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一想,你就會明白
一道開放式的數學題——
在方塊和圓圈中填上適當的數字和運算符號,使等式成立:
□○□=12,14=□○□
“媽,這道題該怎麼做啊?”火火扭著頭,很費解地看著媽媽。
“可以用數學課上老師教的加法和減法啊。好好想想,幾加上幾等於12呢?要是想不起來的話,拿小棒自己拚拚看。先自己想想,要是實在想不出來了,媽媽再給你提個醒。”
火火媽摸摸兒子的頭就離開了書桌,回頭時看見火火正坐在桌子前邊擺弄小棒呢!
沒過一會兒,就聽見火火大聲嚷嚷道:“媽,我做出來了,你快過來看!”
火火媽走了過去,看見作業本上歪歪扭扭地填著:6+6=12,14=6+8。
“其實還能填5+7、7+7,4+8、4+10……對麼?”小家夥眼睛忽閃忽閃地,一下子說出了好幾種答案。火火媽看著,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
【家長備課】給孩子留出思考的時間
“隻要給孩子時間,他就能想明白”火火媽在心裏默想到,同時想起了上次家長會張老師說過的一番話——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主要有三大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對“問題情景”的理解;第二個環節是調用已經學過的知識技能;第三個環節是對解題成果的檢驗。剛入學的新生由於缺乏足夠的語文知識,因此在寫作業的時候,因為不理解題目的意思而出現錯誤的情況是很普遍的。同樣,在形成解體思路的過程中,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孩子會被題目中複雜的語言所困惑,進而就影響到做作業的速度,在行為上的表現就是看到題目後很遲疑、很猶豫、一時想不明白。
就我多年的工作經驗來看,很多孩子學習慢、不願意動腦子、依賴性強,都是由於家長越俎代庖造成的。要養成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家長就要勇敢放手,鼓勵孩子質疑,給孩子留下充足的獨立思考的時間,當孩子做作業遇到不會的題目時,家長不要馬上把答案告訴他,給他時間鼓勵他自己去動腦子研究,在這過程中,可以給他講一些解題的思路、方法,幫助他回憶上課所學的相關知識點。當孩子通過努力的思考得出答案的時候,他的心理會獲得前所未有的滿足和成就感,而這種滿足和成就感,正是激發學習興趣的源泉。喪失獨立思考機會的孩子,是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的。
獨立精神需要從小培養,而獨立思考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麵,不會獨立思考的人是長不大的。在家庭教育裏,要允許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哪怕孩子有一句話是對的,也要鼓勵他,說錯了也應該理解他。水平低乃至犯錯誤都是孩子的權利。凡事不要替孩子作主,先讓孩子自己想,大人再給他一些建議,讓他對自己有信心。
小東西竟然也會失眠
火火明天要進行第一次語文單元測試,複習檢查過作業之後,火火媽便早早把兒子“打發”上了床。可是,過了好半天,她發現兒子還在床上“翻烙餅”,於是便走到了兒子的床邊,摸著他的頭輕聲問:“怎麼還不睡?”
“媽媽,你說我要是考不了一百分怎麼辦?”小家夥蹭地從床上坐了起來。
火火媽趁勢坐到了兒子床上,刮了一下兒子的小鼻子,認真地說:“隻要你認真對待了,考多少分不重要。能考100分當然好了,但是沒考100分也不要緊。”
“我有幾個字還是不太會,就怕明天考試的時候寫錯了。”
“不用怕,明天到了學校以後再認真看一遍,然後就不要管它了。等你考完了,明天媽媽接你放學帶你吃肯德基去!快睡吧!”
看著兒子閉上了眼睛,火火媽幫兒子把床頭燈關好,輕輕走了出去。
【家長備課】消除考試前的焦慮症
回到屋裏,火火媽有些心疼兒子:才剛上一年級,就開始為了考試睡不著了,以後的壓力更大,這小小的肩膀要如何承受如此重負呢?
火火媽打開電腦,想排解下自己的鬱悶,卻看到了這樣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