬護孩子,而是在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
一年級的孩子完全可以參與到家庭的日常勞動中來。家長要鼓勵孩子去做,去嚐試,並且要允許孩子犯錯。當孩子在勞動過程中闖了禍,家長也不要當麵抱怨,更不要生氣責罵孩子。為了讓孩子得到學習的機會,就一定要他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手工課也能在家做
火火偷偷地爬上了凳子,眨巴著大眼睛看著媽媽有條不紊地把一張張彩色的羅紋紙剪成各式各樣的小動物、花朵,還拿起已經剪好的成品認真地摩挲著。
為了準備社區裏的“家庭手工勞作競賽”,火火媽把多年不用的看家本事都使了出來,好在並沒有因為長時間沒溫習過而退步,剪出來的東西依然還很漂亮。火火在一旁玩得不亦樂乎,看了一會兒便不滿足了,開始嚷嚷著讓媽媽教他剪。
火火媽給兒子做了幾次示範,便把兒童剪刀遞給兒子,讓兒子模仿她的步驟一點一點剪下去。剪斷了幾次以後,終於,一隻漂亮的白鶴剪成了!
小家夥無比興奮,拿著紙鶴在屋裏跑了好幾圈,然後小心翼翼地把它放進了書包裏,說:“明天上手工課,我要拿給手工老師看一看,告訴老師這是媽媽教給我的手工作業。”
火火媽想起以前家長會上張老師講過的一個故事:一位媽媽在她的女兒6歲多時,就讓她拿著把小刀切東西玩,孩子的操作敏感性就這樣被慢慢培養起來了,等到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她就對做菜、切菜特別有興趣,有時自己能解決一下吃飯問題,而且她做的手工也比一般的孩子靈活富有創意,做的東西也比較精巧,而且平時生活自理技能也非常熟練。
可見,生活中的一點點不經意的小事,隻要讓孩子動手去做,就能大大提高他的動手能力。
【家長備課】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火火媽教子筆記之——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係,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小學生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通過實踐操作,可以使所學知識內化為腦裏的智力活動,從而起到促進智力發育和培養探索精神的作用。可見,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多麼重要。而一年級孩子生性頑皮,好奇心強又極為好動,因此家長可以順勢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