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看過一份關於當前小學生壓力感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有85%的小學生表示壓力過重,說家長最關心的是他們的學習,更希望父母關注他們的身體狀況及情緒變化;87%的小學生認為在學校比在家裏快樂,孩子們最願和小夥伴們說心裏話,因為和家長交談很拘束;對於六一兒童節的打算,孩子們也都表示願意和夥伴在一起,在沒有家長的情況下,無拘無束地玩耍、放鬆;對於未來生活的憧憬,孩子們也沒有過多的要求,50%以上的孩子都希望過輕鬆、快樂沒有壓力的生活。
對此,家長們是不是真的應該反省一下了呢?個人認為,對於一年級的學生,快樂學習是第一位的,是至高無上的原則。知識的學習積累不急,成績的高低都是暫時的,隻要讓孩子不斷地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那麼今後他一定會是優秀的學生。
不要打擾寶貝寫作業
難得火火爸早下一天班,接兒子放學一起回了家,可是問題卻來了——
“兒子,作業做得怎麼樣了啊?”、“來兒子,把蘋果吃了”、“作業有不會的嗎”、“我兒子字寫得真漂亮”……
剛開始火火還能頭也不抬地繼續寫作業,但漸漸的,也就被爸爸帶得有些分心了。
火火媽看見兒子有點“反常”的苗頭,便一把把火火爸拉近了廚房:“走,跟我做飯去!”
關上廚房門,火火媽小聲地“斥責”道:“孩子做作業,你別總攪和他,不然他一準分心。”
“我這不是難得能陪孩子做次作業嗎?平時都沒機會。”火火爸一臉委屈。
“那可不行,總這麼打斷他,他靜不下心來怎麼能寫好作業呢?”
【家長備課】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和火火爸一樣,很多家長都是出於關心而不自覺地對正在寫作業的孩子問這問那,但殊不知,這正是所謂的“關心則亂”。如此關心,隻能讓孩子精神渙散,或是不願意獨立思考,一遇到不會的問題就想著向家長求助,依賴性遲遲難以戒斷。因此,火火媽向火火爸下了“禁令”——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你離遠點。
入學家長會記錄之——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業習慣
在孩子剛入學時,就要重視培養他們良好的作業習慣,創造一個好的家庭學習觀景,家長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1.給孩子一個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盡量準備一個獨立的書桌,最好是麵向幹淨的牆壁,書桌上要清理幹淨,不要放與學習無關的物品,不要有過多的藝術裝飾,文具也要樸素,不要太花哨,否則會影響孩子學習。每天都保證在固定的場所、固定的時間學習,讓孩子形成習慣。如果孩子沒有單獨的房間,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家長做家務的時候最好不要看電視,做家務的聲音也不要太大.
2.每天固定學習時間,有作業就做作業,沒有作業就看書或畫畫,不管怎麼樣要保證這個時間坐到學習桌旁。一年級的孩子每天家庭作業的時間應為30分鍾左右,可以按照複習-寫作業-鞏固複習-預習的次序進行,剛入學時每天可以從10分鍾起始,逐漸延長作業時間,讓孩子有個慢慢習慣適應的過程。
3.要注意讓孩子定下心來做作業,不可以一會兒吃東西,一會兒看電視,一會兒做這,一會兒做那。孩子做作業時一定要保持環境絕對安靜,每天做作業前可以先提醒孩子把喝水、上廁所等該做的事做完,把要用的學習用具都準備好,然後就去寫作業。
4.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不要在旁邊寸步不離地看著,不要去打攪他,不要總去問這問那。如果孩子有不會的問題要鼓勵他主動思考,而不能大包大攬完全代勞,要讓孩子有獨立的作業空間。
5.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做完作業、檢查合格後就要讓他去玩,不能再額外給他加作業布置任務。